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毛泽东都是一位远比他同时代的人卓越和杰出的人物
作者:李际均(中将)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富强,进行了许多次武装斗争,但都失败了。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举行“南昌起义”,开始“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后,即面临如何建立军队、进行战争和取得胜利的严重问题。显然,在敌我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进行前所未有的工农武装革命,如果仍沿袭旧式的军事组织和军事理论及其战略战术,决然不能解决这一新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当时,不论是建军和作战,都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法国巴黎公社的街垒战,俄国波将金式的起义和十月革命的模式,乃至北伐战争的攻取中心城市的路线,以及一切旧式军队的建军法规和作战方式,统统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下,适应中国革命的政治任务和工农武装斗争的历史要求而产生的。
毛泽东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和最伟大的创举,首推是在军事领域的建树。从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的阶段性和主导地位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崭新的人民革命军事理论的确立和旧的军事观念的终结。
军事史上几乎成为定论的是:著名的军事统帅大都没有系统的军事理论著述,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又大都没当过统帅。毛泽东是个例外,他是兼而备之。从1927年发动秋收起义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他连续领导进行26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以后他又领导进行数次自卫反击作战。
在世界战争史上,很少有像毛泽东那样集军事统帅与理论家于一身的。这使得他既有可能从亲自领导的战争经验中总结出军事理论,又可以把自己提出的理论付诸实践和反复验证。所有优良传统在当时都是新的创造,这种创造被历史文化接受就成为传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等一系列原则,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科学的真理。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红遍全中国大陆,仅仅用了22年的时间。特别是1945年4月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全军的指导思想以后,到1955年这短短的十年间,连续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三场大战的胜利,横扫一千多万敌军。建立了政权、击退了侵略、战胜了封锁、顶住了威胁、恢复了生产、发展了经济、巩固了国防。 新中国基本国家形象,是建国初期通过一系列严重的国际斗争确立的。毛泽东接手的是“一穷二白”、支离破碎的旧中国,他留下的是“两弹一星”和坚如磐石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世界历史进程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毛泽东传》的作者菲力普·肖特在书中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毛都是一位远比他同时代的人卓越和杰出的人物。”
每一种战略思维的背后都有一种哲学基础。毛泽东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和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又接受了共产主义的理念。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最中国化、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也是两种世界观和两种认识论、方法论亦即两种战略思维的较量。从这个意义说,毛泽东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
毛泽东指出,为了推翻压中国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中国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毛泽东通过四个方面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其一,是确立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永远是一支战斗队的任务。其二,是实行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结合;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解放区与敌占区的群众斗争相结合的最广泛的人民战争路线。其三,是制定一整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其四,是对全党全军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教育。毛泽东的理论著作中,绝大部分是属于这方面的。
驾驭战争的自由,来自认识战争的必然。贯穿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是军事哲学,即关于战争问题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毛泽东的军事哲学,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思辨到思辨的经院式的军事理论教条。他不是用现成的规律自身说明自身,他强调战争规律存在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研究战争问题必须从战争实践出发来解释和升华战争观念,而不是相反。
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存在于他的军事理论著述和大量的作战指挥文电中,关于战争指导方面,例如:第一,强调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能动地争取胜利。战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同时还取决于作战双方的主观指导能力。战略上的以弱胜强必须通过战役战斗的以强击弱来取得,这就是通过正确的主观指导,集中兵力、兵器,制造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形成局部优势,从而具备了在一定时间空间战胜敌人的物质基础。这就是既反对“唯武器论”又反对“唯意志论”。第二,提出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确立从侦察、判断、决心到部署的一系列互为前提的军事认识与指导战争的逻辑程序。指出:“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这是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在战争指导上的体现。第三,强调认识情况的两个过程,即:“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作战发起之后,依据新的情况、新的认识,补充、调整甚至改变作战计划。第四,作战计划要建立在能够对付出现最困难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在研究部署时,除根据当前情况外,还要估计到情况的某些可能的变化,要设想敌可能变化的几种情况,其中应包括一种较严重的情况,要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有对付的办法。”这不仅是部署原则,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解决主观指导的计划性与客观变化的概然性之间矛盾的正确方法。第五,研究战争规律要着眼特点和发展,军事领域是继承与变革的统一,在辨证否定中前进。第六,战略与战役战术的相反相成,即战略上的有规则有定向、战役战斗上的不规则无定向;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防御中的战役战斗进攻、战略持久中的战役战斗速决;战略上以一当十、战役战斗上以十当一,第七,立足于完全主动地位的作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打无把握、无准备之仗。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第八,依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第九,把“创造战场”与战略预置作为夺取战略战役主动权的重要方法。第十,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等。这些来自战争实践的升华,是毛泽东留下的重要军事理论与实践遗产。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以弱击强、以弱胜强。这是军事上最难做到、又是军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毛泽东的军事生涯始终是同强敌作战,他的军事理论与实践都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为基点的。据一位访问过美国西点军校的中国旅游者记述,该校的一位资深教官说:“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是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虽然我们是在把他当做对手来研究,但是我对中国的毛泽东始终怀有最深的敬意。”这决不是偶然和个别的。在美国、日本和国民党的研究论著中,我们都能看到许多类似的评论。
毛泽东创造的伟大时代和留下的伟大思想永远都不会退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辉煌是与毛泽东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真正能凝聚中国人的、能指引人民军队打胜仗的、能建立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和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观的,只有毛泽东思想及其在历史新时期的表现——科学发展观。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