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是伟大的发现,那么,马克思发现的纸币的秘密,也同样是伟大的发现!纸币的秘密就是它是金铸币的价值符号!剩余价值是利润,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无偿地创造出来的。资本家却认为利润是在流通中产生的。因此,要理解剩余价值就要否定流通产生利润的观念。纸币是金铸币的价值符号,资本家却认为纸币是财富的代表。因此,要理解纸币的秘密,就要否定纸币是财富的代表的观念。正因为这个原因,资产阶级就要用纸币来表现利润、工资、和国民生产总值。
获得剩余价值的增值,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的目的。纸币的增加是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唯一目的。因此,剩余价值的理论是认识理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理论指南!是打开资本主义这扇大门的钥匙!同样,纸币的理论是认识理解帝国主义经济的理论指南!是打开帝国主义经济这扇大门的钥匙!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消灭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唯一的武器,而且是消灭帝国主义经济的唯一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关于纸币是金铸币的价值符号的理论,简称纸币理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阐述的。我把纸币理论简介如下:
第一,金铸币向价值符号的转变
商品和金铸币交换以后就进入消费。如果商品在跨进流通的第一步上就脱离流通,那末铸币在流通中走过几步之后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却比它实有的还大。在流通速度不变时,铸币流通得越久,或者在同一时间内它流通得越活跃,它作为铸币的存在就越是同它的金银的存在脱节,余下的是一个伟大名字的影子。因此,铸币的肉体只是一个影子。它原来因流通过程而加重,现在却因流通过程而减轻,但是在每一次单独的买或卖中仍旧当作原来的金量。金铸币成了虚幻的金铸币,成了虚幻的金,但是仍然执行着法定金币的职能。其他物因为同外界接触而失掉了自己的观念性,而铸币却因为实践反而观念化,变成了它的金体或银体的纯粹虚幻的存在。由流通过程本身所引起的金属货币的第二次观念化,或者说它们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的分离,一方面被政府、另一方面被私人冒险家利用来从事各式各样的铸币伪造活动。
可是,金在它的职能范围内的虚幻存在,同金的实际存在发生冲突。在流通中,一个金铸币丧失的金属含量较多,而另一个丧失的较少,于是一个金铸币的价值实际上比另一个更大。但是,因为它们在作为铸币的职能存在上是等值的,实际重1/4克的金币并不比表面重1/4克的金币有更大的价值,所以分量十足的金币一部分就会在不老实的所有者手中受到外科手术,它们被刮削。如果重1200克的金块放在天平上,平均重量不是1200克,而只是800克,那末它们在金市上就只能买到800克的金。尽管分量十足,但它在铸币形式上的价值会比它在金块形式上的价值少,也就是比造币局的价格少。分量十足的金币会反过来变成它的金块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上,较多的金比较少的金有较多的价值。一旦相当多的金币减少了金属含量,以致金的市场价格经常高于它的造币局价格,那末铸币的计算名称虽然不变,但是它今后只会表示一个较小的金量。换句话说,货币的标准会改变,金今后会按照这个新标准来铸造。
在这种情况下,不把金铸币的流通限制在它磨损得较慢的一定流通范围内,它就根本无法流通。如果一个金铸币在流通中当作1/4克,而只重1/5克,那末它的1/20克金实际上变成了单纯的符号或象征。这样,由于流通过程本身,所有的金铸币或多或少地变成了自己的实体的单纯符号或象征。但是任何一种东西不能是它自身的象征。画的葡萄不是真葡萄的象征,而是假葡萄。分量轻的金币更不能是分量十足的金币的象征,正如瘦马不能是肥马的象征一样。
由于金币变成了它自己的象征,又不能当作自己的象征来用,所以它在自己磨损得最快的流通范围内,即在买和卖以最小规模不断重新进行的范围内,取得了一种同它的金币存在脱离的象征性的存在即银存在或铜存在。在国内流通的一定领域内代表金铸币的银记号和铜记号,有一个法定的含银量和含铜量,但被流通吸收后,就同金铸币一样受到磨损,并且随着它们的流通的迅速和频繁程度而观念化,更快地变成单纯的影子。这就表明,从事情的本质来说,它们成为金铸币的象征,不是因为它们是银制的或铜制的象征,不是因为它们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因而,相对没有价值的东西,如纸,可以作为金货币的象征发生作用。
第二,金铸币的价值符号向纸币的转变
金属铸币的名义含量和金属含量之间最初并不显著的差别可以发展到绝对的分裂。货币的铸币名称离开了货币的实体,而存在于实体之外,存在于没有价值的纸片上。正如商品的交换价值通过商品的交换过程结晶为金货币一样,金货币在流通中升华为它自身的象征,最初采取磨损的金铸币的形式,而后采取金属辅币铜铁的形式,最后采取无价值的记号、纸片、单纯的价值符号的形式。
可是,金铸币所以最初产生金属代用品,后来又产生纸代用品,只是因为它尽管损失金属,但仍然执行铸币的职能。它不是由于磨损才流通,而是由于不断流通才磨损成一个象征。只有在流通过程中金货币本身变成了它自己价值的单纯的符号,单纯的价值符号才能够代替它。
只要W—G—W这个运动是过程中的统一,或者只要商品是在经历着它的形态变化的全程,商品把自己的交换价值发展成价格和货币,是为了立即再放弃这个形态而再变成商品。因此,商品达到的是它的交换价值的仅仅在表面上的独立化。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只要金仅仅作为铸币发生作用或经常处在流通中,金实际上只是商品形态变化的连结,是商品的仅仅瞬息间的货币存在;金实现一种商品的价格,只是为了去实现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但是无论在哪里,它都不是表现为交换价值的静止的存在,或本身静止的商品。商品的交换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和金在它的流通中所表现的现实性,仅仅是闪电一样的现实性。金虽然是实在的金,但只执行虚幻的金的职能,因而在这个职能上可以由它自己的符号来代替。
第三,纸币的价值符号是价格的符号
执行铸币职能的价值符号,如纸片,是用金的铸币名称表示的金量的符号,因此是金的符号。一定量的金本身并不表示一种价值比例,代替它的符号也是如此。只就一定量的金作为物化劳动时间具有一定的价值量而言,金的符号代表价值。可是,它代表的价值量,每一次都决定于它代表的金量的价值。价值符号在商品面前代表商品价格的现实性,它是价格的符号,而只因为商品的价值已经表示在商品的价格上,它才是商品价值的符号。在W—G—W过程中,只要这个过程表现为只是两个形态变化的过程中的统一或直接的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在价值符号发生作用的流通领域内就是这样表现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在价格上得到的只是观念的存在,在货币上得到的只是代表性的、象征性的存在。这样,交换价值只是表现为想像的或用物代表的东西,它除了在商品本身中物化着一定量劳动时间以外不具有任何现实性。因此,表面上看来,价值符号直接代表商品的价值,它不表现为金的符号,而表现为在价格上只表示出来、在商品中才实际存在的交换价值的符号。但是,这个表面现象是错误的。价值符号直接地只是价格的符号,因而是金的符号,它间接地才是商品价值的符号。金是用自己的影子购买。因此,价值符号起的作用,只是在过程内部对另一个商品代表一个商品的价格,或对每个商品所有者代表金。
第四,强制通用的国家纸币是价值符号的完成形式
某种相对没有价值的东西,如一块皮、一片纸等等,最初按照习惯变成货币材料的符号,可是,只有在它作为象征的存在得到商品所有者公认的时候,就是说,只有在它取得法定存在而具有强制通用的效力的时候,它才肯定为货币材料的符号。
强制通用的国家纸币是价值符号的完成形式,是直接从金属流通或简单商品流通本身中产生出来的纸币的唯一形式。信用货币属于社会生产过程的较高阶段,它受完全不同的规律支配。象征性的纸币实际上同金属辅币毫无区别,只是流通范围较广。价格标准或造币局价格的纯技术性的发展以及后来把金块铸成金币的成型工作,已经引起国家的干预,并因此使国内流通和普遍商品流通显然分离,而铸币发展成价值符号,就使这种分离最终完成。货币作为单纯的流通手段只有在国内流通的领域内才能独立存在。
我们的叙述已经证明,金的铸币存在,作为与金的实体本身脱离的价值符号,是从流通过程本身中产生,而不是从协议或国家干预中产生的。俄国提供了价值符号自然产生的鲜明实例。当兽皮和皮货在俄国用作货币的时候,这些不经久不方便的物质和它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之间发生了矛盾,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用打上印记的小块熟皮代替这种物质的习惯,小块熟皮变成了可以兑换兽皮和皮货的凭证。
在信用完全没有发展的国家,如中国,早就有了强制通用的纸币,“这个皇帝(中国皇帝)可以无限制地尽情挥霍。因为除了烙印的皮或纸以外,他不支出也不制造任何其他货币。当这些货币流通太久,开始破烂时,人们把它们交给御库,以旧币换新币。这些货币通行全国和各省……他们既不用金也不用银来制造货币”。可见在中国,早就有了强制通用的纸币。
第五,纸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它在流通中的量
没有价值的记号,只有在它们在流通过程中代表金的限度内,才成为价值符号,它们又只有在金本身原来就会作为铸币进入流通过程的限度内,才代表金,这个量,在商品交换价值和商品形态变化速度既定的时候,是由金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名义为5镑的纸票只能以等于名义为1镑的纸票的1/5的数量来流通。如果用各种不同名义的纸票,例如五镑票、一镑票、十先令票等来代表金铸币,那末这各种不同的价值符号的量,不仅决定于总流通所必需的金量,而且决定于每种纸票的流通范围所必需的金量。如果1400万镑(这是英国银行立法承认的数额,但不是指铸币,而是指信用货币)是某国流通的最低水平,那末可以有1400万张每张一镑的价值符号流通。如果由于生产金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增减,金的价值有了增减,那末当同一商品总量的交换价值不变时,流通的镑票就会与金的价值变动成反比地增减。如果作为价值尺度的金被银代替,银同金的价值比例为1:15,而每一张纸票以后代表的银量同它以前代表的金量相等,那末以后流通的镑票将不是1400万张,而是21000万张。因此,纸票的量决定于它们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货币的量,而因为它们只有代表金货币才成为价值符号,所以它们的价值只是决定于它们的量。可见,流通的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相反,流通的纸票的价值则完全决定于它自身的量。
第六,国家滥发纸币是点纸成金,一旦进入流通就出不来
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纸币(我们这里讲的只是这种纸币)这种干预,似乎废除了经济规律。过去国家规定造币局价格只是给金的一定重量起一个教名,而制造铸币只是把自己的印记加在金上,现在国家似乎用自己的印记的魔术点纸成金。因为纸票有强制通用的效力,所以谁也不能阻止国家任意把大量纸票硬塞到流通中去,并在它们上面印上任意的铸币名称,如一镑、五镑、二十镑。纸票一进入流通,就不可能再抛出来,因为不仅国境界碑阻止它们流出,而且它们在流通之外便失去一切价值,不论是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它们离开自己的职能存在,就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可是,国家的这种权力纯粹是假象。国家固然可以把印有任意的镑币名称的任意数量的纸票投入流通,可是它的控制同这个机械动作一起结束。价值符号或纸币一经为流通所掌握,就受流通的内在规律的支配。
第七,纸币增发多少倍物价就上涨多少呗
如果1400万镑是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的数额,而国家把21000万张名义为一镑的纸票投入流通,那末这21000万张纸票就变为1400万镑金的代表。这就好比国家用镑票来代表其价值只等于金的1/15的另一种金属,或者用镑票来代表其重量只等于从前1/15的金。除了价格标准的名称改变外,什么也没有改变,而这种名称自然是约定俗成的,无论它直接地由于铸币含金量改变而产生,或间接地由于按照新的、较低的价格标准所需要的量增发纸票而产生。既然现在“镑”的名称是指只相当于以前1/15的金量,一切商品价格就会增加到以前的15倍,于是21000万张镑票事实上就会同以前的1400万张一样,全部是必需的。随着价格符号的总数的增加,每一符号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一比例减少。价格的上涨不过是流通过程强制价值符号去等于它们代替流通的金量而产生的反应。
商品价格随着纸票数量的增减而涨跌(这种现象发生在纸票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不过是由流通过程强制实现一个受到外力机械地破坏的规律,即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流通中价值符号量决定于它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铸币量。因此,另一方面,不论多少纸币都可以被流通过程所吸收,仿佛被消化掉,因为,价值符号不论带着什么金招牌进入流通,在流通中总是被压缩为能够代替它来流通的那个金量的符号。
第八,在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价值规律消失了
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实际货币流通的一切规律都反着表现出来了,颠倒过来了。金因为有价值才流通,而纸票却因为流通才有价值。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流通的金量决定于金自己的价值,而纸票的价值却决定于流通的纸票的数量。流通的金量随着商品价格涨跌而增减,而商品价格却似乎是随着流通中纸票数量的变动而涨跌。商品流通只能吸收一定量的金铸币,因而流通的货币量交替地紧缩和扩张是必然规律,而纸票却似乎不论增加多少都可以进入流通。国家发行的铸币哪怕只少于名义含量1%克冷,就是减低金银铸币的成色,因而破坏它们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国家发行只具有铸币名称而不包含任何金属的无价值的纸票,却是执行了完全正确的措施。金铸币显然只有在商品价值本身用金计算或表现为价格的时候才代表商品价值,而价值符号却似乎直接代表商品价值。由此可知,那些片面地根据强制通用的纸币流通来研究货币流通现象的观察家为什么必定对货币流通的一切内在规律发生误解。实际上,这些规律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不仅颠倒了,并且消失了,因为,当纸币发行数量适当时,纸币完成的并不是它作为价值符号所特有的运动,而它特有的运动不是从商品形态变化直接产生的,而是由于它同金的正确比例遭到破坏产生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