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1942年11月23日,日军两万人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血洗扫荡,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山上。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战士们,在执行任务后途经马石山时,意外得知百姓将遭受日军大规模杀害的危境。于是,他们毅然决定留下来解救乡亲们, 十名战士在班长王殿元的指挥带领下,往返三次冲破敌人的阻挡,护送出群众一千多人。
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
七名战士牺牲,三名战士弹尽路断,敌人冲了上来,他们相互拉扯掺扶,面对敌人高唱战歌,子弹打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依然挺立,藐视敌人。为了人民群众,舍生忘死,反复冲杀,掩护大批群众突出重围,自己却血洒马石山,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
74年前,有一面旗帜高高飘扬
第27集团军某旅传承“马石山十勇士精神”引领官兵成长记事
“马石山十勇士班”第36任班长王晓峰正在讲解红色优良传统
轻武器“神枪手”、五公里“飞毛腿”、学雷锋先进个人、理论学习标兵……入伍不到半年,41名山东乳山籍新兵,参军到“马石山十勇士”所在27集团军某机步旅,人人身上都有一个头衔。由初入军营的“水土不服”到现在的“如鱼得水”,来自英雄故乡的95后新兵,伴随英雄精神一路走来,个个获得新生。
“进了英雄的家门,就要当好英雄的传人。”该旅政委李福昕告诉记者,为激励官兵始终保持战争年代的精神传统,他们70多年如一日,把荣誉传统越擦越亮,把练兵热情越激越高。
“英雄事迹感天动地,英雄的部队更加吸引人”
马石山十勇士雕塑图
“万分紧急关头,十勇士主动放弃突围脱险机会,连夜掩护被日军包围在山东省乳山县马石山坡2000多群众免遭杀戮,全部壮烈殉难……”旅史馆员悲愤地讲解,顿时激发了仇恨情愫。
这时,一位眼角已泛红有父亲拉着自己刚刚入伍孩子的手,在一幅幅泛黄的照片前驻足观看,好像有一些话如鲠在喉。
原来,他的孩子来自山东乳山县,是“马石山十勇士”英勇就义的地方,而“十勇士”生前所在部队正是这个旅的前身。
“这是全家在马石山脚下的合影。每年清明,我们都要到山上祭拜,这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在感慨事情如此巧合的同时,记者发现孩子父亲手中始终攥着几张照片。
有绘画特长的乳山籍新兵业余创作水墨画《马石山十勇士》
这名山东理工大学大一在读新战士名叫李超,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大汉,身高2米04,却十分腼腆,他的姥姥和姥爷都是军人,还都参加过淮海战役,经常给他讲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
原本打算考取军校圆梦军营,可高考的失利让他与军营擦肩而过。“读大一时,听说武装部来家招人了,还是‘十勇士’生前所在部队,自己毅然决然选择参军。”这个大个子小伙每次说到这件事,都会变得异常严肃认真,“我既是被十勇士营救群众的后代,更是英雄部队的一名战斗员。”
马石山战斗遗址
英雄已故,薪火相传。41名乳山籍新兵踏着先辈的足迹重回故里,不禁让人热血沸腾。“真没想到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的‘马石山十勇士’竟然出自我参军的地方。”每次提起“十勇士”,新兵王李杰都难掩激动之情。前不久,部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时,小王与大家分享他对“马石山”的印象,“巍巍的马石山上,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几个鲜红的大字‘马石山十勇士’格外醒目。”
“我要到一线战斗班排。”如今,这句普通的话被叫得愈加响亮。临下连前,很多新战士都有了这样的想法,在他们心中,能在英雄部队接过先辈的钢枪,继续传承红色基因比什么都重要。
“英雄精神催人奋进,助推英雄传人华丽转身!”
每逢新战士入营,旅里统一组织红色教育,夯实思想根基
“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3月上旬,该旅装步一营四楼网络室座无虚席。一位肩扛“一道杠”的军校学员正在与大家一同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咱们‘马六班’班长周栋回来了!”不少单位慕名而来的人,一看到周栋,就迫不及待地拉着老班长合影留念,还给家人打电话自豪地讲起周栋国际大赛摘金夺银的壮举。
原来,大家口中的周栋是“马石山十勇士班”第39任班长,去年从该旅提干保送入学,曾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轻武器射击大赛,斩获一金一银,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马石山十勇士班”现为该旅装步三连六班,据统计该班先后有18人提干,20人考入军校。“周栋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鲜活教材。”营队注重用好这个资源,让广大官兵能切身实地地感受到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乳山籍新战士于曙光入伍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父亲是地方做生意的大老板,小于从小被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初到部队,本来就不大的携行包被塞满了各种名牌服饰。新训开始后,逐渐暴露出“怕苦怕累”的思想,接连跟干部骨干请假不想参加训练,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学马石山十勇士先进事迹、看《马石山十勇士》电影、高唱《英雄万岁》歌曲……连队有意识地强化小于的荣誉意识。慢慢地,小于发觉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一次组织参观旅史馆,他竟指着旅史馆内“马石山十勇士”展区照片,自豪地告诉同班战友,“我的家乡和咱们老部队是一个地方的,马石山半山腰还有一个纪念馆,以前爸爸经常带我去那里。”
在演习对抗前,连队成立党员突击队,激励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张高松入伍前后的转变更具代表性。新兵连时,小张是全连垫底的菜鸟,性格还很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平时训练也是自己闷着练、一味蛮干。就在认为自己的性格与军营火热的生活格格不入时,他被分到了“马石山十勇士班”。时任班长陶鹏看出了他是个训练苗子,就主动与他结成帮带对子。
陶鹏入伍14年,是连队最老的班长,平时工作一直兢兢业业,身上总有用不完的劲。当时为了参加旅运动会,每天加班训练到深夜。渐渐地,内向的小张渐渐感受到了老班长身上的那份执着,那份源于“马石山十勇士班”代代相传的“攻坚争先、敢打敢拼、永不服输”精神。小张终于明白了,“只有坚持才会看到希望”,于是他开始重新寻找奋斗目标。
“既要争当精武标兵,又要成为爱民模范!”
得知解放军来家中慰问,还送来了慰问品,老人露出开心的笑容
阳春三月,情暖乡村。河北省任县西固城乡西固城村鞭炮齐鸣,一面面军旗在乡村沟渠河道两侧高高飘扬。尽管春寒料峭、天气微凉,可村里的乡亲们仍早早地来到村口等待解放军到来。
“去年,解放军叔叔来看我,不仅送来了救助金和学习用品,还鼓励我以乐观心态面对当前困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刚上初中的赵瑞忠拿出期末得的三张奖状激动万分,“今天我要把奖状送给解放军叔叔。”
“部队定期派军医为我们体检身体,还免费给我们治病。”话音未落,张大爷激动得老泪纵横,“多亏了部队的资助,我的孙女才能走进大学课堂。”该旅政治部主任李建波一把拉住老乡的手,“我们既要当精武标兵,更要当爱民模范,因为我们都是‘马石山十勇士’传人!”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当年“马石山十勇士”正是为了掩护群众突围,才英勇就义、壮烈牺牲,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为民牺牲奉献精神”至今深深扎根在官兵心中,助民爱民已经是这个旅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
他们先后与临近的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并利用节假日期间走访慰问,送去抚恤金和慰问品。“每次走访,他们都将印有‘马石山十勇士’的大红旗抗在肩上。”秘群干事崔宏伟边走边说,“我们要让乡亲们知道,老一辈革命英雄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时代光芒。”
部队与驻地邢台农学院是军地共建单位,适逢八一建军节,学校都会安排藏族孩子来部队过军事日,每次他们的第一站都会选在“马石山十勇士班”。得知藏族学生要来连队,“马石山十勇士班”第40任班长李赛主动申请,带领全班与藏族同胞共度军事日,并与两名贫困的藏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无偿帮助他们。
每年部队都去走访慰问贫困村,给他们送去温暖
指导员邹存刚亲自为孩子们讲英模故事、话革命传统。听着铿锵有力的讲解,连学校老师也不得不承认,“‘马石山十勇士精神’永远不过时,在这里奋斗过的每一名战士都是一本红色教育活教材,希望孩子们能有所触动。”
正如该旅政委李福昕所说,一支部队总有一种红色基因在传承。在这里,“马石山十勇士精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载体,它是旅队代代传承、人人践行的“旅魂”。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