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苏联四次政变的启示
点击:  作者:秋石客    来源:博客  发布时间:2015-10-25 20:50:45

 

151025csn055.jpg

   笔者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国家问题不只是出在经济上,而且出现在文化上,而更重要的是出在政治上,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文化。公有制经济制度一定要有一个公有的政治制度作保障才行,斯大林式的政治宫廷化(实际上的权力私有化),必然使政治变化出自宫廷政变,人民大众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充当看客和道具。我们可从苏联历史上的四次政变中得到启发。

  一、赫鲁晓夫谋害贝利亚的政变

  一九五三年斯大林逝世后,权力出现巨大真空,因为斯大林政治模式没有民主制,所以政客们为夺取最高权力不得不大搞阴谋诡计。

  斯大林死后,苏共有三股政治势力。一种是以贝利亚为代表的坚定斯大林左派;另一种是以马林科夫为代表的中左力量;再一种是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右派。

  前苏联真正拥护斯大林的是谁?史学家没有回答过这个问题,而斯大林的敌人是明确的,那就是赫鲁晓夫。从逻辑推理,赫鲁晓夫带头策划谋害的贝利亚,则有可能是真正拥护斯大林的,是斯大林的战友。后来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的历史告诉人们,清洗贝利亚集团,是赫鲁晓夫阴谋集团为篡夺苏联最高权力,调整政策和为所谓的冤假错案平反去掉障碍,背叛社会主义的战略组成部分。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1899329-19531223),前苏联著名政治家,闻名世界的前苏联秘密警察首脑。是斯大林巩固政权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斯大林晋升为军事元帅。二战之后到斯大林逝世之前,他是苏联实际上仅次于斯大林的实权人物。无论赫鲁晓夫还是马林科夫,要想掌握实权,必须越过贝利亚这个障碍,于是有了苏共历史上的第一次政变。

  据笔者根据一些材料推断是,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朱可夫等密谋,用突然袭击的方式逮捕并秘密处决了贝利亚。当然还有别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据苏联官方正式报道,1953626日,贝利亚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被当场逮捕。但他被捕后的具体情况和此后的命运始终不清不白。有关当事人对当时逮捕贝利亚的情景只是略有披露,却很具戏剧性和传奇。赫鲁晓夫回忆说,就在贝利亚欲伸手去皮包里掏手枪那千钧一发之际,他手疾眼快、奋不顾身地上去一把抓住了贝利亚的手。朱可夫元帅断言,他亲口厉声命令贝利亚举起双手,然后狠狠地揍了他几下。贝利亚先是被押送到莫斯科卫戍部队拘留所,紧接着又被转往莫斯科军区的一个防空洞。72日至7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开始正式清算贝利亚的罪行1218日开始对贝利亚进行秘密审判。在科涅夫元帅主持下,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于特别法庭认定贝利亚犯有叛国罪、组织反苏维埃小组罪、实施恐怖行动罪和强奸罪,为此对其判处死刑,并于同年1223日执行。

  另一种说是,审判前即已处决,出庭受审的是替身。

  事实上早在赫鲁晓夫在世时,上述官方说法就已受到强烈质疑。而这些质疑如今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当有关人士打开那尘封已久的档案资料后发现,当初对贝利亚长达半年的拘押、侦讯和审判,直到最后对他执行枪决竟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和一个镜头,也没有医生在枪决令上的亲笔签名。相反,对贝利亚上述6名亲信审判和执行枪决的有关文件上医生的签名都赫然在目。这6个人尸体火化的记录至今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而唯独不见贝利亚尸体的火化记录。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19531223日对贝利亚执行死刑的这一天在苏联历年的日历和历史课本上也都没有任何记载。据此,某些研究家们大胆地提出了如下假设:早在审判前,贝利亚即已被处决,而出庭受审的则是他的替身。其根据是:贝利亚审讯记录注明的最晚日期是19537月末至8月初,从此之后便再无任何文字记载。专家们说,此时距12月大审判还有4个月时间。苏联当局有足够的时间去为贝利亚物色替身。

  第三种说法是赫鲁晓夫现身说法

  赫鲁晓夫后来对外国记者说,贝利亚在斯大林时代是非同小可的人物。由于掌握秘密警察,所以实际上成为第二把手。但是斯大林的接班人是马林科夫。斯大林死后,那些苏联领导人都很怕贝利亚。特别是马林科夫。于是赫鲁晓夫出来和马林科夫布置除掉贝利亚。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赫鲁晓夫突然发难,给贝利亚按上一系列可怕的罪名。贝利亚一听立即扑向自己的皮包,里面有他的手枪,这是他的特权。这是在隔壁房间的以朱可夫为首的几个苏联元帅立刻冲了进来,制服了贝利亚。把他带到隔壁房间里立刻处决了。

  以上三种说法,笔者倾向最后一种。因为不管什么说法,都离不开因贝利亚权势大,众野心家们集体害怕而欲除之的背景。斯大林去世后,整个克里姆林宫高层都忧心忡忡,惧怕贝利亚。因为贝利亚领导着包括情报局、反情报局和原国家安全委员会所属的一些部门,掌握着强大的国家镇压机器;同时,贝利亚掌握政治家挡案,对每位政敌过去所做的许多事情都了如指掌。这样,贝利亚自然就成为政治局委员们的敌人。在笔者看来,前苏联斯大林后的政局是斯大林接班人温和派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联合反斯大林派赫鲁晓夫干掉了斯大林激进派贝利亚,然后赫鲁晓夫乘势当了总书记,从此,前苏联开始走上复辟资本主义道路,一直到苏共解散,苏联解体。

  二、马林科夫推翻赫鲁晓夫政变功败垂成

  赫鲁晓夫掌权后,飞扬跋扈,对内对外政策混乱,很不得人心。一九五七年,苏共内部残存的斯大林份子忧心忡忡,于是由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牵头,有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积极参与,发动了一场推翻赫鲁晓夫的流产政变。

  当时,身为苏共总书记的赫鲁晓夫很爱出风头,喜欢出国访问,马林科夫等就乘赫鲁晓夫出国之际,联合政治局多数成员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罢免赫鲁晓夫总书记等职位的决定,似乎大功告成。当赫鲁晓夫回国后开会发现主席位置以由马林科夫坐着,等待他的是一些党的决定,并征求他的意见。此时的赫鲁晓夫尽管浑身冒冷汗,但头脑还清醒,他看出了马林科夫政变的漏洞,于是声称自己的总书记是中央全会选举产生的,要罢免需要中央委员会认可,要求立即开中央委员会解决问题,结果愚蠢的马林科夫集团竟然同意了赫鲁晓夫的要求,开中央全会解决问题。

  郝鲁晓夫抓住机会,密召军头朱可夫,令其用最快速度将亲郝鲁晓夫的中央委员接到首都莫斯科,而反郝鲁晓夫的中央委员却来不及参加紧急中央会,结果,会议多数中央委员投票不赞同罢免郝鲁晓夫,郝鲁晓夫依然当苏共总书记。

  紧接着,郝鲁晓夫在朱可夫等支持下发动反政变,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打成反党集团,安然渡过危机并击败了苏联内的斯大林追随者,为复辟资本主义进一步扫清了道路。

  三、勃列日涅夫政变令郝鲁晓夫就范

  一九六四年,旧习不改的郝鲁晓夫更加不得人心。对内的农业计划一团遭;对外,与中国交恶,中苏论战日甚一日。在古巴导弹危机问题上,他先是犯冒险主义错误,把导弹秘密送往古巴,引起国际紧张局势;后是当美国总统肯狄迪强烈反对下,又犯右倾逃跑主义错误,灰溜溜的将导弹撤回苏联。苏联的第三次政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策划这次政变的是郝鲁哓夫信任的勃列日涅夫,以及理论家苏斯洛夫和波德戈尔内、谢列平、米高扬、柯西金、等高官。

  无独有偶,苏联第三次政变几乎是如法炮制第二次政变。当风头主义的郝鲁晓夫从国外风尘仆仆归国后参加会,又发现自己的主席位置别人坐上了。于是他旧戏新演,要求开中央全会解决问题,结果聪明的勃列日涅夫等早料到郝鲁晓夫会如此,早秘密把反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召集到首都了,不给赫鲁晓夫任何喘息机会,结果当场开会表决,罢免了郝鲁晓夫,剩下的只是赫鲁晓夫的老泪纷飞了!

  对谁是苏第三次政变的灵魂有些争议

  金日成认为虽然中央全会是勃列日涅夫主持的,后来他又被选为第一书记,但是这件事情是不是他的主角,我看值得怀疑。12日主席团开会之前,他才接到通知从柏林匆匆忙忙赶回来。报告也不是他做的,而是苏斯洛夫做的。苏斯洛夫在当年的苏联政坛被称为灰衣主教灰衣主教17世纪法国首相黎塞留大主教的顾问约瑟夫的绰号,意为幕后出谋划策的人物。

  邓小平说:苏斯洛夫肯定是赞成的,但不会是他一个人搞起来的。据我们在7月间中苏两党会谈期间的观察,苏斯洛夫这个人书生气比较重,发言时他总是照着稿子为念,遇到我们提出什么问题,是由安德罗波夫(当时是联络部部长)给他递条子的。

  郝鲁晓夫的儿子认为:每个人在内心里都认为自己配当一把手。在这种情况下各派系之间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眼下,在赫鲁晓夫下台后的最初几天或者几个月,团结犹如空气一样地不可缺少。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赞成自然更替:由第二书记接替第一书记,由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接替主席。于是,后面的一切水到渠成。1014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二把手勃列日涅夫全票当选,成为一把手。

  在对赫鲁晓夫发动的这场逼宫戏中,当事情发展到鱼死网破的关键一步,是苏斯洛夫、波德戈尔内、谢列平等人决定,必须紧急召开一次特别主席团会议,在会上把赫鲁晓夫罢免。当把人都召集起来,需要召回赫鲁晓夫时,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由主持工作的第二书记勃列日涅夫来打电话,但勃列日涅夫推三托四。大家好不容易把他说服了,硬把他拉到电话机旁,然而在最后一刻他还是拒绝了,只得由苏斯洛夫来打。中央全会的报告是波利扬斯基起草的,按照惯例,报告应该由勃列日涅夫或波德戈尔内宣读。但两人都推辞不干,最后又推给了苏斯洛夫。这时的勃列日涅夫说了一句这个反赫报告我不能做。我跟他一起共事多年,人家怎么理解我呢?我说不行就不行。看到这些细节,读者确会提出勃列日涅夫和苏斯洛夫两人,究竟谁是幕后谁是台前问题。

  当赫鲁晓夫在主席团会议上被迫签署了退休声明后,他眼睛里含着泪水说:在即将召开的全会上,我不想讲话了,不过我想对全会提个要求……”没容赫鲁晓夫把话说完,勃列日涅夫便打断了他,斩钉截铁地说:这办不到。经历过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反党集团那场斗争的勃列日涅夫,岂能识不破赫鲁晓夫的缓兵之计

  在随后没有赫鲁晓夫参加的中央全会上,新当选的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发表了简短讲话。关于赫鲁晓夫的撤职,勃列日涅夫一语带过,既未加以特别指责,也没有流露出丝毫兴奋,把这个众人关注的问题作了淡化处理。他还以一种似乎十分宽容的口气说:现在再来批判赫鲁晓夫的种种做法已经失去了意义。并刻意强调说:不要在各级党组织会议上对罢免赫鲁晓夫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讨论了。后来毛泽东指出,勃列日涅夫执行的是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路线,注解了为什么勃列日涅夫为何不大张旗鼓地清算郝鲁晓夫。

  从以上综合判断,勃列日涅夫应该是苏联第三次政变的主角。

  四、八一九政变未果,叶利钦、戈尔巴乔夫改变历史

  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鼎盛时期,他的有限主权论咄咄逼人,入侵波兰和阿富汗就是明证,迫使美国在全球处于守势,并寻求与中国和解。他去世后,苏联政坛经过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两位短命的两位领导人后,进入戈尔巴乔夫时代。

  戈尔巴乔夫开始推行新思维改革,是把苏联的政治制度由社会主义改为资本主义。他试图探讨出一条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新路子。他首先把改革重点放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戈氏最初的改革是要完善社会主义社会,怀疑苏联的社会主义,试图寻找一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苏共官僚左派忍无可忍,于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九日发动倒戈尔巴乔夫事件,史称八月政变。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份,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九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八人组成。该委员会发布《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国家处于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委员会连续发布两道命令,要求各级政权和管理机关无条件地实施紧急状态,同日,苏联内阁举行会议,表示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八一九政变后遇到抵抗,主要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面对政变的军队,叶利钦走出俄罗斯议会大厦,登上封锁俄罗斯议会大厦的塔曼师一一零号坦克,他的几名助手也随其登上坦克。叶利钦发表了演讲,呼吁莫斯科人和俄罗斯全体公民进行反抗。

  虽然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主要矛头是针对叶利钦的,但亚纳耶夫等人却缺乏政变魄力,逮捕或处决叶利钦,而书生气十足地试图借助宪法的权威,使紧急状态委员会行动合法,迟迟没有对叶利钦和俄罗斯联邦其他领导人采取措施。如在当时采取坚决措施,叶利钦势力必败。

  叶利钦声明,他开始接管俄罗斯境内的武装部队,宣布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八月十八日以后发布的所有命令无效。命令部署在俄罗斯境内的苏联军队和克格勃军队原地待命,所有离开原驻地的部队必须立即返回。叶利钦还任命谢尔巴科夫少将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叶利钦还先后与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梅杰通话,寻求国际支持,呼吁西方要求释放戈尔巴乔夫。莫斯科市市长波波夫、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公开反对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支持叶利钦。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国家事务委员会主席卢金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约有70%的地方政权机关的领导人支持俄罗斯领导。

  八月二十一日是事变的第三天。凌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采取行动。零时的钟声刚刚敲响,空降兵的一队军车从美国大使馆方向驶向俄罗斯议会大厦旁的路障。打头的那辆军车遭到拦阻,士兵对空实弹射击。第一批军车站过美国大使馆旁的人墙,向新阿尔巴特街方向开去。二十辆装甲车冲破新阿尔巴特街第一批路障,驶向俄罗斯议会大厦。但是,军队的装甲运兵车并没有通过由无轨电车构成的屏障,退回到新阿尔巴特街。此后,军队停止前进。部分军队倒戈,支持叶利钦。军队开始撤离莫斯科。普利沃尔日斯克——乌拉尔军区等一些军区公开表示支持叶利钦。使叶利钦在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上公开宣布他已经控制了在俄罗斯的武装力量。

  下午,苏联国防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国防部部务会议决定把部署在紧急状态地区的军队撤回原驻地。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决定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出最后通牒;立即解散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释放戈尔巴乔夫;在全国解除紧急状态。从此,形势发生大逆转。

  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他已完全控制局势,一度中断的同外部的联系也已恢复,过几天他就可以完全履行总统职责。戈尔巴乔夫飞抵莫斯科。与此同时,反政变工作进入尾声,亚佐夫、克留奇科夫、季贾科夫、亚纳耶夫先后被捕。苏联内务部和普戈开枪自杀。因高血压正在接受治疗的苏联总理帕夫洛夫被就地监护。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举行会议,同意苏联总检察长的报告,对原人民代表巴克拉诺夫、博尔金、瓦连尼科夫、斯塔罗杜布采夫和舍宁追究刑事责任和逮捕。八月二十六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暂停卢基扬诺夫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关押,至此,八月政变宣告悲惨失败。

  八月二十三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发命令,停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根据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莫斯科市长波波夫的命令,苏共中央大楼被查封。苏共中央大楼正面的党旗被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旗代替。

  八月二十四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内的共产党和地方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

  八月二十九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也通过决议,终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随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或被终止、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共产党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克鲁齐纳跳楼自杀,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和戈尔巴乔夫军事顾问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办公室上吊自杀。苏共领导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大批苏共党员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具有九十三年历史、执政七十多年、尚有一千五百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就被摧残,闹出天大笑话。

  八月政变的发动者新斯大林份子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解体的超级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却加速了苏联的灭亡。公元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全世界将记住这一天。十九时三十八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斧头图案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国旗在昏暗夜色中降落,苏联历史到此终结。

  苏联的宫廷政变频繁、苏联的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到最后哪一天才明确召示给后人,在这种没有民主的官僚政体下,一人害党,千万党员毫无反映,一人乱国,亿万国民不能制止,足以证明没有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民主制保障的斯大林式专制政体模式是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毒瘤,他告诉后人,不告别斯大林官僚政治制度,不解决大众民主制问题,社会主义是没有希望的。

  五、反革命两面派的郝鲁晓夫

  毛主席常告诫全党,要警惕中国出现郝鲁晓夫式的人物。哪么,却鲁晓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两面派,其二是前苏联的掘墓人。

  据说斯大林的工作方式有个特殊方法,他很少开正规的政治局会议,经常在下中在家中以酒会的形式研究和布置工作。这样的会议一个是要先喝很多烈性酒,如伏特加、白兰地等,一斤白酒下了肚,开始边喝边谈工作。斯大林之所以这样做,是认为酒能乱性,酒喝多了会讲真话,这也是斯大林独创的考察干部的方式。苏共许多领导都是这样被洞察的,一些反斯大林的人为此断送一切。

  对斯大林式工作方式,郝鲁晓夫非常害怕。因为郝鲁晓夫内心深处仇恨斯大林,可公开要无条件为斯大林歌功颂德、高喊呜拉,很怕被斯大林识破,况且斯大林可不好骗,万一酒喝多了冒一句真言,岂不是脑袋掉了,所以,郝鲁晓夫想了一个办法,在家里放不少酒精,让其散发,以增强酒力,从此,在政治局开怀畅饮的时候,郝鲁晓夫没说错过一句话。没想到他的无比正常表现,反而引起了斯大林的怀疑,甚至于想除掉郝鲁晓夫。郝鲁晓夫得知消息后坐卧不安,绞尽脑汁又想起一出妙计来影响斯大林。

  在一次酒会上,郝鲁晓夫装作喝醉了,丑态百出,引起政治局成员包括斯大林开怀大笑,赫鲁晓夫见时机成熟,歪歪斜斜地举杯走到斯大林面前向斯大林敬酒,说了句能流传千古的名言:斯大林同志,我热爱您,您是我亲生的干爸爸!这次英明的斯大林果真大上其当,还诙谐地回敬了一句,郝鲁晓夫同志,干爸就是干爸,亲生的就不能叫干爸,你喝醉了。从此,斯大林认为郝鲁晓夫是酒后吐真言,不再疑心郝鲁晓夫。由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是出色的反革命两面派。

  前苏联的掘墓人的郝鲁晓夫

  正是这个装作语无伦次地说斯大林是他赫鲁晓夫亲生的干爸爸的两面派,在斯大林逝世后,用阴谋手段谋杀斯大林战友贝利亚,夺取了苏共最高权力,在苏共二十二大上,郝鲁晓夫使出浑身解数,无耻地诽谤斯大林,以此为开端,开始了非斯大林化过程,对外鼓吹和平竞赛,先是主张同美国联合主宰世界,后又屈服于美国,投降帝国主义,同时分裂社会主义阵营,发致中共公开信,挑起中苏大论战;对内,积极复辟资本主义,扩大官僚特权,曲解共产主义理想,热衷于土豆加牛肉式的小康社会。从此前苏联和共产党走上了灭亡的不归路。历史到了公元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十九时三十八分,克里姆林宫印有镰刀斧头图案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国旗在昏暗夜色中降落。苏共和苏联的兴亡影响是巨大的,一定会引起中国人的思考。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