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其他综合 > 阅读信息
王阳明读书五要,步入心学大境界!
点击: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发布时间:2016-04-23 12:52:01

 

             读书,只为成圣贤

 

王阳明幼年读私塾,他有一天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现在很多人读书为了什么?大部分人为了考试、为了升值,还有人为了消遣娱乐;还有人为了求知,为了做学问。但王阳明跳出了上面这些所有的窠臼,他提出的读书做圣贤,可以说超越了上面任何一个目的。

 

背诵经典,一条必经之路

 

现在很多人反对背诵经典,尤其反对孩子背诵。王阳明不是这么想的。他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王阳明到龙场驿发现,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一个读书人来到这样的地方,他还是不忘教育,他想,应该教这些野人读读书。那他的随身行李都丢了,哪有书呢!于是自己默写,把他读过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他想教野人们读《易经》,他就把整部《易经》写出来,可能写了好几部呢。

 

王阳明到了三十几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忘记他小时候所背过的书,从此可见,他小时候是背得很熟的,而且他是整本背的。现在有不少人反对读经,理由是:叫我们小朋友背书背书,只会背书。背书有什么用?我就跟他说,王阳明可以默写经典教学生,背书背书,或许到时就有用!

 

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道:

 

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王阳明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背诵经典、教育孩子背诵经典,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消默化他们粗俗愚顽的秉性,这样使他们每天在学习礼仪方面有所进步而不觉得艰难,性情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中正平和。

 

以无心之心读书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读书时,良知清楚强记的心不对,就克去它;良知清楚求速的心不对,就克去它;良知清楚有好胜的心不对,就克去它。如此一来,总是成天与圣贤的心彼此印证,就是一个纯乎天理的心。

 

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过了背诵经典的阶段后,读书不要刻意去强记,不要刻意去求速度,也不要心里想着与别人比谁读的多,因为这样会妨碍我们与书本的对话,心中有挂碍,就无法与圣贤之道理相印证,最好的状态就是以无心之心读书,正如《金刚经》中所言,无所住而生其心。

 

读书——养不动心

 

《孟子》上记载,孟子自称四十不动心。王阳明也十分强调不动心的功夫:“孟子集义工夫,自是养得充满,并无馁歉;自是纵横自在,活泼泼地:此便是浩然之气。

 

王阳明提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八字真言时,正值江西的宁王造反,而他作为当地的最高官员负责平叛。当时,他的一个下属抱着一腔爱国热情想与宁王奋不顾身地作战时,王阳明问,兵法的要义是什么?这个下属答不上来,而王阳明随即讲了他的兵法要义,就是这八字真言。

 

后来有弟子问,老师您用兵如神,到底用的是哪家兵法?

 

王阳明一笑道:兵法,我倒是读了很多。不过,我哪家兵法也没用,我只是学问纯粹,养得此心不动而已。此心不动,就可随机而动,在战场情况朦胧不明时,瞬间能发现问题所在,能做到这点,就可百战百胜。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意思是,他的心是空的,而对方或大形势一旦有什么动向,他可以瞬间觉察到对方的漏洞,随即作出决定,而这决定总是最好的决定。

 

但如何才能养成这种不动心,王阳明给出的答案是读书。王阳明举例说,自己喝和朱宸濠对战时处于劣势,他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他说了四次,那人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读书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读书纯笃的功劳。

 

读书——发明本心

 

《传习录》上记载,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

 

王阳明回答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的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有朋友问:看书不能明如何?读书读不明白,该怎么办?

 

王阳明说,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一条光明大路。而心学的读书法则就是,不苛求你记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圣贤所要求的是让你通过读书而使自己心体光明。

 

按照王阳明的读书节段,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背诵阶段,这一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一定要背诵经典,将重要的经典默记于心。第二阶段就是用心揣摩,争取将看到的内容全部理解;第三阶段就是自得于心,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你所理解的知识只要和你的心相印证契合,它才是真知识,如果不能和你的心相契合,那纵然是孔圣人的言语,也不是真知识。

 

读书的目的是培养自家心体。如果我们读书,不能触动我们的内心,不能再我们内心发现、昌明良知、道理,那么我们将什么也得不到。因此,王阳明读书的最高境界和他心学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