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陈晋著《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本书从毛泽东诗词释读的全新角度来解读这位历史巨人的绝代风华,第一次由心灵深处的声音来探求毛泽东的内心世界,第一次由情感激越的文字来探寻他和现当代历史的互动关系。)
毛泽东一向不赞成对他的作品作统一的注解。
1963年《毛主席诗词》出版后,郭沫若曾经问他:是否要出一本主席诗词的解释本?毛泽东回答:没有必要。唐诗三百首,流传多少代都没有统一的解释,我的诗词也让别人去理解吧。
1964年,周世钊打算撰写评论文章,连写两封信向毛泽东请教对诗集中一些作品作何理解。
毛泽东回复:“拙作解释,不尽相同,兄可以意为之。”
1966年,在胡乔木主持下,一些人编了一本《毛主席诗词》的注释本,送到毛泽东那里,依然被否定了。
毛泽东的理由是: “诗不宜注,古来注杜诗的很多,少有注得好的,不要注了。”
然而,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注解,诗人也并非全不在意。他曾经有过一次主动的注释。
1958年12月,在广州的小岛宾馆翻阅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时,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的几首歪诗,发表以后,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因而写了下面的一些字,谢注家,兼谢读者。”
毛泽东为诗集中的12首作品写了说明性的批注。
这些注解当时没有公开,实际上成了诗人对自己的创作心境的“个人回忆”。
1973年7月,在中南海游泳池那间卧室兼书房里,毛泽东和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有过一次别有深意的对话——
杨振宁:“我读到主席的《长征》那首诗,很受鼓舞。”
毛泽东: “长征是我们同蒋介石作斗争,那首诗是我们长征快结束的时候写的。”
杨振宁: “毛主席的诗我都念了,起头不懂,看到注释后,懂得多一点。”
毛泽东: “有些注释不大对头。就像《诗经》,是两千多年以前的诗歌,后来做注释,时代已经变了,意义也不一样。百把年以后,对我们的这些诗都不懂了。”
这是诗人的谢幕词吗?或许是的。
这样的谢幕词,仿佛有点忧虑。
这种忧虑,不知是属于诗人的,还是政治家的?
倒是一个外国政治家,觉得自己读懂了毛泽东诗词。
两次和毛泽东见面都谈论过诗词的法国前总理富尔说——
“诗歌不仅仅是毛泽东生平中的一件轶事,我的确相信它是了解毛泽东的性格的关键之一。毛泽东和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不一样,他不是一本书读到老的人。他在这些简短诗歌里表达的思想,不受教条词藻的束缚。他用简单的形式,表达深刻而生动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都能够理解的。……这位革命者带着人道主义的气息。单是这点,就足以说明中国共产主义的某些创新。”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