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安全战略 > 阅读信息
张颐武:应重视国民教育的核心意涵
点击:  作者:张颐武    来源:东方思想库  发布时间:2016-08-27 10:33:52

 

 

 

        国民教育有多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有两项。对国家认同感的生成,这是对现代国家国民的基本要求。对于国情的了解和认知,包括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对国家发展现实和未来的体认。

国民教育其实有两个既相关又有差异的内涵。首先,国民教育是指我们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基础教育。据《辞海》:“一般指政府所办的小学和中学,也可包括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其实在人们的约定俗成的使用中,也还包含大学教育。这是指教育的体制和架构而言的。其次,它也是现代国家对于自己的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和国情的教育。这是指的教育内容而言的。两个不同的含义有重合之处,因为在基础教育中就包含着对于国家认同的教育,而国家认同和国情了解的教育也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最近关于国民教育的探讨主要是集中在教育的内容上,也就是对于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含义的讨论。

 

 

实际上,现代国家的建构中,国民教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现代国家和传统的社会有根本的区别。按照学者汪荣祖的简明说法:国朝之国本植于帝室,求一姓之绵延;民族之国本植于人民,求全民之荣华。国朝之国就是传统社会,而民族之国就是现代社会。国民教育正是培养现代国民所必须的。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果一个社会或国家没有对国家的基本认同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路径,这是大家公认的。现代国家的基础就是靠认同感建构起来的。所以任何现代社会在大中小学里都渗透着国民教育,而在日常生活中也都融汇着国民教育的内容,这是现代社会在任何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几乎不存在争议。

国民教育有多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有两项。

一是对国家认同感的生成,这是对现代国家国民的基本要求。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认同感也就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获得发展和成功。这一点是全球性的通例。世界上存在国家,就有国家之间的不同的利益,也会有不同国家对于世界的角度和立场;国家之间当然有合作和友好,也难以避免竞争和分歧。这些都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长期存在。国民对于国家认同的一致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当然不可能妨碍国民之中的社会讨论。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感的形成需要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的深刻体认和对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的确立。没有这种深入到国民内心的情感的归属的确立,一个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也不可能应对挑战。

二是对国情的了解和认知,包括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对国家发展现实和未来的体认。了解中国在现代历史中的艰难奋斗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了解今天中国的现实状况,客观地看到中国在全球的位置,了解国家发展的未来前景。这样既可以避免妄自菲薄,也可以避免自夸自大。一方面认识社会所取得的成就和国家对于个人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和所具有的权利。

对当前的中国社会而言,增加对国家认同和凝聚力的传统国民教育仍然非常重要。中国有独特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古代的创造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是我们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的内容。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又经历了百年严峻挑战,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的路上付出了许多牺牲和代价。现代中国人民为民族发展而坚韧奋斗的历史正是中国当下的历史视野中的重要的部分。在今天急需凝聚历史共识,让国民对自己国家有深刻的认识。现在的全球化的发展也让一些人忽视了自己民族认同,对国家利益和个人的关系缺少体认。这一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公民教育如政策参与、社会决策过程民主化的教育和公共政策讨论的能力的培养等,对我国都是新事物,这些弱项确实有待于加强。当前,我们既要加强公民教育内容,也要保持和加强传统的国民教育。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仅仅强调某一方面,是不恰当的。尤其对于在今天的全球化环境下长大的80后、90后,他们一方面视野开阔,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接受信息并不全面,对于国情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了解不深不透,对于世界的状况一知半解和缺少多样的参照系的问题。国民教育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国民教育并不仅仅是单向的灌输过程,在进行国民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避免放弃教育的职责,忽视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要避免陈旧的说教方式,应该将其发展为互动参与,允许探讨,生动活泼的形态。同时重视大众文化和以网络为中心的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大众文化和新媒体对塑造80后、90后的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这方面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对象,国民教育既要有严肃庄重的方式,也可以有轻松活泼、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既保持对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坚定捍卫,又保持弹性,逐步适应年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国民教育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来源:《学习时报》2016728日第A7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张颐武:应重视国民教育的核心意涵

    2016-08-27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