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时事热点 > 阅读信息
张颐武:雇老外充门面,根子是文化不自信
点击:  作者:张颐武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5-08-19 15:54:20

  

 167745131.jpg

最近,国际媒体用嘲讽的语调报道,中国有不少雇佣外国人充门面的怪现象。无论是一些地方或企业的活动,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主办方为凸显自己的“国际化”,刻意弄几个“老外”来显示自己的活动有了“国际范儿”,上了档次。对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情况所呈现出的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很值得反思和探讨。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有两个特点。首先,这是彰显活动“国际化”。这种事情其实并不是为了蒙外国人,而主要是给本国人看的。其次,这是要给自己“撑面子”。雇佣外国人充门面的做法,往往台上和台下的人对此心知肚明,但还是觉得这样有面子,媒体报道活动时更有价值。

  这种现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从历史看,中国的“现代化”是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后被动地开始的,中国在近代以来有过长时间“半殖民”的过程。中国经历了一段贫弱交加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远远落后于西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面向西方学习借鉴的同时,一面奋起追赶,追寻民族复兴,启蒙与救亡交织的历史。中华民族在这个过程中曾付出巨大代价,有很深的民族悲情。这也造成了一部分人“一切不如人”的感受,一切以“洋”为标准的心理,对西方“仰视”的状态确实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和保守封闭的“俯视”状态形成两个极端。
  从现实看,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入全球化的进程,向西方借鉴学习的同时引进外资,和世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国际接轨,扩大交流和合作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三十多年的大发展正是开放的积极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消极理解“国际接轨”,片面认识自己和西方的现象。再加之一些人缺少国际经验,见识不多,容易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存在对西方不切实际的想象。像微博里关于西方社会想象的一些荒唐段子就是例子。这种社会心理使得用外国人来显档次,炫耀性地展示“国际化”变成了一种时尚。这还是一种“仰视”的心态作祟。当然也还有一种富起来之后,过去“仰视”的洋人为我所用的微妙的自得和炫耀心态存在。这也是不健康的。  学习借鉴和盲目崇拜往往混淆不清;积极地吸取参照的“拿来主义”和“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往往难以明确区别。挟洋自重、一切以洋为尊的“买办”心态在历史上对一部分人有过一定影响,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的现实存在。而五四时期的“全面反传统”,当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但也在某些方面加重了这样的心态。今天以外国人装点门面的现象有其历史的痕迹。

  今天看,这种怪现象确实需要正视和改变。这就需要更充分的文化自信,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经验和发展模式有了自己的影响力。中国站在了历史的新平台上,告别民族悲情有自己的历史和现实的依据。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悠久历史传统和百年为争取民族复兴所进行的奋斗中始终具有文化的自主性。中国的现代化从未欺负其他民族和社会,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奋起。这是“光荣的现代化”,这给我们更多的自豪感。在平等的交流中既向世界学习,也保持尊严和自信。同时增加国际交往的常识和国际经验,更切实地了解世界,也是去除这些荒唐现象的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