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的建设 > 阅读信息
吕其庆:不忘革命传统 坚定理想信念
点击:  作者:吕其庆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6-05-14 15:05:55

  

1.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他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等革命老区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之所以被视为圣地,就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之地、战斗之地,也是英雄之地、光荣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这些革命老区考察,不仅传达出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情缅怀,更昭示了接续红色基因的殷切期望。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中可以察政治之成败,鉴政策之得失,明政权之兴替。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面对强大敌人,历经千难万险,锻造出了一个先进的政党,建立了一个新中国,更培育出了历久弥新的优良革命传统。这种革命传统饱含着深刻的历史哲理和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经典题材和丰厚营养。这种革命传统是别具魅力的红色基因,也是我们共产党的“传家宝”。这种“传家宝”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凝聚民心群力,找到正确道路,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何才能不“缺钙”、不得“软骨病”?就要接续我们的这种优良革命传统。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的失败尝试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主义”的选择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历史与国情的选择。

 

      近代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境地,许多有识之士都怀挽狂澜于既倒之理想,抱扶大厦之将倾之信念,千方百计实现国富民强之梦想,如提出“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参与戊戌变法的康有为,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等,他们从思想开化、到学习“器物”、再到变革政治制度,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但均以失败告终。在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时,西方国家陷入战争泥沼,苏联却轰轰烈烈进行着大革命、大生产和大建设,人民生活提高很快。于是,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客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选择了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我们在革命实践中的持续努力,就是朝着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国家富强、为了人民幸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畏艰难,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历尽艰难万险;之所以能够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30年的时间就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之所以能够从参加中共一大的十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8000多万的大党,靠的是什么?就是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已经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

 

      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理想信念和信仰是统一的。马克思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真正的真理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现在这种天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这种天才人物在500年前也同样可能诞生,这样他就能使人类免去500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

 

      每个时代,不乏这样的天才,正是这种天才成就了时代的传奇,完成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伟业。但天才不是从降生就注定其天才的身份,他们与常人共享一样的身体结构,但不同的是他们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本质就是理想信念。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越坚定,就越能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就越能将其化为内心的坚定信念和情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如果信仰动摇,理想信念就会随之倒塌。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靠马克思主义立党兴国,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汇聚民心,信仰高于天,理想大于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越是形势复杂的时期,越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一个不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而奋斗,不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共产党员,只是徒有其名的“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人,要牢记自己姓党,必须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在党爱党,在党为党。

 

      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本质

 

      “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斯大林《悼列宁》中的一段话。它寥寥数语,但十分形象地刻画出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无可否认,共产党人作为社会人群中一部分,有着与常人一样的音容笑貌和喜怒哀乐,但共产党人又不是普通的人,而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这种材料不是特殊钢,不是足赤金,而是比钢更坚韧,比金更闪光的东西——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本质。这种本质激励共产党人有着更高的境界、觉悟和担当,能承受和乐于承受一般群众所不愿也不能承受的艰苦的工作、艰苦的环境。毛泽东曾指出: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邓小平也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正是因为有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我们党才能在各种艰苦环境下战胜困难,不断取得胜利。回顾艰苦卓绝的长征,红军战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抗战时期延安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但大批仁人志士、无数热血青年踊跃奔赴延安,使延安成为领导全国抗战的一方热土、中国革命的摇篮。这是为什么?当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访问延安后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共产党人身上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理想信念,感染和传递给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和仁人志士,激励着他们自觉主动地追随中国共产党,因为他们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6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证明:共产党人不仅能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能建立一个新世界;不仅能打江山,而且能守江山,能建设好江山社稷。当下,社会上有人不理解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妄议国家的发展进步,总是从片面消极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比如,中央搞反腐倡廉,有人就说,官员都腐败,只不过是查与不查的问题;有人把全面从严治党说成是选择性反腐,这些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不能因为存在着经不起考验的“老虎和苍蝇”,就否认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很难,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难。对共产党人来说,革命时期有革命时期的生与死的考验,和平建设时期有顺境与逆境的考验,改革开放时期有利益关系调整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时期的考验更大,因为它是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一次大的调整。越是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越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更要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现实中有的党员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身份,是与其忘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分不开的。共产党人与其他党派人士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信仰之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信仰坚定、政治可靠是对党绝对忠诚的保证。

 

      三、坚定理想信念,有信仰就有明天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历史时刻诞生的,是为了拯救国家危难民族苦难而建立的。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在困难中挺起脊梁,就在于共产党人心中有人民,胸怀着带领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憧憬。早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就向全中国人民许诺了一个美好的明天,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个理想信念写在共产党的旗帜上,成为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激励着共产党人为了这个美好理想而不懈奋斗,在生与死面前不畏牺牲。

 

      长征是艰苦的,但对艰苦的感受,每个人不尽相同。李富春在文章中曾这样描写过长征的行军生活:“当着无敌情顾虑,月朗风清之夜,我们有时可以并肩而行,有时整连整队半夜高歌,声彻云霄。这种夜行的行军乐,可以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是一群职业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正义事业的信念。

 

      即使在最艰苦的革命时期,毛泽东也曾畅想未来的生活:“光有饭吃还不够,将来生产要用机器,生活上要住楼房,晚上有电灯,出门坐车呢”。正是这种对美好生活图景的向往激发着共产党人的革命激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气势磅礴、震古烁今的长征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当红军四渡赤水、北上长江时,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的妻子陈慧清临产,那时中央纵队正以急行军的速度通过贵州境内一个山口,她被抬到路边一个草棚,董必武和修养连连长侯正焦急地守候在一边。陈慧清因为难产在地上疼痛地打滚。枪声越来越近,董必武对警卫员说,“告诉董振堂,这里生孩子,让他把敌人顶住!”董振堂把39团团长吴克华叫来,“生孩子需要多长时间,就给我顶多长时间”,39军的红军官兵在距离陈慧清不到1公里的地方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整整两个小时,孩子出生了。董必武让人把昏迷中的陈慧清抬走,在孩子的襁褓中写下恳切的一句话:“收留这个孩子的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当听到部队中有人抱怨说,为了一个孩子让一个团打阻击不值得时,董振堂说,“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他们的明天吗!”

 

      我们的党是一个富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党。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来自于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以及对美好未来一定能实现的信心。这种无畏的英雄主义,来自于为美好未来舍弃小我的担当和奉献,“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美好明天留给后人,把苦难的今天留给自己。这恰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的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同志面对绞刑架,发出了这样的豪迈誓言:“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为了理想,我们党总是能够实事求是,打破了党内外、国内外的各种干扰,以高度自主自觉的精神,纠正“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这正如邓小平曾指出的那样:“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有人认为,现在的中国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跨越,就谈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是“扯远了”;有的人对提要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时,往往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光说不练的“场面话”。更有甚者,把共产主义视为虚无缥缈的“乌托邦”。遥想当年,为什么在革命岁月里,条件那么艰苦,物质装备那么匮乏,我们的先辈相信共产主义美好生活必然能够实现?为什么现阶段物质与精神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一些党员却反而动摇了共产主义理想?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放弃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理想,更是一面旗帜。当前,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正是考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牢不牢的关键时期,遇到困难,是倒下,还是拿出闯的勇气?遇到诱惑,是迷失,还是抵制?遇到干扰,是退缩,还是勇往直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是要靠理想信念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共产党员“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始终握好理想信念的“接力棒”,把坚定理想信念同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联系起来,把行动落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吕其庆:不忘革命传统 坚定理想信念

    2016-05-14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