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李常青 朱安东: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广泛传播的经济原因及对策
点击:  作者:李常青 朱安东    来源:产业人网  发布时间:2017-03-23 08:33:55

 

       【导读】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广泛传播,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从经济角度出发,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我国经济改革政策失误、所有制格局变化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广泛传播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为了控制并减少新自由主义在我国传播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在加强国有企业对非公经济的引导、逐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和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四个方面齐抓共管,尽快取得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西方交往的不断深入,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传播越来越广。作为诞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的广泛传播给我国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它扰乱了人们的思维,干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找到导致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广泛传播的深层次原因,必须对症下药,控制并减少负面影响。导致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广泛传播、影响的原因,既有经济基础方面的,也有上层建筑方面的,而经济方面的原因是基础。本文将主要从经济基础方面出发,探讨其广泛传播的原因及我们的应对措施。

一、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传播

一般认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内核是新古典经济学,主要政策主张为三化,即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它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在其产生之初并没有成为西方的主导思潮。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滞涨危机让战后一直居于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严峻挑战。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支持下,哈耶克、弗里德曼等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逐渐受到追捧,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公开采用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更使得新自由主义思潮迅速传播和发展,并逐渐成为西方主流思潮。此后,美国通过其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强行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给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灾难性的后果。

改革开放之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在我国传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大批宣扬新自由主义的著作、论文被翻译介绍到国内,国内接受和主张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人也不断增加,一些政策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新世纪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更是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方面,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甚至出现了推崇西方经济学、冷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象。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早已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注意。在学术界,很早就有学者坚决反对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中央也明确反对新自由主义的传播,号召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但从目前来看,新自由主义并没有被遏制住,其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仍然在继续。分析新自由主义传播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广泛传播的经济原因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是大国之间的经济力量的对比关系,并决定着政治、文化乃至军事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经济格局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形成了美国的单极格局。后来随着日本经济、欧共体经济的发展,以及苏联经济的增强,在90年代以前,整个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格局。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控制和扼杀,除了早期的经济封锁和武力颠覆外,主要采用了和平演变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日欧经济持续上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两级向多级发展。在国际经济多级化的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15年我国GDP达到了67.67万亿元,经济总量名列世界第二。这意味着世界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相应地,世界政治、文化乃至军事格局也必将出现相应的变化。而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难以接受的局面。因此,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外,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支持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传播,增强其影响,试图削弱甚至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阻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人们发现,一些著名的新自由主义学者和机构,或多或少地都得到过西方国家的资助和支持。某些国家和国际机构甚至直接要求我国采纳他们推荐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这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外因。

()我国经济改革政策方面的失误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搞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摸索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这些失误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后果。在一个时期里,我们的政策片面强调效率,而对公平关注不够,导致我国的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改革开放初期是全球收入分配较平等的国家之一,但到2015年,我国基尼系数高达0.46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称,因贫富差距,中国为全球收入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1]。贫富差距过大,不仅导致了消费率过低、总需求不足等经济问题,还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

此外,由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的失误,出现了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的所谓的新三座大山。改革后,我国将这三个方面的部分领域推向市场,形成了这些领域的高价格,导致家庭负担过重。虽然近年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群众意见仍然较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心理的失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还导致了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自信甚至质疑,为新自由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土壤。

()我国所有制格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公有制以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涵盖的范围在不断地缩小,而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大。改革初期,我国经济基础中以公有制经济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起绝对主导作用,但之后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大量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导致了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下降。有研究表明,到2008年,我国第二、三产业中公有经济在资产、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52%24.2%30%[2]另有研究表明,到2010年我国公有制经济资产占比已下降至26.9%,而非公有制经济资产占比则上升至73.0%[3]如果再考虑到近几年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可能比这数据更低。到今天,市场经济已经扩展到了许多方面,再加上私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到相当比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支配了相当部分的经济生活,甚至可以认为其在一定程度已经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人们的思想意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和社会,因而经济基础的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上层建筑中。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所存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究其根源是来自于我国经济基础中的非公有制成分,来自于非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现象逐渐变得普遍,自然会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们对于新自由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而且会越来越自觉,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政策失误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其结果则是进一步加大了社会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支持力度和传播的土壤,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进一步传播和影响可能会导致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更多失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导致颠覆性的错误,给我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打破这个循环。

三、控制并减少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传播和影响的对策

控制并逐步减少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传播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各方面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敢抓敢管,尽快取得实效。

()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加强对非公经济的引导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社会性质。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社会主义的问题时曾明确指出: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我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针对社会上对于公有制,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各种质疑和攻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而且因为公有制也是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只有不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壮大公有制,才能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控制并减少新自由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私有经济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能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鼓励支持发展非公经济时,也要注意对他们进行管理和引导,限制其在各方面的负面影响,让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些管理和引导,自然也应该包括尽可能地增加有关人员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限制其对新自由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的支持。

()逐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和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在我国收入分配的初次分配阶段,要通过增加公有制的比重加大按劳分配的比例,逐步提升劳动者的报酬,逐步降低初次分配之后的贫富差距水平。同时,要改革完善我国再分配体制,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方式有效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降低收入差距。《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建议有利于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加明确提出,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因此我国个税目前主要是改革课税模式、费用扣除制度、税率形式,实行量能纳税,有效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此外,应该尽快研究并实施房产税和遗产税,缩小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是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是我党人民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居民收入初次分配由市场配置,再次分配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税收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都能共享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果!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和政策

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使得广大老百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削弱甚至消除新自由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在我国传播的土壤。教育方面,首先,应改变地方政府GDP考核方式,将教育等软性发展指标考虑其中,以激励地方政府扩大教育的财政支出。其次,全国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应保持4%以上;在国家财力进一步充裕的基础上,应在提高一到两个百分点。再次,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大力鼓励民间力量自发发展教育机构等组织,建立教育基金促进民间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快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改变现在以药养医的状态,实现药医分离,大大降低人们的医疗费用。同时政府加大卫生支出,提高居民的医疗保险报销额度。再次,尽快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均等化,让农民也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严格控制房产价格的迅速上升。政府要解决土地财政的局面,建立健康的财政收入体系,减少房地产成本。通过房产税和其他措施,严控房产过分疯涨。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改变经济学界的格局

在我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中,要改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边缘化的状态,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为抵制和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奠定学术基础。在学术上,我们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鼓励在学术界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理智、合理的学术讨论氛围,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牢牢把握住主流学术观点与舆论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要加强正面宣传,扩大主流思想阵地,同时坚决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作斗争,绝不能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逐步消除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让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打破在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现实基础。同样重要的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在生活工作中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自觉接受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抵制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西方错误思潮。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