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谢为:呼唤新的全球大国应对全球治理危机
点击:  作者:谢为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02-19 08:34:44

 

2.webp.jpg 

                  

  2015年,全球经济发展进一步放缓、恐怖袭击风险不断增大、大国博弈日趋白热化、民族宗教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全球治理相关重大议题解决寥寥。这些现象说明,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走向崩溃,相对实力日趋下降、盲目倾销本国价值观的美国无法承担其全球治理“领头羊”的角色,全球治理陷入危机。“乱中求治”,全球治理危机既昭显了当前全球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困境,同时也呼唤新的世界大国和新的全球治理体系承担全球治理的重任。

 

  一、全球治理危机

 

  自苏联解体后,全球一体化加速发展,“地球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流不断强化,全球经贸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国利益的趋同化、一致化愈加明显。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各国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全球化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该种情况下,全球性议题日益凸显、全球性事务不断增多、全球治理成为必然趋势。鉴于美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战后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美国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领头羊”。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失去了重要的竞争对手,美国的“领头羊”作用更加明显。通过政治经济话语权的掌控、全球的军力部署以及不断的文化价值观的输出,以美国为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全球治理体系。然而,由于美国全球治理观念的日趋僵化、新兴大国的不断崛起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全球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全球安全是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过去的二十年间,传统安全威胁逐渐减少,非传统安全威胁愈演愈烈。全球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的主要表现是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应对恐怖袭击这一非传统安全威胁上无能为力。根据相关报道,自2001年到2011年,全球恐怖袭击数量增长了三倍多。2013年,全球恐怖袭击死亡人数比上年增长61%,2014年,全球共有32658人死于恐怖袭击。2015年,恐怖袭击的势头有增无减,并且呈现扩大化趋势。恐怖袭击的阴霾经久不散折射出的是当今世界广泛存在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全球发展失衡。今后,非传统安全威胁将会成为全球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过于僵化和落后,治理理念主要从某些单个大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出发,无法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小型化、复杂化、深入后方的新型威胁,全球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 全球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2015年9月预测,2016年将是全球经济衰退的开始,全球经济增长将远低于2%。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步维艰,全球治理体系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反而先从自身利益出发,以邻为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通过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剪羊毛”式的利益掠夺。事实上,新兴市场国家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仅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在2015年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30%的力量,发达经济体国家大多处于低速增长甚至滞胀状态,无法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全球经济治理活动应当让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参与。然而,目前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权力依然掌握在发达经济体国家手中,他们依靠固有的经济优势,凭借庞大的金融资源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权,继续维护其既有利益,通过各种手段遏制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加剧了市场动荡,减缓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三) 全球治理重大议题久拖未决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拓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治理的重大议题层出不穷:防止核扩散、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应对难民问题、防治跨境洗钱、遏制极端宗教势力和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等等。然而,由于承担全球治理重任的美国及相关发达经济体国家缺乏担当,导致世界各国在共同处理全球重大议题方面缺乏信任和信心,无法建立起有力的协调机制。目前,核扩散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全球气候变暖应对不力,网络空间鱼龙混杂甚至成为滋生恐怖分子的温床,全球治理的诸多重大议题久拖未决进一步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公共利益,对于全球安全、全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全球治理危机出现的客观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治理危机的出现是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和全球治理体系长期固步自封的结果,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治理体系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追根溯源,全球治理危机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全球治理危机的出现,既是地理大发现数百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深度交融的必然结果,也是新的科学技术涌现使得新的治理领域、治理难题不断出现的必然趋势,现今全球治理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和诸多难题是人类历史所罕见的。 

 

  (一)全球一体化加深,新领域出现

 

  全球一体化之前,并不存在全球治理的相关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地理划分为界限处理各自事务。全球一体化前期,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度并不高,因而以国家或地区为主体处理全球事务的方式尚能适应客观需要。全球一体化进行到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各个国家的经济依存度显著提升,全球文化和价值观的趋同化越加明显,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划分更加模糊,出现了许多需要国内外协同处理的新的治理领域,例如,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打击跨境洗钱及跨境毒品犯罪等。面对新的形势,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及时进行变革和应对,全球治理出现危机。

 

  (二)外溢效应增大,全球治理困境凸显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既增加了新的治理领域,同时也增大了相关问题的外溢效应,使得全球治理困境愈加凸显。原本局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难题,由于全球日渐加速的信息流动、资金流动、人员流动、物资流动,能够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例如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2015年的中东难民问题等。外溢效应的增大需要有效的跨国家、跨地区之间的治理机构和治理机制,而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过于关注传统安全威胁,治理观念落后,无法对这些波及数个国家和地区的事件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应对。

 

  (三)互联网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治理难度加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全球治理危机出现的可能。互联网具有无国界、交流成本低、形式多样的特点,是现实社会之外的另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对于互联网空间的管制程度较低,使得互联网犯罪现象愈演愈烈,并且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洗钱、恐怖活动、极端宗教活动、色情活动、腐败活动均能通过互联网进行。例如,“伊斯兰国”所招募的许多“圣战”分子便是通过网络空间实现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关于互联网空间的治理依然是各自为政,面对着整体化和覆盖全球的互联网社会,各自为政的治理只会导致互联网犯罪活动的全球流动,加大互联网空间的治理难度。

 

  三、全球治理危机出现的主观原因

 

  全球治理危机出现的主观原因主要与美国相对实力下降以及美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失职”有关,美国未能充分履行其全球治理“领头羊”的角色,同时又在诸多问题中错误的履行了其全球治理领导者的角色,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治理危机的出现。

 

  (一)美国实力减弱,难以担当“领头羊”

 

  二战以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诸多大国的实力,美国在全球的相对实力快速上升,迅速获得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同时,通过马歇尔计划和日本战后的重建,美国也获得了盟国更坚定的支持,美国全球治理领导者的角色基本奠定。随着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的两大主题,世界形势趋于平缓,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潜力释放,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以出口为例,美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从12%下降至现今的8%左右,而中国、印度等国的出口份额则迅速攀升。伴随着实力的下降,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也相应得到削弱,美国对盟友的影响力也逐渐衰弱,美国充分其全球治理领导者的难度逐渐加大。

 

  (二)美国治理思维僵化,加剧全球治理危机

 

  与美国实力减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全球治理思维僵化,在进行全球治理时以自我为中心,打击排斥异己,以本国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为准则,在“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下干涉他国内政,经常发动不必要的战争,造成地区动荡,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目前,中东危机和“伊斯兰国”的出现都与美国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的一系列行动有关。美国凭借自身实力,过分强调政治正确,忽略了其他国家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贸然使用武力干预他国内政,在削弱本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动荡,并进而冲击了全球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加剧了全球治理危机。

 

  (三)美国打压新兴国家,大国博弈使得全球治理进一步恶化

 

  美国缺乏“合作共赢”观念,固守“政治正确”的做法还表现在美国大力打压新兴市场国家,导致全球大国博弈更加激烈,使得全球治理进一步恶化。对于俄罗斯,美国通过欧盟东扩不断挤压其生存空间,同时积极策划“颜色革命”造成俄罗斯和周边邻国持续动荡。在乌克兰危机之后,美国还通过经济金融制裁等手段继续打压俄罗斯。对于中国,美国通过“重返亚太”,搅局南海问题等遏制中国的兴起。同时,美国还积极在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TPP等问题上给中国制造难题。美国打压新兴市场国家的作法,使得全球国家间的对抗更加激烈,对于解决相关全球议题有害无利。

 

  四、全球治理危机的应对

 

  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治理危机,亟需以“命运共同体”的视角看待当今全球治理中的各种议题,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国际问题,并积极改变目前的全球治理思维,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同时加紧对新领域的治理,并在适当时机遴选新的全球大国取代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一)改革全球治理思维,倡导全球“命运共同体”

 

  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命运共同体”成为全人类的真实写照。“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动乱和危机都有可能对全球产生影响,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重大利益。在利益高度交织、命运高度共存的今天,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和大国争霸思维,认清现实,以“开发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思维进行健康、持久、有序的全球治理,才能减少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减缓国家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才能让全球走出治理危机的困境。

 

  (二)改变全球治理体系,接纳新兴市场国家

 

  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难以避免,全球治理体系应当给予他们应有的角色。英国国防部《2035年未来作战环境》报告认为,新兴市场国家,例如巴西、印度、印尼、尼日利亚等国将拥有越来越庞大的区域重要性,英国将和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一样成为中量级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发展中逐渐壮大,也将在发展中获取越来越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对待新兴市场国家显然过于保守,没有发挥新兴市场国家的应有作用,必然难以实现全球治理的全面参与,对于全球治理的有序开展尤为不利。

 

  (三)制定新规则,完善新领域的治理

 

  互联网社会的崛起是世纪之交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也是人类进一步发展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互联网社会在推进社会交往、商品流动、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互联网社会也导致人类生活的碎片化、虚拟化,互联网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更有效的治理互联网空间,减少互联网社会对人类的负面作用,是全球治理必须解决的问题。互联网社会涉及到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没有全球全面协调和应对,互联网空间的有效治理只会成为“空中楼阁”。因而,亟需在全球一体化的框架下,制定互联网空间治理的新规则,完善新领域的治理。

 

  (四)发展新的全球大国,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作为当今唯一的全球大国,美国目前的地位难以取代。然而,美国及其所领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美国坚持错误的全球治理思维,采取不合时宜的全球治理措施,导致恐怖主义泛滥、全球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全球治理重大议题久拖未决,美国继续领导全球治理体系将会进一步加深全球治理危机,加剧全球局势的动荡,也会对整个人类的发展产生难以评估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应当发展新的全球大国或者区域组织,以其更强大的实力、更务实的理念、更适宜的举措领导全球治理体系,带领全球走出目前的治理危机。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现在金融监管部门工作;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