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家已经确立了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因此这对党的理论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建设好民生实体经济以及执政文化等事关执政根基的工作。法治可理解为外力规范,德治则注重内化于心,一个带有强制规范性,一个是自动自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广大党员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习传统文化和了解宗教文化。
筑牢执政根基,保证执政能力(一):人民为根,民生为本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大潮中,我国一党执政和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来自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挑战和质疑,国内很多人在思想领域被搞得迷迷糊糊,甚至有部分党内人士也认识水平不一,这对党的理论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对内做好正面宣传教育工作,对外直面质疑和诘问,理直气壮,以正视听。
一、人民为根
为什么中国要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政权模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处于国家的执政党地位?
“话不说不透,理不讲不明”。我们没必要回避这个“敏感”问题,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打消新形势下一些人的模糊思想认识,是要明确中共一党执政理论依据,并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大声告诉全世界。9月9日,王岐山在“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期间,首论中共“合法性”,不仅理论意义重大,更彰显了我党执政一个世界大国的自信与开放。
历史合理性。从中国历史文化层面来讲,中共代表人民执政符合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但中共执政不是简单的“打天下、坐江山”的封建思想认识,而在于中国共产党本身是一个能够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组织,有其阶级代表性、理想信念、组织体系、行动纲领、组织纪律,完全不同于“家天下”的世袭封建皇权,更不是“替天行道”的绿林好汉。
政治合法性。党有没有资格处于执政党地位,突出体现在人民的选择和认同,中共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由弱小的革命党成长为一个大国的执政党,正是因为得到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人民政权是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这就是人民的选择,这就是中共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法学合法性。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是党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法理依据。
总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广大的穷苦人民,推翻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各股侵略压迫势力,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这时候,新中国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权需要一个代表来领导人民管理国家,这个代表当仁不让就是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之日起,就把自身的政治立场定位为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政治权力和各项利益的忠诚代表,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合理合法,名正言顺。
二、民生为本
习近平讲到:“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
我党的执政基础是人民的意愿,因此,保证我党执政根基永固的根本问题,一是党建,二是民生,说到底就是一句话,怎么做好“为人民服务”。
做好党建工作是要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执政的法理基础是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力和各项利益,这就要求党一定要把自身党组织建设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能够代表得了人民的利益,经得起人民的考验。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个政权的合法性就必然会产生危机和动摇,这从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可得前车之鉴。
“民生为本”是在党的执政方针和实际工作方法方面,要时时处处以民生为我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从方法论讲,当国家研究各阶段发展战略、制定各项政策法律时,如果最终的落脚点能够体现在提升国家生存竞争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的精神享受和幸福指数,这就是善政良法,那么不论有多大困难、需要多长时间都要坚持下去,假如一项政策法规仅是能够带来一时的增量和繁荣,或是只能体现个别部门利益,而最终却危害到大多数国民的生产生活和长远利益,则一定是短视的或者错误的,包括上至国家政治、军事、外交为人民提供的稳定、安全、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下至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保障机制。
邓小平论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就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因此,“民生”这个词实实在在就是党执政治国的“定海神针”。
筑牢执政根基,保证执政能力(二):实体经济
在经济建设方面。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水平。
“肚里有食心不慌”,工商业实体经济是国家健康发展的稳定器,是化解各种危机的缓冲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和生命线,是国家任何经济发展阶段都要全面保障的国之根本,因此,自主建立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无比重要,其中的重点就是制造业,特别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国有高端加工制造业。所以,国家提出的“转型升级”和“工业4.0”发展战略正当其时。
而金融服务业称得上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倍增器,要鼓励并保证其健康发展,同时警惕金融资本垄断和过度投机对工业资本、商业资本甚至政府的控制和危害,当国家发生危机时,再多的钱不能当饭吃,何况资本并不爱国,一秒钟就会跑掉。这是当前垄断资本集团可能对美国和全世界造成的生存危机,也是考验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为了煮熟自己的鸡蛋可以去烧了别人家的房子”,垄断金融资本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因为金融资本的本质不是爱国而是投机取利,这从美国为了美元霸权在中东引发战争,以及国际金融大鳄引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就是明证,当前美国金融资本主义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实质,一是给美国短期内在全世界攫取了超高额资本回报,但同时对全世界包括其自身实体经济的危害也达到严重程度,害人不利己,这也是美国的世界影响力日亦萎缩的根本原因。亚洲首富李嘉诚先生在当前中国经济出现困难时,资产大规模变现,资本转移海外,这也不一定就说明李先生不爱国,但足以说明资本的本来性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民政权要放开手搞技术搞实体,实干兴邦,实业富民,同时对金融资本市场谨慎应对,成熟一个开放一个,不能防松更不能失去对金融资本的监督和控制,要抓紧培养国际金融、货币市场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专家团队,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特色人民政权要像这几个月“国家队”那样依法加强风险管控,成为中国A股市场占比80%的散户们的最后“守护人”,而不是像西方忽悠的那样作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因为,中国政府虽然渴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毕竟在二百多岁的国际金融市场中还只是小学生,中国人民虽然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毕竟都还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嘴边的“小鲜肉”。
国人当自强。
筑牢执政根基,保证执政能力(三):执政文化
世界上没有那一个定律说每个国家一定要采用多党制轮流执政和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规定每个国家一定要采用由地中海古希腊文明演变过来的西式三权分立民主政治模式。对于西方普世价值观和民主政治制度,我们要谦虚谨慎地学习借鉴,不应该强加于己而学步邯郸,更不能妄自菲薄或自我否定,不要只看到美国在很多领域的先进,也要多分析思考希腊、台湾和一些“颜色革命”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质和状况,不能只看到一些国家民主制度的成功运作,也要看到该政治制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是科学的理智的学习方法。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确立一个国家的政权方式,要立足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取决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政体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沉淀,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并致力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造,使之与中国文化“世界大同”、“天下为公”普世价值协调一致,因此,对于中华文明复兴和特色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政体成功运行的润滑济。中华文明是公元前800至前200年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有序延续至今,这是我们的骄傲。西方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一脉相承,都是由多神教归于一神教,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积极入世的文化,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佛家文化则更为深远,是对宇宙实相、生命意义的终极探讨,三者早已深度融合,成为灿烂中华文明的成熟内核,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一宗教对民众精神的引导,并终将引领世界人文精神的未来方向。
今天,儒、道、佛文化基因已经深刻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形成当前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中华文明,这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宗教文化成分,而宗教文化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面矛盾性在于宗教的有神论,因此,在党的民族文化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和迷信活动并不是一回事,很有必要对此认真研究并区别对待。
当前,由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受到了沿线各国各民族的欢迎和支持,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全方位大合作,其中涉及宗教信仰浓厚和民族意识强烈的国家比比皆是,在下阶段与其开展深度的政治、经济合作当中,文化交流将是国家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因素。
在国内,因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宗教信众的人数也很大,其中伊斯兰教拥有广大的区域和教民,中国基督教信众人数已经有1.3亿强并快速增长。因此,党组织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和谐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不可能把党的理想信念放在宗教文化的对立面,应该主动接近他了解他研究他指导他,防范别有用心者利用宗教活动欺骗信教群众,或以宗教为名企图诋毁颠覆人民政权的组织和行为,打击所有打着宗教旗号行骗人敛财的迷信活动,确立“爱国爱教”为宗教工作的首要原则,鼓励人民培养“和平仁爱,去恶扬善”的宗教精神,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传统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完美结合与无缝对接。
当前国家已经确立了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其中传统文化对于“德”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德配位,位守法”的理想吏治状态,法治可理解为外力规范,德治则注重内化于心,一个带有强制规范性,一个是自动自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广大党员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习传统文化和了解宗教文化。 (作者单位:河南能源集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