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理论建设 > 阅读信息
王伟光:打造哲学社会科学高端学术期刊群
点击:  作者:王伟光    来源:思想火炬  发布时间:2016-12-18 09:32:01

 

       今天上午,院党组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全院名优建设工作会议。下午,又专门召开期刊专题工作会议,听取办刊单位和期刊管理部门汇报,研究我院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充分体现了院党组对学术期刊建设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代表院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学术期刊地位和作用认识

今年5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迫切期待,体现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大力办好我院的学术期刊,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端学术成果传播平台。

我院学术期刊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术研究传播的重要平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党的意识形态正确导向,是我院学术期刊的根本特性。在这个根本特性规定下,我院学术期刊:

是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成果的价值,在于传播出去、产生影响。学术期刊无疑是最重要、最专业、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传播渠道与交流平台。学术期刊出现近400年来,一直扮演着学术传播主渠道的角色,近代以来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往往最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学术期刊将同一学科的学者凝聚起来,围绕一些重要学术话题开展研讨,汇集研究资料,记录研究过程,发布研究成果,从而为学科的形成、发展提供基础和依托。一篇优秀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往往构成一个学科发展的脉络;一份学术期刊的发展历史,往往就是一个学科的发展历史。

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优秀的学术期刊不是被动地记录学术研究成果,而是主动参与学术创新过程,成为学术创新的参与者、引领者。优秀的期刊主编和编辑往往善于捕捉重要研究线索,设置学术议题,挖掘有创见的观点,发现有前景的学科,从而推动和引领学术发展。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术期刊提供了前人和同行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研究资料,帮助学术新人成长进步。学术期刊提供了成果发布的平台,为学者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优秀的学术期刊还善于发现有潜质的人才,培养和推出学术新人,为他们成名成家提供机会。

是学术评价的重要手段。如何衡量成果,如何评价人才,是科研管理首先面临的问题。学术期刊提供了重要评价手段。一般认为,能够在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相比之下,是优秀的文章,是拔尖的人才。当然,也不能过于片面,学术评价是复杂的过程,学术期刊只是最重要的评价工具之一,决不是唯一。

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学术是文化的精髓,学术期刊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播载体。中国在国际上是不是有话语权,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学术在国际学术界是否有影响力。办好中国学术期刊,提高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学术期刊建设,进一步办好我院的学术期刊群。

 

 

二、认真总结经验,高度肯定我院学术期刊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学术期刊是我院占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制高点的重要基础,是确立学术话语权的重要资源,是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殿堂的重要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学术期刊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术期刊群。截至201611月底,全院共拥有持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连续出版物103种,其中学术类期刊82种。我院多数学术期刊都是所在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和金字招牌

院党组一向高度重视学术期刊建设。2009年,启动实施了名刊工程,是最早开展名优建设的领域之一。2013年又启动五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7年多来,通过对学术期刊加大经费投入,改革办刊体制,完善编审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在打造哲学社会科学高端学术期刊集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刊导向

在办刊工作中,院党组始终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我院期刊建设成为党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阵地。每年的编辑人员培训活动,都将政治理论学习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近两年,院成立了思想理论写作组,定期围绕思想理论领域的重大及热点问题,从政治与学术结合的角度撰写文章,在院属16家期刊发表。今年上半年,举办了3期编辑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重要讲话培训班,全院400多名期刊主编、编辑部主任、编辑人员参加了学习培训。在创新工程的制度设计中,将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作为期刊进入创新工程和编辑人员进入创新岗位的首要条件,实行政治方向问题一票否决

2.加大办刊经费投入,持续改善办刊条件

 “名刊工程实施以来,我院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办刊经费,不断加大对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目前,全院办刊经费主要来自3个渠道:一是中央财政期刊专项经费;二是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经费,全院有39种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占全国获资助期刊的五分之一;三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经费。2015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创新工程学术期刊名优建设的若干规定》,依据国家规定,适度提高了稿费、审稿费、编辑费的标准,全院办刊经费实现了60%以上的增长。通过这种有重点、持续性的资助,显著改善了办刊条件,吸引了更多优秀作者,稳定了编辑队伍。也正是因为有充足的经费保证,我院严格禁止所属期刊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赞助费,有利于在学术期刊界树立良好风气。

3.积极推进办刊体制机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学术出版生产力

我院响应国家推进报刊出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号召,结合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于2013年对办刊体制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经费、统一印制、统一发行、统一入库。其中,一个重要改革举措,是将全院期刊的印制和发行业务,交由作为企业的社科文献出版社负责,从而建立起期刊内容生产与印制发行相分离的新型办刊体制,使学术期刊运作朝着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项改革在国内学术期刊界走在了前面。五统一实施以来,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我院学术期刊的整体优势得以保持,并不断扩大。社科文献出版社对印制、宣传、发行实行集约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为各编辑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而能够专注于选题策划和内容生产。可以说,通过五统一改革,我院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社科院特色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之路。

4.加强编审制度建设,严格流程管理

期刊质量的源头在编辑部。为从严把学术质量关,近年来在全院期刊编辑部大力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编审制度,严格审稿流程。目前全院85%以上的期刊建立了双向匿名评审、三审三校、编辑部集体定稿等制度,对提升刊物质量、遏制学术不端发挥了积极作用。《经济研究》建立了由1000多名专家组成的匿名审稿专家队伍,每篇稿件的外审专家由计算机随机产生。《中国社会科学》实行严格的审稿流程,部分文章甚至达到了六审六校。此外,我院期刊还实行了一些具有本院特色的管理制度,如要求期刊坚持开门办刊,规定院属期刊发表本单位人员文章的比例不得超过20%,发表院内人员文章的比例不得超过40%等。

5.加强和改进期刊审读,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

期刊审读是我院一项有特色的期刊管理制度,开始于1999年,至今已有17年历史。2014年,院务会议通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审读办法》,成为规范期刊审读工作的重要制度依据。今年初,进行了审读专家换届,由23名资深学者、编辑组成新一届期刊审读专家委员会。科研局每季度召开一次期刊审读会议,由审读专家分学科对全院近70种学术期刊开展审读,内容包括政治导向、学术水平、编校质量、装帧质量等,并提交书面审读报告。科研局负责向期刊编辑部反馈审读意见,对于审读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成绩及问题,通过印发《期刊审读意见通报》在全院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督促期刊主办单位和编辑部加强管理,减少失误,提升质量。

6.推进刊网融合发展,提升网络时代学术传播力

为适应网络时代学术传播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院属期刊加强网站建设,积极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利用网络提升学术传播力。社科杂志社实现了报刊网一体化发展,编辑人员既为报纸、期刊编稿,又为网站编稿,正发展成为学术全媒体。目前,全院80%以上的期刊建立了网站,75%以上的期刊开设了微博、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些期刊准备开发客户端。《社会学研究》微信公众号社会学研究杂志用户将近25000,能够提供论文全文下载等服务。全院期刊统一的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期刊荟于今年上线,已推送文章298篇,用户数量达3244。纸质刊物与网络媒体互为支撑、立体融合,有效提升了学术传播力、影响力。2014年底,启动了全院期刊统一采编平台建设,由社科文献出版社负责实施。目前,全院68家期刊进入了统一采编平台,基本实现了作者在线投稿、外审专家在线审稿、编辑人员在线编稿。

7.推进学术期刊走出去,提升国际学术传播力

为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我院还积极创办外文学术期刊。截至目前,全院已创办15种外文期刊(其中5种有国内刊号),涵盖了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民族学、人类学、马克思主义等十多个学科。我院外文期刊总数占到国内社科类外文学术期刊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院属外文期刊学术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持续扩大。2006年,《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刊)》入选国际权威学术索引系统SSCI。多数外文期刊都与国外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合作方式一般为我方负责内容生产,外方负责营销和传播,该方式确保了我院对期刊的主办权,实现了互利共赢。我院还建立了外文期刊审读制度,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第一次外文期刊审读。

8.开展编辑人员业务培训,建设高素质学术编辑队伍

加强政治学习、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是我院培养期刊编辑人才的重要途径。除了支持编辑人员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系统的培训班外,管理部门还每年举办编辑人员培训班,邀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期刊专家授课,帮助编辑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科研局通过定期组织院内期刊主编论坛、编辑沙龙等活动,加强编辑人员工作与思想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随着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发展,我院还十分重视培养期刊编辑人员的国际视野。2015年,我院首次组织部分优秀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赴欧洲国家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开展调研和交流,受到编辑人员的欢迎。

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名刊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近年来国内四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南大、北大、武大、社科院)的评价结果,全院共有60种期刊被认定为核心期刊,被四大体系共同认定的核心期刊有44种。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被国内学术界公认为最权威的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全院共有51种期刊入选,并在14个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201411月,院评价中心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共评出17种顶级期刊,40种权威期刊,430种核心期刊。我院主办的期刊,有11种入选顶级期刊,占比64.71%12种入选权威期刊,占比30%

根据前不久同方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6》,我院12种期刊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8种期刊入选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占全部上榜期刊的六分之一,总数比2015年增加1种。国际影响力排名前10位的学术期刊,我院期刊占了5席,比2015年增加1席。

此外,我院期刊还多次荣获国家、政府大奖。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考古》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3年,《中国语文》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3年、2015年,我院各有10种期刊入选全国百强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6种连续两届获评全国百强报刊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院各办刊单位和编辑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期刊管理部门、运营单位的支持密不可分。我代表院党组,向全院广大期刊编辑人员、编务人员、管理人员、运营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表示感谢!

 

 

三、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阵地、责任、精品、忧患和改革意识

今年上半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由中宣部牵头,动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卫计委、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10多个部委参与,开展了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治理遏制论文发表不良倾向的调研,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学术期刊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宣部提交的调研报告,中央领导同志又进一步做出批示。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由中宣部牵头,部署了14项与学术期刊建设相关的任务,其中包括制订出台《关于改进完善学术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我院牵头承担其中的两项:一是建立完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二是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可以说,全党对学术期刊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我院学术期刊建设和发展,无疑是一次重要机遇。

此外,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学术期刊的资助力度。中央财政2016年拨给我院的期刊专项经费比2015年有大幅增加。从明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对期刊经费资助方式作出改革,对每个期刊,除了基础资助外,还给予专项资助。我院共有8个期刊获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期刊专项资助。前不久,中宣部马工程办又开展了针对政治经济学重点期刊和专栏的专项资助,我院5个期刊被马工程办直接确定为资助对象。

以上这些都表明,我院的学术期刊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把我院的学术期刊办得更好。作为国家最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学术期刊,当前特别要增强以下五种意识:

一是阵地意识。我们院的学术期刊必须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理想和信念,以学术方式展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寓政治于学术之中,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之中。全院上下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认识必须高度一致,绝不能有半点含糊。当前要把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院学术期刊办刊工作的头等大事。

二是责任意识。我们院的学术刊物,大部分是几代人打下的根基,是几十年奋斗的结果。要薪火相传,把期刊事业做大做强,领导和编辑人员要有这样的责任感。一定要与时俱进,把办刊工作推向新的境界,这是对学术界的贡献。我们的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尤其是领导和期刊负责同志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三是精品意识。我院是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我院期刊是学术期刊的国家队。院属期刊要努力建成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旗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当代中国精神、中国水平、中国风格的重要窗口。要始终把质量建设作为期刊建设的生命线,通过加强编审制度建设、采用先进采编技术、培养高素质编辑队伍、树立良好风气等,确保我院期刊在学术质量上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期刊的旗舰。

四是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学术期刊领域日新月异的形势,我们必须时刻意识到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观念,主动变革,不管过去业绩多么辉煌,都可能被无情淘汰。我院的学术期刊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五是改革意识。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是学术期刊发展的世界潮流。我院的期刊五统一走在全国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管理体制改革的前列,但与同行学术出版单位、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企业相比,还有差距。全院办刊单位和编辑人员都要增强改革意识,学习最新的办刊理念、办刊手段,积极探索网络化、全球化条件下的学术期刊办刊模式,以改革求生存、谋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院学术出版生产力,才能在未来学术期刊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期刊工作,努力办好我院学术期刊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院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期刊工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全院力量,共同支持期刊建设,努力把我院办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方向问题,始终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也是办刊的根本问题。要组织广大编辑人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闻观教育,强化对党的宣传纪律和国家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对重大理论和学术问题的政治把关能力,在当前思想文化和理论学术领域纷繁复杂、多元多变的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学术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学术期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贴标签,而是要润物细无声,用学术的方式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我们的研究工作、期刊工作中,推出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成果,从而担负起引领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界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神圣使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时代的呼声和人民的关切,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希望各期刊要开动脑筋,从马克思主义与本学科的结合点上,寻找选题的突破口,策划好专栏,组织好相关文章。

2.加强学术质量建设,提高学术引领能力

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我院名刊标准对期刊质量提出了很高要求,院属期刊所刊载的多数文章,能够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状况,代表本学科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领所在学科发展方向,掌握学术话语权。学术期刊要成为名刊,不能靠坐等来稿,必须主动出击,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发挥引领学术的作用。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确保期刊质量,要继续在全院期刊编辑部推广双向匿名审稿、三审三校、集体定稿等编审制度,以完善的制度确保刊物质量。院属期刊要带头树立优良作风,把学术质量作为选稿的第一标准,坚决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和金钱稿,牢固树立我院学术期刊的公信力。编辑人员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期刊的声誉,维护我院期刊的尊严。

3.继续加强和改进审读工作

期刊审读是我院加强期刊质量建设的重要手段。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审读办法》,优化审读专家的知识和年龄结构,选聘年富力强的学术骨干进入审读专家队伍,适度增加院外专家的比重,改进审读报告撰写方式和审读意见反馈方式,提高审读工作的时效性。还要根据期刊建设的需要,不定期组织一些专题的期刊审读活动。总之,要通过改进期刊审读工作,发挥好第三方评估对期刊建设的督促和推动作用。要认真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对存在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问题,以及明显学术和编校硬伤问题的期刊,要进行问责,坚决维护我院期刊的声誉。

4.加快推进刊网融合发展

在刊网融合发展问题上,我院已经滞后,必须奋起直追。要加强刊网深度融合,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学术传播体系。要通过组织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帮助我院编辑人员转变观念,尽快跟上网络时代学术期刊全媒体发展的步伐。要把学术期刊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建设纳入我院信息化建设重要内容,支持院属期刊加强网站建设,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要通过引进人才、加大培训力度等形式,造就一批网络时代的期刊管理、编辑和运营人才。要进一步建好统一采编平台建设,尽早实现编辑移动办公等功能。要积极争取国家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建设我院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申办电子期刊和开放出版期刊,实现我院学术期刊出版由传统向现代的全面转型,实现编辑人员由文字编辑向媒体运营人的转型。

5.积极推进学术期刊走向世界

目前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相称,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不相称。要适应学术传播国际化的趋势,推进我院更多学术期刊走向世界,打造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学术期刊群。要适应学术走出去的需要,创办更多外文学术期刊,积极参与国际学术话语权竞争。加强院属期刊与国外知名学术出版机构的合作,完善由我方负责内容生产、外方负责营销传播的互利共赢的办刊模式。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确保我院对外文期刊的采编权、主导权,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展现当代中国的学术精神、学术风采、学术成果。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外文期刊审读制度。要继续组织编辑人员出国学习交流,借鉴发达国家办刊经验,拓展编辑人员国际视野。

6.建设高素质期刊编辑队伍

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办好期刊的关键。要按照思想家、学问家、社会活动家要求,培育期刊编辑人员,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各研究所要把方向正确、知识面广、学问扎实、甘愿奉献的优秀学者选派到期刊编辑部,要把编辑队伍建好,让编辑人员有尊严、有希望。要完善编辑人员培训制度,帮助新进入编辑岗位的人员掌握做好编辑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编辑工作能力和期刊管理水平。支持编辑人员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系统的培训活动。办好院内编辑人员培训班和交流活动,注重对期刊发展前沿问题的解读和研讨,培养编辑人员的战略思维和宏观视野,确保我院的办刊理念和期刊管理处在领先地位。

院党组充分肯定编辑人员的工作,重视大家的诉求。要继续提高编辑人员的待遇,增强编辑岗位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愿意到编辑部工作,使编辑部成为有吸引力的部门。要重视编辑人员的职业发展,解决职称难问题,人事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编辑岗位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办法,拓宽编辑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工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体现编辑人员的劳动付出,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总之,要充分信任、积极培育、放手使用编辑人员,为编辑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于编辑工作。

7.加强和改进期刊管理

期刊管理是我院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是为办刊工作服务的,是为广大编辑人员服务的。我强调四个问题:

一是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要继续多方筹措办刊经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办刊条件。要探索符合我院实际的期刊经费管理制度,更好发挥期刊经费对办刊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是完善五统一机制。在统一的基础上,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针对不同期刊的特点,实行差异化、个性化管理,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进一步调动编辑部的积极性。期刊管理部门要经常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改进管理,提供更好服务。

三是加强获得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管理工作。全国社科规划办对我院工作一直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要重视社科基金期刊资助工作,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受到资助的期刊,要认真对待规划办布置的任务,加强与规划办的沟通,及时报送工作动态和成果要报,按照财务规定使用好社科基金资助经费,认真撰写并按时报送年度考核报告。

四是做好学科集刊工作。据统计,全院共有学科集刊70余种,主要集中在二三级学科,是我院学术期刊方阵的重要补充。学科集刊在促进学术研究、传播科研成果、加强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一些集刊质量很高,有5种集刊入选南京大学CSSCI4种集刊被确定为院创新工程增补期刊。要根据集刊出版情况和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资助范围,明确资助条件,提高资助标准,扶持优秀集刊做大做强,繁荣发展我院的学术出版事业。

期刊工作是我院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期刊编辑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大家要切实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以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工作,为办好我院期刊,贡献智慧和力量。院党组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期刊工作,调动全院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办好学术期刊,为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选自20161213日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学术期刊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社科院专刊;作者: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