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怎样看待教育?人们习惯上认为,教育就是学文化,学文化就是教育。学习到最后,要考大学,考上大学,全家庆祝,现在更甚,考大学期间,全家陪考,考上大学,庆祝宴、答师宴…,喜宴盛开,这些都习以为常了。
毛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旧社会的教育就是单纯学文化。这是少数人能受教育,多数人不能受教育的教育。多数人是体力劳动者。教育没有劳动人民的份。
解放后,从小学一年级起教育对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理论上我们国家所有适龄都可以免费入学学习,是多数人受教育,而不是少数人才可以受教育。也就是全国人人都必须经过学校学习才能走向成人。解放后,教育向劳动人民家庭倾斜,不少劳动人民子弟考上大学,也有不少非劳动人民子弟考上大学,当然考上大学的是少数。适龄的孩子,或年龄大一些孩子原则上都上了小学。刚解放,劳动力的补充则由念小学年龄偏大念初中高中又没有文化底子的人担当,也由小学初中高中下来没有考上大学中专或自愿下来的人担当。那时考上大学中专也不全认为是自己的事,多数人都有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志向。进工厂当工人的一般都经过厂办技校培训,他们自己和周围的人也没有他低人一等的想法和看法。
在这前后一些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没升学或没考大学的知识青年直接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受到党报的宣传和表扬,有的人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针对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和多数人可以收教育而且必须收教育的现实,也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毛主席提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怎样理解这个教育方针?怎样理解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受表彰?
理解毛主席的教育方针,首先要看到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毛泽东主席教育方针就是经过教育培养成为劳动者。这里“劳动者”,就是指体力劳动者,不然不会拿“有文化的”来修饰劳动者。我们党要把我们国家里的人都培养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不管你出身劳动人民家庭,还是非劳动家庭,都做劳动者。从大局看,劳动人民的体力劳动者的身份不变,要改变的是从没文化到有文化。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要做的事。
为什么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为体力劳动者?
因为体力劳动是我国的根本。在旧社会体力劳动也是我国的根本,它支撑着我们的国家,只是体力劳动者处于被压迫的状态。新社会体力劳动的根本地位没有变,变化的是体力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作为体力劳动者的代表——国家干部要有一定量的体力劳动,以便其更好地为体力劳动者服务,更好地维持体力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地位。新生的一代,一代接着一代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主力军,即体力劳动者,那么把学习中的新一代培养成为体力劳动者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为体力劳动者还因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体力劳动者本来就占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
怎样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主席认为文化大革命前这方面学校做的很不够,对教育界提出严厉批评。十六条又重申了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同时提出,学生以学文化为主,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就是说,学校要开学劳动的课,学生要参与生产劳动的实践。
怎么理解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培养的学生要有社会主义觉悟?
教育活动的安排上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有了基础;从来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就不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培养的人有社会主义觉悟,就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培养的人没有社会主义觉悟,就是教育没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培养的人怕苦怕累怕脏,拈轻怕重,躲避体力劳动能叫有社会主义觉悟吗?
社会主义觉悟是在体力劳动中锤炼出来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拈轻怕重,自觉参加体力劳动是社会主义觉悟的基础,当然社会主义觉悟的意义更广泛更深入,但没有自觉参加体力劳动的基础,就没有一点社会主义觉悟。
有两种教育路线。一种是只学文化不劳动,培养社会精英;一种是即学文化,又学劳动(体力),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
表扬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一些知识青年就是引导青年学生做有文化的劳动者。
新社会人人都念书,可是,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习惯旧社会的教育,认为念了书则都是知识分子不是劳动者了。
一些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做体力劳动者,对正在学习的青年通过读书做老式知识分子的想法是一个冲击,但这样的冲击是有限的。
为了造成更大的轰动性效果,让人人都知道念了书后还是要做体力劳动者,做有文化的劳动者,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号召。在这个号召下千万知识青年(1966年高三到初一的六届学生,1600多万人,几乎100%)开始了上山下乡运动。当时几乎每家都有知识青年。知识青年100%是在新社会受的教育,这么多的人成为体力劳动者,是对旧的教育路线强大冲击,对毛主席教育路线的真正落实,对培养体力劳动者这一教育目标的最好宣传。68年以后也有几届学生上山下乡但不是全部,有的学生分配到工厂。
在校生则落实了以学文化为主,兼学工农劳动,毕业后当工农劳动者,这一教育路线开始深入人心。
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件事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
现在,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在学校里停止了,学校回到只是学文化的教育路线上来。人们似乎认为教育就是教文化,不用教劳动,劳动和教育不搭边,以为这是天然合理的。只学文化的教育路线带来了很多问题,人们数落当前教育的种种弊病,却没有想到学生应当劳动,学校应当培养劳动者问题。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人们只是想怎样把孩子培养成精英,不敢想,也想不到自己的孩子做体力劳动者,干重体力劳动活。这阻挡了人们看到教育存在的真正弊病。左派同志和真正实事求是的同志应当看到现在的教育最主要缺的是劳动,体力劳动。
现在的管理者们或许看到或许没看到教育中的问题。若看到了,能不能,敢不敢把体力劳动加入到教育当中去?
毛主席最实事求是,让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艰苦中去,那需要多大的魄力和气魄!毛主席是真正地为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的。
学校要不要培养科技人才?当然要。科技人才要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搞科技活动也是大多数人的活动,这也是大家都学文化的原因之一。能学习高深文化知识的是少数人,这少数人不应是大多数人放弃劳动教育,在文化课上拼命挣来的。这少数人也应在科技活动中参加劳动。
管理者,文人,演员等也是少数,他们往往以精英自居。管理者应当定期参加生产劳动。管理者队伍应当轮换,要看到体力劳动者也是有文化的,他们的见解不比以精英自居的人差,甚至更高明。文人们要用作品表现劳动人民,更应参加体力劳动,深入到体力劳动者中去。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不是只学文化,而是提供一个孩子由幼儿到成人的一切本领的学习,这本领当然包括文化知识,也包括体力劳动本领,包括社会主义觉悟。这社会主义觉悟要通过说教和体力劳动的实践才能形成。因为长大后大多数要以体力劳动为主进行工作与生活,当然要学体力劳动本领。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旧观念作怪,只认为教育只是学文化。
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体力劳动的锻炼一般不会互相耽误。学生文化课学习即使有被耽误的现象,那也是安排不当,执行制度不灵活造成的,改正就是了,不能因此废了所谓耽误了学生学文化的体力劳动。不能因噎废食。
现在已经废弃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劳动者,实质上废弃了社会主义觉悟。废弃了体力劳动的学习和锻炼是错误的,应当坚持毛主席的全面教育路线。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