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北京八一学校。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已在这里教了5年书的陈秋影老师,又迎来了新一届学生。她与一位勤学好思、宅心仁厚、朴实谦逊又特别热爱杜甫诗歌的12岁少年学子就此结下师生之缘。此后50年间,无论环境如何变迁,这对师生的联络从未间断。在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陈秋影老师欣然接受香港文汇报独家专访,谈起了这位令她骄傲一生的学生--习近平,娓娓讲述习近平50年来尊师重教之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陈秋影引述孟子所言来概括习近平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担任教师工作近20年的陈秋影,教过的学生超过千人,她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来判断孩子们的家教和素养。在习近平升入中学的年代,他的家庭正遭受磨难,父母在政治上备受委屈,但“一个12岁的少年,却能表现得如此平静,小小年纪就‘每临大事有静气’”。
称习近平仁厚 爱求知喜杜甫
陈秋影老师记得,习近平刚升入初中时,是1965年秋季,当时习近平和他的一些小学同班学友,都进入一(四)班学习。在班里,习近平年龄稍小,大约刚满12岁。不过陈老师很快就发现,这位小小少年很少在课间休息时喊叫打闹,十分稳重仁厚,他在课堂上勤学多思,下课后还要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
陈秋影喜欢杜甫的诗,在课堂上讲杜甫的诗“是那种悲天悯人的、充满人民性的、怀抱苍生的诗歌”,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如此认识。她还记得,当讲完杜甫的《绝句》,习近平在下课之后主动来找她,说他十分喜爱杜甫这位大诗人,还希望更多地读一些杜甫的作品。这件事让陈老师看到了习近平在求知方面永不满足的优秀品质。
“文革”遭受磨难 精神支持学生
“做教师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天职”,陈秋影对记者说,她自幼生长在充满文化气氛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时代分别在著名的辅仁小学、贝满女中、北京师范大学度过。这些良好的教育,给她的一生留下深刻印记。甚至在“文革”那个癫狂的年代,这些自幼形成的品格,令她敢于批评违反政策的种种暴行,给予八一学校那些家庭遭受磨难的少年人真诚的关心和心灵慰藉。
“他曾跟我讲起过一件事,有个作风很差的小学体育老师,在‘文革’武斗之风兴起时欺负他,说他是‘黑帮子女’,我就告诉他,这样的人不配称老师,就是流氓。”年逾古稀的陈老师回忆起这件事仍十分激动,谈到动情处甚至眼含热泪。她说,在当时很多人已经吓到不敢说话的时候,她敢于站出来坚决反对,“其实我当时没有具体帮助习近平什么,只是在情感上同情他”。
滴水恩涌泉报 携妻看望恩师
1968年习近平刚15岁,即赴陕西农村插队锻炼,后来又经历了一些曲折才得到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毕业后主动选择到基层,一步步走上从政的道路。作为习近平少年时代的老师,陈秋影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着这位优秀学子的进步和成长。她曾经在一封书信中对习近平说:“你是大器之才,我相信你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把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希望今后能够经常得到你的好消息!”
陈秋影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习近平身上有最实际的体现。他对曾经的母校和老师们一直记挂在心。习近平在外地工作期间,每逢有来北京开会或是处理公务的机会,他总会抽出一些时间,和少年时代的学友相聚,或是去拜望教过他课业的老师。陈秋影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过一次车祸,习近平曾亲自到家中探望。当过习近平班主任的齐荣先老师,身体一直不好,习近平来京开会时,曾带妻子彭丽媛一起去齐老师家中看望,还嘱咐身边的同志为老师找医生,找对症的药品。这种细致的关心照顾,使老师们内心十分感动。
“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我看了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和阅兵,他讲到‘三个必胜’时传递出浩然正气,有大国领袖的胸怀和气度”,陈秋影的言语中难掩赞许之情。
作为语文老师,陈老师尤其关注学生的文学造诣。“习近平对热爱人民和脚踏实地工作的干部格外有感情,我看他为焦裕禄填了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的韵律、平仄处理都非常好,看来他在研习古典诗词方面确实下了很多功夫。”陈秋影充满欣慰地说。
不只是老师看到学生进步深感欣慰,学生对于老师的成绩也由衷高兴。陈秋影说,她在1975年离开八一中学,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近年来更是出版不少儿童文学著作。当年习近平在得知陈秋影的著作发表后,曾高兴地告诉周边人,“我的老师现在是作家啦!”
1999年夏天,已退休的陈秋影老师笔耕不辍,创作出版了一册十余万字的童话集,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她把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新书寄赠习近平,作为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
不久之后,习近平寄来回信,信中对陈老师退休之后仍辛勤耕耘表示敬佩。他写道,“尊师敬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毛主席对徐特立老人所说的那样: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这封信寄出的时间是1999年11月19日,但是陈老师至今仍能背诵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她还在为其他老师授课时讲起这封信,“很多老师被这种尊师重教的真挚感情所打动,流下热泪”。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