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解放军报》纪念创刊60周年,约请与军报有长期联系的我军高级将领撰写纪念文章。此文为该报28日发表的原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的专稿,老将军年轻时到军报投稿的经历,生动有趣,也让人回味、思考。
张 黎:强军路上的良师益友
我入伍后,在连队第一次看到《解放军报》,就被她的内容所吸引,认真地从头看到尾。从此,每当军报发来,我都抢着看。
3个月后,上级通知我到军里参加新闻骨干集训。为了帮我提高军事素质,团政治处主任王秀珍特意把我带到一个全训连队,参加了两天战术训练。集训期间,我结合所思所见写了3篇稿子。一篇是《先穿哪一件》,探讨夜间遭袭时的穿衣顺序;一篇是《磨刀要用好磨石》,提出训练要选复杂和高难度地形;一篇是《构筑E形阵地,增强滩涂抗登陆作战能力》。第一篇很快在济南军区《前卫报》刊登。没想到几天后,我又接到军报编辑部的来函,让我把后两篇稿子再补充几个细节。这时集训已经结束,我也回到了连队,无法跟参训部队联系。于是,我把来函转给团部,把军报的信封和地址留了下来。从那以后,无论在惊涛拍岸的海疆设防,还是在戈壁大漠戍边行军;无论在青藏高原执行特殊战斗任务,还是跟随防化分队在核爆后的下风区检测,我始终把信封带在身边,并一直坚持看军报、为军报写稿。
被调到兰州军区宣传部后,我与军报的联系直接了,写稿也多了。1972年10月底,军报拟对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进行集中宣传,每个军区负责组织一个版,给兰州军区分的是第7条。军区原准备此事由刘静海副司令员、张献奎副参谋长牵头,他们担任过军事学院领导,军事理论造诣很高。但因为他们都在外地出差,皮定均司令员便让我组织几个人先干起来。我感到压力很大:这么大的事,我哪干得了?这时,作战和军训部门的同志给我送来了相关资料,我只好硬着头皮投入其中。十大军事原则第7条的内容是:“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联系军区作战准备实际,我连夜翻阅军事论著和古今战例,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逐步理清了思路。我组织19军和47军的宣传干事董振国、刘金波,很快写出了初稿。皮司令员认为写得不错,让我们先送到军报看一看。
到了北京,住进军报招待所,看到不少来修改约稿的军事干部,有的改了几次还没通过。我们仨胆怯地走进办公楼,把稿子交给了负责的编辑,在惶惶不安中度过了一天一夜。第三天,在军报食堂看到编辑,我壮着胆子过去问:“我们的稿子有没有改的基础啊?”他边吃边回答:“还行,你们回去吧!”我们想,糟了,肯定是连提意见的基础都没有。为了弄清情况,我们仨晚上悄悄来到编辑办公室,惊喜地看到办公桌上竟然放着我们稿子的大样,还用红笔做了很多标注,激动得跳了起来。11月25日,我们那篇稿子在军报发表。不久,这一系列文章还被汇集成册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次经历更激发了我写稿的积极性,后来我几乎每月都有稿件被军报刊用,还曾一周刊发过两个头版头条。再后来,我改做军事工作,写稿的机会少了,但仍想为军报写点东西。百万大裁军前,体制编制调整,我写了几条建议,在军报内参刊发,引起军委领导重视。继之,我又对干部工作提出几条建议,被军委领导批示……
回顾这些往事,倍感亲切。在强军路上,军报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
(作者系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来源:解放军报,昆仑策研究院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