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的三个源头
点击:  作者:学习中国    来源:学习中国  发布时间:2017-05-09 09:40:4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是有着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5年来,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觉悟和坚定信念来探索历史规律、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7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给出答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7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一、源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延续不断的文明,是世界最伟大的文化奇迹、人类文明最璀璨的明珠。五千年文明孕育着丰厚的文化精华和养分。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平等友好交往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体系。中华文化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厚,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难以比肩的。其思想之丰富、体系之完备,也是独一无二的。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在漫漫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一大批思想家以及各家学说,为中国及整个世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宝贵遗产。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国无德不兴。”道德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秩序整合的工具,而且是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精神动力。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厚重的积极进取、健康向善的传统美德。比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义利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知耻近于勇”的道德品格等。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精髓。习近平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中华文化积淀着炎黄子孙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和发展动力。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蕴含着宝贵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智慧。中华民族维系了2000多年大一统的社会形态,这也同样是人类治理史上绝无仅有的治理奇迹。在2000多年的社会治理进程中,中华民族发展和积累了人类最宝贵的治理智慧,任何其他管理学、治理学也无法与之相比。如“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为民意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理经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等。中华治理智慧过去灵,今天依然灵。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习近平强调:“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图为:20149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源于红色革命文化

20世纪前期中国历史的演进一直与革命相伴而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形成的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理念和革命文化,是20世纪中国文化最为夺目的文化景观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因革命斗争目标任务的不同、区域文化土壤不同,培育了各具鲜明区域特色的中国革命文化:建党时期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土地革命时期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解放战争时期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上,根据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需要培育和创造的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质基因,为我们党、人民军队、民族注入了新的优秀文化根基。

中华文化曾在世界文化史上独领风骚数千年,尽得风流;但近代以来也曾在旧制度中根芽渐萎,在西潮冲击下花果飘零。扭转这一困局、实现中华文化浴火重生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文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这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革命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贡献和文化价值。

  中国革命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说它是民族的,因为其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为追求独立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民族文化复兴的正确方向。同时,中国革命文化又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科学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英勇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诉求。说它是科学的,首先是因为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革命文化实践中,贯穿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族统一战线等科学革命观。说它是大众的,是因为它服务于人民大众,体现了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指向,代表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民主指向,它扎根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实践,又发展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创造活动。

图为:201311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考察。这是26日上午,习近平在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

三、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而形成的新文化,它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新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能够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科学前瞻性和历史包容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即引领由现代化所推动的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多种文化的交融发展。三是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基本属性,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创新活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忠实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揭露愚昧迷信、鞭挞腐朽丑恶、革除陈规陋习,努力表现人民群众生气勃勃、健康向上的火热生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体现在实际行动和措施上,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效,在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及文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等方面,都有着鲜活而具体的体现。一系列人们津津乐道的数据,记述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步伐。但是,较之各种各样的数据而言,更有生命力、更富深远意义的,是中国人民文化意识的普遍觉醒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和文化建设能力的历史性提升。这种意识、素质和能力,是中华民族实现文化复兴必不可或缺的条件。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气吞山河的伟大变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习近平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