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陶余来:“江南之源”与“徽州探源”
点击:  作者:陶余来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1-27 10:03:22

 

 

近日看到《新华每日电讯》上一篇《为江南溯源》的文章,说历史上,尽管江南的地域界定在历史中不断变化,但其核心区域大体被公认为明清时期的八府一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杭州、嘉兴、湖州八府和太仓州)。在真正的江南地区,德清的名字(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相较一众声名显赫的名城古镇,略显低调,人们谈及江南时,德清并不常被第一时间想起,然而如今,德清县却开启了源文化溯源工程,提出打造江南之源的课题。“江南”在德清有何体现?德清凭什么打造江南之源呢?最大的理由大约还是德清的位置。坐落于杭嘉湖平原西部、苏杭之间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正处于八府一州这片区域的腹心。从三年前在德清举行的江南文化传承与发展(德清)论坛,到建设中的江南之源文化遗址公园,再到202411月中旬,先后在德清举办的江南文化源起与创造座谈会暨源文化价值特色研究论证会和江南之源文化艺术周……近年来,德清正付出种种努力,讲述自己还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江南故事。一次次展现和构建中,一个作为江南文化重要起源地和承载地的德清,犹如一幅被重新认识和欣赏的江南画卷,从历史深处展露于人们的视野。

 

广义而言,古徽州也当属江南范畴。八府一州江南,自然让人想起一府六县的古徽州。

 

古徽州一府六县,指的是徽州府所辖的六个县: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徽州古称歙州,公元1121年,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但所辖六县并未变动。此六县之地元代称徽州路,明清时称徽州府,因徽州府的建制历时最久,因而又称为“一府六县”。

 

2023年以来,徽州有黟县,黟县最徽州频见于各种媒体。说徽州有黟县,肯定错不了,而何以称道黟县最徽州呢?余敏辉在《黟县小桃源 烟霞百里间》文中给出了几条理由:

 

首先,黟县在一府六县行政建置上久远古老,这是最徽州的底气所在。其二,据《新安志》载:黄山旧名黟山,秦置黟县,取义于此。可见黟县因山而得名。黟县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徽州文化丰茂葳蕤,其最大滋养正来自黄山,可以说没有黄山就没有徽州文化。今天的黄山市地处一府六县核心区域,黟县的山水人文景观在一府六县中魅力独具,这是最徽州的底色所在。第三,黟县的徽州文化保护、传承在一府六县中卓尔不群,这是最徽州的底盘所在。

 

正如德清启动的江南探源一样,黟县最徽州有意无意间也开启了徽州探源

 

然而,这类探源往往受到一定的干扰。八府一州江南,本就地跨沪(松江)苏(苏州、常州、镇江、应天和太仓州)浙(杭州、嘉兴、湖州),所以江南探源受行政区划变动的影响似乎不大。倒是徽州探源,因为自古徽州府就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单元,所辖地域一直稳定,人们一般较难接受其行政区划变动。然而,漫说婺源解放前就划归了江西,198711月,绩溪县也划属宣城地区(后来的地级宣城市)。一府六县频频被肢解式变动,甚至徽州地区也改称黄山市,这对于徽文化的完整保护显然有所不利,更遑论其对徽州探源的影响了。

 

这就如曾经的安徽安庆市枞阳县。过去一直流行枞阳出人,桐城出名的说法,因为枞阳原属桐城,后来才分置两县(均属安庆市辖),历史上许多桐城人(包括许多桐城派名家),其实都是分置两县以后的枞阳人。哪怕今天名噪天下的桐城“六尺巷”礼让文化,其根脉其实还在桐城文化上。

 

然而,20161月,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难怪有人冲着桐城人戏谑:枞阳人现在连安庆人都不是了,你们还好意思腆着脸说他们是桐城派吗?

 

是啊,哪怕枞阳、桐城分置,也还肉烂在锅”-----毕竟同属安庆所辖;如今,纵不为做大做强桐城派文化研究计而重新将枞阳并归桐城,至少总不能将枞阳文化之根从桐城乃至安庆连根拔起,釜底抽薪彻底割裂,让历史上的枞阳出人桐城出名背道而驰渐行渐远吧。

 

在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文化自信的今天,尤其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一些敬畏,别做割裂优秀传统文化的事。

 

(作者:陶余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