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不满意、企业受不受益,是检验政务服务质量好不好、水平高不高的根本标准。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政务服务体验官”等活动,通过坐窗口、陪同办、跟执法等方式,将自己代入办事企业、群众的角色,及时发现、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推动制度优化、流程再造和服务提升,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走深走实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民办事,就要多些换位思考和群众视角。古人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为政者要多从百姓角度想问题、看问题。群众来办事,不妨把自己换作群众,想一想自己的办事态度、效率是否令人满意;为群众解难事,设身处地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现实困难和想法感受,想一想换作自己,遇到这样的难处又该怎么办;作决策或为群众办实事时,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干事情,多听听群众的意见。现实中,有的感觉自己“很高明”,习惯坐在己方的“板凳”上想问题、作决策,把自己的想法当成群众的意愿。有的“板凳”坐对了,但是与群众说不到一块儿、打不成一片,摸不清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意愿,结果自己干的事不是百姓盼的事;还有的开展工作,不设身处地考虑群众的难处,不顾群众感受等。这些,说到底还是群众立场没有站稳。
善于“换位”,才能摆正位,把工作做到位。现实中的一些优秀基层干部,也正是因为能够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干事情,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而习惯于大包大揽“替民做主”,或者不设身处地考虑群众的真实需要,就容易好心办坏事。比如,某地一村向上级争取来美化街道项目后,要求村民一律清除家门口自发种植的“杂树”,以便统一种植蔷薇、月季等花木,引发群众的不满,问题出在哪?就是在作决策时,没有多听听群众意见、问问群众乐意不乐意。在服务群众、为民办事中,多些换位思考和群众视角,就能让手中“干的事”与群众“盼的事”精准对接,找准“不满意的事”谋划好“需要改进的事”,作出的决策也会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进而把工作做好,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让群众满意,不仅要思考换位,关键还要方法到位、落实到位。有的同志工作中也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但要么是工作方法不对头,面对难题心中无策、手中无招,要么是下的功夫不够,在工作中务虚功、搞花架子,导致问题没解决,群众并没有得到便利和实惠,引发群众不满。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能力本领,更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一门心思干好当前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持之以恒做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福祉。如此,才能以实绩实效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赢得群众的口碑。
作者:张景林;来源: 旗帜微平台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