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17日晚,“金马奖”风波之后,大陆主流媒体一致口诛笔伐。“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成了网络热词。
这当然是对的,也是必要的。
必须让海峡两岸的民众乃至全世界都看到大陆舆论界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决心,不许产生任何误解。
只是,这样的舆论是不是有一点点失焦呢?
02
—
在大陆的主流舆论中,标准的说法是——
“金马奖一直避免卷入两岸政治纷争,就艺术谈艺术,因此提供了两岸影视艺术的交流空间,形成了在大中华区的影响力。傅榆这样做无疑是对金马奖的一种伤害。不排除她有自我炒作的意思,但相信两岸影人都不会欢迎她这样做。”
言之凿凿。
总而言之,“金马奖”是白莲花,只是不幸被傅榆玷污了。可以批傅榆,但要继续追捧金马奖。
真是这样吗?
03
—
18日,也就是昨天下午,傅榆在她的“脸书”发出长文,解释自己的言论,回应对她的批评。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在颁奖典礼当中讲的话,其实也是我这部作品(指她在本届金马奖的获奖纪录片《我们的青春,在台湾》)中的部分主题,这不是一句‘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可以回避的。因为这部片的拍摄对象本身就是政治。我很感谢金马奖的评审们让这部作品得奖。作为导演,我必须出来为我的作品说话,来响应他们的勇气。”
真是够有勇气的,说的极为透彻。
怎么样?这记耳光够响亮吧?不知道那些坚持为金马奖洗地,认为“金马奖”白璧无瑕的大陆媒体人,会不会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一个需要追问的问题是:大陆的媒体,为什么只关注傅榆领奖时的言论,而不关注傅榆的获奖作品《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金马奖为一部宣扬台独的影片颁奖,这不是比傅榆的只言片语更加严重吗?
04
—
正如我在昨天的那篇文章中【点击阅读】已经指出的那样,金马奖的问题主要还不是有嘉宾发表了激进言论,而在于其基本政治倾向是亲日、亲台独、暗中反华反共的。相对于这些,嘉宾的言论其实是小问题(尽管也不能忽视)。
金马奖的这一倾向,主要是通过其推出的获奖作品体现出来的。比如我昨天提到的《海角七号》【点击阅读】,曾经是金马奖的大热门,但其亲日、亲台独的倾向完全无法掩饰。
所以,我特别理解本届金马奖主席李安在听到傅榆发言时那一脸无奈的苦笑。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说了,就会增加做的难度。
最好的状态是:金马奖假装不涉及政治,大陆媒体和电影人假装相信金马奖真的不涉及政治,这样游戏才能继续玩下去。
只有用“不涉及政治”来掩盖政治,政治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实际有效的政治。
05
—
对大陆媒体来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还要继续借抨击傅榆来为金马奖洗地吗?
对大陆的电影人来说,还要继续假装不知道金马奖的政治倾向,继续对之进行追捧吗?
一句话,掩耳盗铃还要继续下去吗?
且拭目以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