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北草原早春阳光的照耀下,骠姚(劲疾勇敢之意)校尉霍去病,在距匈奴营帐不远的一块高地上勒住了胯下疾弛的汗血马,并潇洒地抽出了自己的宝剑,雪亮的锋刃在湛蓝的天幕上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同时他向身后的800骠骑勇士发出了“出击”的命令——18岁的青年将军,就以这样酷毙帅呆的身姿,第一次亮相于世界战争的舞台上,让中国人整整为他自豪了两千多年!
此时的霍去病,离大将军卫青率领的汉军主力已经有好几百里远了,但在这个阳光男孩的心中,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也没有对贵族子弟优裕生活的贪恋,有的只是建功立业的雄心,以及斩将杀敌的愉悦与豪迈。
你可以说他年轻,也可以说他出生牛犊不怕虎,但正是这种只要胜利不管其他的劲头使霍去病成功了!他在匈奴的腹地袭击了匈奴的心脏,杀死了匈奴的相国和当户,杀死了单于祖父一辈的籍若侯产,活捉了单于叔父罗姑比,斩首2028级——经此一战,霍去病横空出世,开始了他如流星般耀眼,亦如流星般迅忽的征战生涯。
霍去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汉族历史非常罕见的一个异类:他是那种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的人物,战争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他热爱战争,战争之神似乎也格外垂青于他——不仅让他统帅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于进攻精神的骑兵军团,而且还为他准备好了匈奴这个同样英勇善战的对手,更仿佛是为了刻意证实他的卓越和汉军的天下无敌,历史安排被他击溃的匈奴人穿过欧亚大陆向西迁移,而作为霍去病手下败将的匈奴骑兵,到了欧洲却变成了“上帝之鞭”。这条鞭子抽打着日耳曼人部落的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福人等一个接一个地向西运动,引发了“世界民族大迁徙”,把今天称霸世界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像赶鸭子一样赶上了英伦三岛,并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可是,因为霍去病曾经说出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的豪言壮语,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把他作为一个先国后家的道德楷模来敬仰和崇拜的,而不提或很少提他的赫赫武功,更是刻意回避他身上那光焰逼人的尚武精神。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尚武精神才是霍去病身上的最大亮点,作为一个道德楷模,他是不够格的。比如他不体恤士卒是出了名的,他还出于私仇射杀了曾任他副将的关内侯李敢。指出这些并不是对他的贬低,因为当国家大敌当前的时候,尚武精神才是最大的美德,能够杀敌制胜才是最大的道德,没有这一点,其他都等于零。
那么,什么是尚武精神?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但一种健康的尚武精神至少应该包含这样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把军事对抗视为幸福的来源;
第二,把胜利视为值得用一切力量乃至生命去争取的最大荣耀;
第三,绝不以斤斤计较利害得失的世俗理性的来置换自己的荣誉。
以这样三个标准来衡量,霍去病则可以说是尚武精神的人格化。他好像就是为了专门和匈奴打仗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短暂的一生除了战争还是战争。本来,像他这样一位年少得志,功高权重,冷峻刚毅,英武帅气而又出入侯门皇宫如闲庭信步的奇男子,自是流韵生风,在男女大防尚不严苛风气甚为开放的汉朝(霍去病本人就是一个私生子),无疑会使上层社会的贵妇淑女芳心暗许,如果在他身上演绎出莎士比亚笔下奥赛罗的玫瑰之约和罗马大将安东尼的浪漫之旅,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然而令诗家扫兴让史家阙如的是,遍查霍去病24年的人生,却没有任何旖旎香艳的绯闻艳遇可供炒作。从这个角度来看,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的名言,也可以理解为他把战争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他绝不愿意让任何世俗的享受来妨碍自己对这种幸福的追求!
今天我们是不是还需要尚武精神?答案是肯定的。在尚武精神的本原意义上说,丛林法则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法则,和谐也好,中庸也好,以德服人也好,其发挥作用的前提都是你要能够打败他,否则就是迂腐之谈,误国之论;从尚武精神的转化意义上说,我们都需要通过胜利去获取荣誉,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用荣誉的手段来获取胜利!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的这首《少年行》说出了当时长安少年的梦想,正是有了这样的梦想,才有了强汉和盛唐的荣耀!
谨以此文纪念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首战告捷2140周年!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编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