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老科学家哽噎着给出的答案让一些官员沉默了……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2017-03-16 13:24:25

 

      这几天“两会”新闻密集,央视《两会面对面》的这段采访可能很多人都错过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面对镜头坦言,拿经费的时候,总有官员喜欢问……

中国人去月球干什么?

要知道,72岁的叶培建是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

他说,早在2007年,他们就有了探测火星的想法,如果当时好好规划,最晚2013年,我国就能奔向火星了。

然而直到现在,我国也未能成功探测火星。

  叶培建解释说,这是因为当年“汇报不同意”。

专家说话不算数,机关说的算数,一百个专家论证的东西不如财政部一个处长说话算数。

一个处长就能问倒科学家:去月球干什么?GDP能占多少?

叶培建很无奈:能不能不要再问我们这些问题了?

  然后,他举例说道:比如钓鱼岛和南海,我们的祖先都在那生活过,但没驻扎下来,从明朝开始我们丧失了我们的海洋权利。

而现在,宇宙就是个海洋,月亮就是钓鱼岛,火星就是黄岩岛,我们现在能去我们不去,后人要怪我们。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这一条理由就够了。

所以,2017年两会,他的提案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国家体制,一旦论证好了,国家批准了,就不要再问为什么。

探测火星的窗口期十分苛刻,26个月才有一次。

叶培建说,我们已经丢失了2013年的窗口,也失去了2015年的窗口,也不可能在2018年探测火星,绝对不能够再失去2020年的窗口。


好燃!这是一位老科学家的雄心壮志。

但接下来,这位心直口快的硬汉却说着说着哽咽了……

他讲述了一段在200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国家战略卫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叶培建说,当年这颗战略卫星上天以后,是绕着地球一圈圈转的。第一圈和第二圈都表现很好,但是在绕第三圈时,卫星就出中国了,还失去了信号,“最后一个收到信号的是我们的喀什站”。

当时他和几个主任设计师在车上得知卫星出问题之后,叶培建说,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那个车从山上掉下去,把自己摔死”,因为这颗卫星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摔下去我是烈士,卫星丢了我无法交代。”

后来的结果是圆满的,经过叶培建一行人的努力,最终顺利找回了卫星解决了问题。

  他讲述这段故事,想说明没有这种责任心,很多事情是做不好的。

他又举了两个例子,比如说一条河污染了,县长住在县城里,难道会看不见吗?

再比如贩卖人口问题,村子里多了儿童和姑娘,村党支部会不知道吗?

他借此来说明,领导干部是需要有作为,不作为是不行的。而在有作为的基础上,还需要早作为。

叶培建说当年在发射嫦娥一号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所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不过,我们都知道航天人的标准是十分严格的。

  叶培建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普通的管理者、政府各级的管理者,是不是会显得有些苛刻呢?

  叶培建答说,一点也不苛刻。“我们是专业工作者,只影响一个局部。而一个县政府,一个市政府,影响却是一大片。”


无论是豪言壮语,还是男儿热泪,小编从他说话间都能感受到,这是一位把工作当作生命的老人。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