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文坛最高荣誉之一,每四年颁发一次。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而设立的,评奖对象为长篇小说。我国当代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平凡的世界》就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然而,近年来的“茅盾文学奖”颁奖对象慢慢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莫言的《蛙》就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之一。茅盾文学奖主办单位中国作协现在有怎样的倾向性,最近武汉作协主席方方的作品《软埋》引起的热议就值得我们思考。著名互联网评论人郭松民四评《软埋》,一时间震惊四座——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作协!而小钰在关注茅盾文学奖之后也震惊了——没想到现在你已经是这样的文学奖!
今天,我就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之一——苏童的《黄雀记》为例,来看看如今的茅盾文学奖是怎样的文学奖,还是不是茅盾先生心目中的那个文学奖。
《黄雀记》的故事梗概(超级简化版)
【保润的祖父,是没落资本家的后代,文革时曾被红卫兵打伤后脑,在45岁那年曾两次尝试自杀。70岁那年,祖父因突然想到祖坟被刨,又因找不到装在旧手电里的祖先遗骨而精神病发作,被送进精神病院。保润在精神病院照顾祖父期间,经熟人柳生介绍结识花匠收养的孙女仙女。因为小纠纷,保润将仙女绑住,柳生一时兴起强奸了15岁的仙女并嫁祸保润。十年后保润出狱,仙女改名白蓁,被台商包养后又遗弃,不得已由柳生安排住在保润家老房子里。柳生另与人结婚,当晚被保润用刀捅死,白蓁被街坊围攻,跳河淹死。】
这是一个阴郁而残忍的故事,不见一丝阳光的气息,和苏童早期的“香椿树街”系列一脉相承,让人感觉这个名称简直是侮辱了香椿树。在苏童的笔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阴暗的泥潭,永远没有走出来的机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给他的人物带来的似乎永远是男人犯罪、女人卖淫。当然,这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并非偶然现象,残雪、余华等人的作品都是有此倾向。
《黄雀记》的故事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下:这就是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改造。“祖父”在故事开始时是70岁,而此时大约为1980年左右。作者称祖父曾在45岁那年两次尝试自杀,按年代推算就是在1955年左右,正是推行城镇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我国对城镇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经历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我国把对私有制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改造企业时把企业原有人员包下来量才使用,让他们在新环境中工作,既做出成绩,又受到教育和改造。在对企业的改造中,资本家参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觉悟,也减少了改造的阻力。(1)
那么,宝润的爷爷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主要有哪些经历呢?小说中写道:
“我爹是汉奸,我爷爷是军阀,我怕那些东西(照片)惹祸,都烧光了。”(2)“我家的祖坟早就被刨了,祖坟上现在盖了个塑料加工厂。”(3) “传说从孟师傅家到两百米开外的石码头,曾经都是祖父的家产。这几乎是半条香椿树街了,沿途不仅分布着七十多户居民,还有一家刀具厂,一间水泥仓库,白铁铺、煤球店、药店、糖果店、杂货铺,堪称香椿树街的心脏地带。人们在各自的屋檐下生活工作,早就淡忘了从前土地的历史,未料祖父突然冒出来,以一把铁锹提醒他们,你们的房子盖在我的地皮上,你们吃喝拉撒、上班工作,都是在我的土地上。”(4) “我们家以前是阔过,半条香椿树街都是我家的,上海外滩有家美国银行你知道吧,那美国银行里有我家一只保险柜!可惜都保不住呀,多少房契地契也经不住一把火,多少金山银山也禁不住抄家没收,现在我是无产阶级了。”(5)
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25年后,宝润的爷爷因为内心的不平而发了疯。他执意要寻找藏在手电筒内的祖先尸骨,四处挖掘,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而他的儿子而儿媳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终日相互埋怨。孙子保润性格懦弱,又因为被人诬陷而入狱十年。在出狱之后,保润、柳生、白蓁三人都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不见阳光。整部小说的所有人物,都残酷无情,斤斤计较,丝毫看不到一点爱和温暖(和许多当代小说一样)。作者想要证明的是:被剥夺的资产阶级,生活得如此悲惨,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世界。即使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机会也不可能属于他们。
小说中同样有很多胡编乱造的情节,例如对精神病院的捆绑病人的描写,对精神病治疗的描写等等,再此不再一一展开。如有兴趣,读者尤其是专业人士可以读一读这部小说,就知道作者多么缺乏常识,有怎样的贻笑大方。
《黄雀记》是一部城镇资产阶级的挽歌,如同《软埋》是地主阶级反攻倒算的一把利器。当《黄雀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茅盾先生的名作《林家铺子》当中那位外受日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内受国民党官吏的敲诈,还受地主高利贷的剥削的林老板。保润爷爷和林老板相比,可以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茅盾会同情鼎盛时期的保润爷爷吗?如果茅盾先生还在,他会支持把奖项颁发《黄雀记》吗?
【王小钰,察网专栏作家,文学硕士】
——————————————————————————
(1)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改造
(2)苏童:《黄雀记》,作家出版社,2013年8月,第11页。
(3)同上,第10页。
(4)同上,第14页。
(5)同上,第125页。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