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别老盯着7%,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新变化!
点击:  作者:周锐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1-19 12:50:52

 

       中国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虽然各方都将目标聚焦于中国经济增速,但相比于零点几个百分点的短期波动,一些趋势性的新变化更能彰显中国经济的总体温度。小新为你梳理这份经济成绩单的八大看点。

 

——经济温和换挡  GDP增速回落至6.9%

 

虽然6.9%的全年增速创出近25年来的新低,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强调低于7%完全不用大惊小怪。他认为,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调是一个渐进的数量变化,经济并没有发生突变从年初的7.0到年末的6.8,这是一个温和的变化

 

潘建成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整体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经济依然处在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的动态平衡之中。由于这两方面力量都不是绝对稳定,因此短期波动非常正常。

 

6.9%的经济增速如何看?潘建成指出,这一增速完成了官方年初设定的“7%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另一方面,虽然增长速度在放缓,但中国经济的增量是相对平稳的,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很高,国际环境相对苛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保持增量的平稳已经非常不易。

 

——两年两大步  服务业首据半壁江山

 

中国经济2015年最大的趋势性变化就是服务业占比首度达到半壁江山

 

潘建成指出,从2013年三产首度超过二产,到2015年三产占比超过五成,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短短两年就迈出两大步。

 

未来中国经济可能更多要看服务业的脸色’”,潘建成表示,服务业占比的提升,意味着对中国经济的评价体系也需要作出修正,通过工业增加值推算GDP增速、通过用电量评估经济增长等研究方法可能都需要更新。

 

他强调,未来中国一方面要顺应趋势,引导第三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要让三产和二产形成良性互动,通过服务业促进工业的发展。

 

——消费成顶梁柱 对GDP增长贡献超六成

 

多年以来,过于依赖外需、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受人诟病之处。不过刚刚过去的2015年,消费取代外需和投资成为中国经济顶梁柱

 

虽然这种变化更多是受到外需不振和投资乏力的影响,但是这恰恰显示了巨大的国内市场赋予中国经济的韧性。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消费市场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未来的消费潜力存在于根据需求变化而产生的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商品将向品质化、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另外,健康类产品、文化类产品将越来越多。

 

中国国家信心中心经济预测部助力研究员邹蕴涵也提醒,互联网+”对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提高了商贸流通效率,提高了居民消费的便捷程度;二是通过产业服务变革,改善了消费环境。未来,商品零售的O2O、批发贸易的互联网化以及互联网场景下的服务消费这三大趋势将成为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助推器。

 

——就业总体平稳 压力须引起重视

 

服务业、消费占比提升等因素共同书写出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上的字,而就业数据则勾勒出中国经济整体的字。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介绍说,2015年,新增就业人数包括大学生就业在增长。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

 

为什么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而就业能够稳住?潘建成解释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回落,但创造的财富增量没有减少,其对劳动力的需求没有下降。另一方面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单位服务业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要超过工业;其三就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劳动力总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不会轻易解雇工人,尤其是技工。

 

不过潘建成提醒,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首先发生的是企业感受到市场寒意,随后是政府感受到税收下降,最后才体现在就业上。考虑到就业是一个滞后指标,各方需要持续关注就业问题,早做安排。

 

——人口红利消减 劳动年龄人口缩水

 

虽然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缩水所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减也将对中国经济带来挑战。

 

2012年起至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四年缩水。2015年末,中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创出四年来最大跌幅。

 

中国社会科学人口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室原副主任陈剑指出,目前,全球的生育都在快速下降,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56个,下降到2014年的2.35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目前的生育率都普遍低于2.1

 

陈剑指出,进入超低生育阶段,即使鼓励生育,也难以阻止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中国目前情况也正是这样。因此,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但彻底扭转则不大可能。

 

——收入增速回落  但连续两年跑赢GDP

    

在经济增速、就业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中国居民收入也持续改善。虽然2015年居民收入增速较上一年有所回落,但连续第二年跑赢GDP

 

中国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这一速度高于同期中国GDP 6.9%的增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中国近两年居民收入增长连续快于经济增速,也是分配制度逐步调整的结果,决策者越来越强调民生,让民众能更多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所以虽然中国GDP增长放缓,但居民收入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不过赵锡军也提醒,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这种跑赢的情况实际上是在还以前的旧账。此前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居民收入在剔除物价因素后,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民众没有能够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基尼系数连降七年贫富差距有望继续缩小

 

虽然2008年中国基尼系数曾一度上升至0.491,但截至2015年,该数据已经连续7年下降。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数据的连续下降显示中国贫富差距持续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仍然超过国际公认的0.4贫富差距警戒线。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表示,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表明此前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正在发挥作用。此外,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也使收入分配差距呈缩小态势。 

 

鉴于目前低收入者主要集中在农村,李实建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同时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以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对于城镇低收入人群,应加大力度落实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改革僵化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使其有更多机会增加收入。 

 

此外,李实建议,应在富人的收入获得和消费环节建立更有效的税收制度,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过剩行业产能缩水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在经历了增速回落后,过去一年,生铁、醋缸、水泥、焦炭等过剩行业的产量的绝对值也开始减少。这显示,在市场环境的倒逼下,一些挺不住的行业已经开始主动压缩产能。

 

潘建成表示,由于和GDP以及就业相联系,地方要主动做出去产能的决定并不容易。

 

生铁、水泥等产能的减少,显示出市场环境对去产能、去库存的倒逼,外部压力加之官方力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引导,将有效促进供给侧改革得到各方认可,提升其推进的速度。

 

他表示,在去产能的同时,官方2016年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降低企业各方面的成本,让他们可以轻装上阵。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