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审批经济和GDP考核是产能大幅过剩重要原因
点击:  作者:财新网    来源:财新网  发布时间:2016-01-07 19:30:39

 

   在审批经济状况下,任何一个项目申请,通常均存在着被否定的可能。20多年前温州董朝才书记跟我说过,那些报上去的项目,不知什么原因,总之是较难被批复。

  正是基于被否定的可能,任何一个具有上马条件项目的区域或厂商,即使明知市场已十分拥挤,也均会有向行政当局提出项目申请的较强冲动。

  因为如果项目碰巧被批准了,就能获得项目上马的较大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不申请的机会成本将是无限大。因为一般来说,行政当局不可能主动将项目布局给某个特定的未申请者。

  由此我们就可看到,基于申请与不申请之间的巨大成本差距,特定地区或厂商,总是倾向于提出项目申请,而不是相反。而且那些条件较差者也会去申请,毕竟批复收益大大高于审批成本。因此,行政当局实际收到的产能申请数额,通常总是大大高出、甚至数倍于市场需求。

  行政当局绝不是万能的上帝。他们会受到来自各方面非理性因素的强烈干扰,如来自于审批者的亲朋好友、审批者上司的关系密切者,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强烈游说,包括利益直接者的公关

  更严重的是,行政当局自身判断也会受其知识准备和知识结构的限制。他们一方面不可能深入掌握某个项目的技术经济竞争特点,另一方面更不可能知道市场会在哪一个具体的点上实现均衡。更何况实际经济运行或许根本不可能让我们知道这样的具体点位。

  因此,行政当局实际审批的产能,通常情况下,总是大大高于市场实际需求。当然某些特定情况下,行政当局也会制造特定商品的人为紧缺。这就是说,主要正是行政当局自身,制造出了大量高于市场正常需求的产能。这样就可以明白,当前产能大幅过剩的症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批经济。

  那么当特定行业不存在行政审批时,情况又会如何呢?这时,项目是否上马,并不是被动地由行政部门决定,而是由投资者自主决定。在这种状况下,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因为投资者也不是万能的上帝。

  但在这种状况下,产能过剩状况通常将好于具有行政审批时。这是因为投资者在高度自主状况下,将充分提高其决策的理性水平,如果市场供给过剩信号具有足够强度,投资者就非常有可能调整其投资决策。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前大量日用工业品生产经营,并没有出现如钢铁、水泥那样严重的产能过剩状况中得到证明。

  退一步说,没有审批经济的市场,即使产能与存在审批经济时具有同样的大幅过剩,也会由于项目审批机关的消失,而导致效率有所提高。最起码社会不需为审批当局的存在而买单,企业不需为取得项目批复而支付大量审批成本,官员腐败将大幅减少,社会风气将大幅好转。

  行政审批的存在还会有另一个消极作用,就是扼杀先进产能的正常增长。一方面在市场产能过剩时,行政当局具有不分青红皂白,否决绝大多数新产能的倾向,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另一方面,即使管制当局能够批复新项目,也会经历冗长的官僚主义程序。

  在这里,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将大大影响先进技术对于落后技术的替代,影响先进产能对于落后产能的竞争。在这些情况下,全社会要素效率的提高,显然受到了较大抑制。

  对于基层政府的经济指标考核,会进一步恶化项目布局。基层官员面对来自上级考核压力,想方设法寻找项目、寻找资金。然而,基层官员通常不可能是某个行业专家,他们既不完全了解技术经济问题,也不掌握全行业的较多信息,通常总会对业主偏听偏信。

  五六年前参加一个评审会。甲乙两地的两位党委书记,为谁家光伏产业更有优势争得面红耳赤。其实这两位书记都被业主蛊惑,他们仅根据自己对业主的偏听偏信,就以为自家光伏最厉害。

  这样,在向上级争取项目审批过程中,基层官员通常也总会不遗余力与特定项目的业主一起努力。而基层自己能解决的特定项目的审批问题,官员通常也会大开绿灯。我在塔里木盆地戈壁滩上,看到过一个时而喷发出浓烈烟尘的焦化厂,那是当地政府的一个骄傲。

  当下首都圈极其严重的雾霾,就一定意义而言,是被审批当局审批出来的。首都圈存在着一个重化工业圈,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6种工业产品中,该地区占全国比重高于这一数据的重化工产品有15种。除去资源型产品外,这些产品占全国的比重,生铁为37.5%,钢材为35.7%,粗钢为35.3%,平板玻璃为26.8%,焦炭为23.8%,乙烯为21.3%,汽车为19.8%,初级形态塑料占18.2%,绕碱占17.8%,机床占16.9%,纯碱占16.7%,等等。京津冀辽蒙GDP占全国的16.5%

  广东市场钢材自给率仅约40%左右。湛江为钢铁项目批件等了34年,却原来那些项目都被批给了皇城根下。但那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项目,或可说是首都圈极其严重雾霾的主要原因。

  审批经济和GDP考核,长期是中国经济的痼疾。当前应在全面深化改革框架下,痛下决心予以改革。否则的话,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恐怕只能是治表不治本,很可能连治表也比较困难。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