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媒体编造历史之秋瑾刀劈鲁迅:鲁迅贪生怕死?
点击:  作者:单击天下    来源: 察网  发布时间:2015-12-24 09:37:18

 

     

 

      【1904年,鲁迅在日本遇见秋瑾,从而走上反清革命道路,他多次在集会上慷慨陈辞,鼓动暗杀。不久,他接到暗杀任务,却临阵退缩,遭秋瑾唾骂。1905年,秋瑾以投降满虏,卖友求荣的罪名,宣判鲁迅死刑,并拔刀高喊贼人吃我一刀1919年,鲁迅在他的著名小说《药》里,将秋瑾奚落、挖苦,终算报仇

上面这个段子的内容属于典型的旧闻翻新的挖坟段子,但经过了巧妙的添油加醋式的演义和匪夷所思的解读之后,鲁迅“贪生怕死、睚眦必报”的面貌跃然纸上。北京日报曾以《秋瑾曾大骂鲁迅“投降满虏,卖友求荣”》为题予以刊载,而新浪历史也将其列入民国史中。

 

然而,这又是一则彻头彻尾的谣言!

 

一、鲁迅在日本遇见秋瑾,从而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鲁迅1902年赴日留学、1903年参加“浙学会”(“光复会”前身的秘密团体)1904年在东京参加了光复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4集》之沈瓞民《记光复会二三事》)。而秋瑾是19046月才赴日学习的,1905年由徐锡麟在上海介绍参加“光复会”(《秋瑾:竞雄女侠传》之《加入光复会》)

 

也就是说,鲁迅在东京加入的“光复会”一年后,秋瑾才加入的“光复会”,怎么可能鲁迅受秋瑾影响“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二、接到暗杀任务,却临阵退缩,遭秋瑾唾骂”?

 

所谓“临阵退缩暗杀”,出自1977年《鲁迅研究资料2》中鲁迅学生增田涉的一篇文章——《鲁迅与光复会》。增田涉在文中写道:鲁迅曾给他说:“我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时候,曾经被命令去暗杀。但是我说,我可以去,也可能会死,死后丢下母亲,我问母亲怎么处置。他们说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鲁迅研究资料2》是文物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鲁迅研究文集汇编)

 

鲁迅明知“可能会死”,仍明确表示“我可以去”,难道不是慷慨赴死?鲁迅不过是希望老母得到安置而已。凭什么说鲁迅“临阵退缩暗杀”?要知道,名留青史的刺客专诸、聂政,也都是先把老母安顿后才行“暗杀”之举的(“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有谁指责过他们两人“临阵退缩”?!

 

性命都托付给组织了,组织却连老娘如何处置都不敢做个承诺?鲁迅之所以有“母亲怎么处置”一问,鲁迅夫人许广平在《民元前的鲁迅先生》或许解释一二。文中说,鲁迅亲眼目睹一个反清团体的领导人,就在手下人进行军事袭击,随时可能遭难的时刻,坐在那里谈笑风生,仿佛毫不在意,不禁“惊佩不至”。之后,其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表达了对“暗杀”的看法:“凡做领导的人,一须勇猛,而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二须不惜用牺牲,而我最不愿使别人做牺牲。”

 

然而,段子手似乎认为鲁迅应该像“黑社会”马仔一样,不管不顾的去搏命,否则就是孬种。

 

因此,段子手们就要让秋瑾姑娘站出来唾骂鲁迅一番了!

 

三、 所谓秋瑾宣判鲁迅死刑高喊贼人吃我一刀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段子的出处是日本人永田圭介最新力作《秋瑾——竞雄女侠传》,据这位日本学者考证,早在日本留学期间,留日英豪陈天华,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而蹈海自杀。留学生们公推秋瑾为召集人,在留学生会馆召开陈天华追悼会。会上,秋瑾当众宣布,判处反对集体回国的鲁迅和许寿裳等人死刑,还拔出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大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要搞清这个公案,首先需要补充一下秋瑾拔刀的背景,这段文字比较长,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去。

 

1905112日,日本政府应清政府要求出台了《关于准许清国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主要目的无非是让留学生好好学习,约束和限制他们利用留学搞革命或者混文凭。这个规程其实有很多就是约束一下日本人滥开的什么“克莱登大学”、“西太平洋大学”等等野鸡大学,涉及留学生的主要有以下几条:“第1条:清国学生需要清国公使馆的介绍,方能入读日本公私学校;4条:清国学生转学、退学,需要征得清国公使馆的同意;9条:清国学生到校外租房子的,所在的学校需要加强监管;10条:因品行不端被学校开除过的清国学生,其他学校不准录取。”。

 

然而,日本报纸跟现如今的媒体没什么两样,“标题党”们大肆炒作,将《关于准许清国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断章取义为《取缔规则》进行报道。留学生们跟现在的某些无脑网民也差不到哪里去,一听“取缔”二字,怒火中烧,立马抗议!

 

然而,在抗议大会上,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退学回国以示抗议,主要是自费生,秋瑾属于这一派,称呼为“激进派”。另一派不主张退学回国,主要是公派生和老生,有陈叔通、汪精卫、胡汉民、许寿裳、朱执信、鲁迅等。称之为“维持派”。孙中山也担心这批革命派的留日学生回国之后,会被清政府一网打尽。于是,孙中山让汪精卫在东京办了一个叫做“维持会”的组织,规劝留学生不要跟风回国、尽快回归课堂、恢复学业。(参亲历者吴玉章回忆《辛亥革命》)

 

其中,以秋瑾为代表的“激进派”自然行动最为积极,当有留学生质疑道:“我们连那个所谓《取缔规则》的原文都还没有读过,发什么怒呢?我们是否应该先调查、研究,搞清楚之后,再反对也不迟呀!”愤怒的留学生们当即这样回应他:“不用查了,还有什么好查的?!我们认为是这样,就是这样!(黄尊三《三十年日记》)。不仅如此,“激进派”们还组成了“纠察队”,带上棍棒武器,满东京跑,看到清国留学生就威胁他们:“你回不回国?”说“不回国”的,立即群起围殴之。(张篁溪《1905年留日学生罢课运动始末》)

 

对于中国留学生的争端,日本报纸则幸灾乐祸,说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朝日新闻》甚至评论,“此盖由于清国人特有之放纵卑劣性情所促成,惟其团结之力则颇为薄弱”,当晚,悲愤万分的陈天华连夜写下《绝命辞》,第二天(128)一早在大森海湾蹈海自尽。陈天华在《绝命辞》中说,“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我者,唯留学生而皆放纵卑劣,则中国真亡矣。”

 

可以说,陈天华蹈海赴死并非要取缔规则:“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取缔规则问题可了则了,切勿固执。……鄙人心痛此言(“放纵卑劣”),欲我同胞时时勿忘此语,力除此四字,而做此四字之反面,坚忍奉公,力学爱国。恐同胞之不见听而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诸君而如念及鄙人也,则毋忘鄙人今日所言。”

 

可以说,陈天华是为反对以秋瑾为首“激进派”的言行的而自杀的。

 

尽管蹈海赴死的陈天华千叮咛、万嘱咐“坚忍奉公,力学爱国”,可是12月中旬,“激进派”的留学生还是纷纷退学回国。到了12月底,秋瑾也决定退学回国,浙江留学生同乡会为她召开送行会。就在这个会上,秋瑾慷慨陈词,并拔刀誓言。

 

秋瑾的学生徐双韵在《记秋瑾》一文里对此有详细的记载:“秋瑾发言,力主回国,词意激昂,随手从靴筒取出倭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徐双韵:《记秋瑾》,《秋瑾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8页。)

 

首先,秋瑾女士的做法虽有慷慨激昂之风令人感动,却与陈天华的“坚忍奉公,力学爱国”原意违背,而且,此举未必就是唯一可选之道啊。

 

其次,秋瑾说的非常清楚:“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哪里会糊涂到不主张回国就判处对方死刑的地步?

 

然而,到了精英公知们无耻妙笔之下,秋瑾这刀就劈向了在日本学习的鲁迅头上了!

 

四、所谓鲁迅在他的著名小说《药》里,将秋瑾奚落、挖苦,

 

我不知道造这个谣该需要多大勇气?要知道,只要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网友肯定都看过《药》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大家都非常清楚,怎么竟然敢如此胡说八道?

 

《药》文中对“夏瑜”(暗喻“秋瑾”)是通过那个刽子手康大叔来介绍的:“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这明明是通过刽子手的描述来反衬出革命者大义凌辱的形象,不知道哪一位精英脑子抽筋了,竟然从中能够看出“奚落、挖苦”秋瑾来?

 

不仅如此,还小说的结尾,鲁迅还专门写到:“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难道鲁迅就是这样“奚落、挖苦”秋瑾?

 

19077月秋瑾女侠壮烈牺牲于绍兴的轩亭口,718日,鲁迅出席了留学生浙江同乡会举行的追悼大会。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秋瑾逐渐为人遗忘,可鲁迅却一直没有忘记她,并写过许多文章追念她,缅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1925年,鲁迅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其中这样写到:“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

 

1926年,鲁迅所写的《范爱农》一文中,又提到秋瑾:“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

 

甚至到了1934年末,晚年染病的鲁迅还在《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等文中再次提到秋瑾:“轩亭口离绍兴中学并不远,就是秋瑾小姐就义之处,他们常走,然而忘却了。”,批评了人们对于压迫、奴役、屠戮的健忘。

 

许钦文在文章中曾引用过鲁迅对他谈过的一段话:“秋瑾姑娘很能干,有话当面说,语气很坚决,不转弯抹角,所以有不少人怕她。她爱唱歌,好合群,性格爽朗,而且善豪饮,讲话精辟,热心公益,所以很多人喜欢和她接近。虽然秋瑾姑娘生的秀气,但人品很高。”(《鲁迅生活中的女性》)

 

有人说鲁迅刻薄,然而,对于秋瑾的评价,鲁迅是豁达的,光明磊落的。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