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是我们神圣的国歌!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唱到这里都会热血沸腾!这样的吼声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鲜血、生命凝聚而成!时至今日,我们绝不能再等到需要捍卫我们最后的家园、最后的尊严时才发出怒吼!而是当一切的觊觎威胁和不怀好意出现时,就毫不留情地战斗!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化底蕴是民族兴盛的基石,而尚武精神则是民族复兴的脊梁,双方如同阴阳互补,文治武功,协调而行。古罗马是如此,唐朝也是如此。重文而轻武,则易虚夸酸腐,国家无防,宋朝可为前鉴。重武而轻文,难免穷兵黩武,不得长久。匈奴、元朝可为例证。
国家之强盛,需要文武结合,文能案牍治天下,武能马背定乾坤,如此才可得盛世。可惜今日中国早已堕落进一个尚武精神的衰败期,尚武精神不昌,国民国防意识薄弱,不由得人认真反思一二,以窥其究竟。
1 中国的尚武精神衰于长时间的和平。
21世纪之后,五个常任联合国中,参与的较大规模的战争行动统计如下:
美国:4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动乱)
俄罗斯:4场(第二次车臣战争、俄格冲突、克里米亚独立、叙利亚内战)
法国:4场(阿富汗战争、科特迪瓦内战、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动乱)
英国:4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动乱)
中国:0场
今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中,除中国外,平均都是4年一场战争,而今天除了中国外,或以打击恐怖组织为名,或以接受叙利亚政府邀请为名,纷纷卷入叙利亚内战冲突,都是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关于热爱和平,确实可以给中国打满分,可关于以战养战的战斗力,可以给中国打几分?
长久的和平必然要付出代价,满清八旗入关之时,不过十余万,便纵横整个中国,而入关后不过短短几十年,便腐化的失去了战斗力。先败于农民起义,后败于外军侵略,衰败之快,令人唏嘘。
1952年,我们在朝鲜半岛和美国打成平手,1969年,我们在珍宝岛和苏联势均力敌,而仅仅十年,我们在中越边境,在基本达到战略目的的表象下,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和挫折。
从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到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国数十年未经大战,期间还逢文革,对部队冲击甚大。而在中越战争中,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我们也曾尝试发动联合兵种进攻,但均未成功。高级参谋人员年龄老化,战术战法极其落后,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也从未真正建立起进攻的理论。由于文革,而废除了军衔制度,造成指挥混乱等。虽然个人满腹热情,但却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
1990年,东南国境零星的战斗才算是真正的结束。而在同年——1990年的8月20日,中东狂人萨达姆指挥着他刚经受两伊战争历练的伊拉克军队突入科威特,半年后,海湾战争爆发,向来坚持“以战养战、持续攻伐”的美国带领北约联军向号称世界第三强的陆军发起攻击。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在参战的43个师中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而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9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这些数据比中越战争中国的损失还让人触目惊心。
在100个小时的战斗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干净利落的突破了伊拉克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萨达姆防线”,50多万伊军几乎全军尽没。双方不成比例的伤亡数字与伊军惊人的崩溃速度,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目瞪口呆。海湾战争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和世界一流差距如此之大,不是几年,而是一个时代。如果把伊拉克换成中国,陷入持久战之后的结局不好说,但战争开始,我们的表现,怕也是不遑多让。可惜这巨大的差距只是触动了我们的忧患意识,而非我们的尚武精神。
而今天,我们距离上一场战斗已经25年之久。当初我们从海湾战争中得来的警醒已经被时间冲淡,向前追赶的脚步越来趋于缓慢。由此军人更关注于自己的军衔和职务的提高,关注于自我的生活质量,关注于如何巴结领导,关注于社会落差,而不是军事素养、练兵带兵的能力、战术战法等。军中发展,所谓“笔杆子”更易得升迁,宣传之功胜于战斗之力等,此类和平弊病日积月累,连军人的尚武之风都日渐稀薄。
人民无尚武之风,军队无枕戈待旦之危患,中国的太久和平已经滋生出了病入膏肓的和平病,这种和平病,是今日中国军队最强大的敌人。
2、中国的尚武精神衰于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和价值导向。
今天为何那么多人怀念毛泽东时代?因为那个时代即使填不饱肚子,但是我们有赶英超美的豪情,我们有敢于言战的热情。我们的威名如同我们的敌人一般遍布世界,敌人可以敌视我们,但敌人从来不敢蔑视我们。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尚武精神颓废近百年之后的一个复兴期,军人在社会享有崇高的地位,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军人也成为令人尊敬和仰慕的职业。彼时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打遍美、苏、英、印等全球主要大国、军事强国,战略上未尝败绩。而在此等尚武精神鼓舞下,整个国家以极高热情投入到工业强国的建设之中,并取得巨大成就,而使中国屹立世界东方。
高潮之后归于沉寂。其后毛泽东的逝去,带走的不仅是一个时代,还有中国不易才得复兴的尚武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尚武精神便日益衰败。是中国发展的畸形,今天的重商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唯利是图,吞噬着中国人最后的尚武精神因子,造成了物质和精神的失衡。物质成功压倒精神成功,一个军人的社会地位远远不如一个有钱人。
但经济的发展和尚武精神的衰败并不互为因果,今日美国、以色列经济如此发达,但尚武精神从未缺失。物质的繁荣确实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个人的腐败和享乐,腐蚀尚武精神,但物质的繁荣照样可以保障、激励尚武精神。所以终归而言还是中国没有形成合理的社会风气和价值导向。曾经的军队经商、国防建设服务和让步于经济发展,军队待遇长期落后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都是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最为直接体现的便是军人的社会地位,今日军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待遇偏低,以致军队人才流失严重。军人没有社会荣誉感,军人优先成为过街老鼠,不敢让穿军装出营区成为普遍现象。军人还要面临一系列住房、赡养、婚恋等巨大压力,而军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又是在极大地消磨了军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对自我、对职业的认可感和荣誉感,军人之中不想干不愿干的氛围浓厚。由此从这个军队的内部便在消耗我们的尚武精神。
还有一项重要因素不得不考虑。中国在执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今天年轻人中以独生子女为多数,吃不了苦、不想当兵、父母溺爱等现象严重。有统计表明解放军中独生子女占比已经达到了70%,在一线作战部队中更是达到了80%之多,独生子女已经成为解放军官兵构成中绝对的主力。这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严肃问题,曾经的人海战争必须摒弃,这不仅关乎战术战法的问题,更关乎社会问题。在下一次战争中,我们必须尽力控制去减少人员的伤亡,因为每一个人员伤亡之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巨大灾难。任何超出社会承受范围之外的伤亡,都必将造成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乃至是社会动荡。而今日信息之流通,局势之紧张,也直接影响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国社会的尚武精神。
1840年到1945年,近一百年的时间,中国为自己尚武精神的缺失付出了一个世纪惨重的代价。这种代价已经成为了教科书式的沉重记忆。可我们今日似乎又在重蹈覆辙,繁华而强大的物质文明没有尚武精神而铸就强大国防的支撑,只是一具徒有其表的空壳和敌人眼中的美味糕点而已。
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有一句名言:“假使在一个国家里面,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们,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贾,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一点都不冤枉。”当军人成为遭人唾弃和鄙夷的职业,那我们国家离下一场失败的战争便不远了。
3、中国的尚武精神殆于传统文化顽疾。
文化是根髓,中国自古便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说,工农商学兵,兵也是在最末。
但这绝非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便缺尚武精神。中国尚武精神兴于春秋战国,初盛与于秦,而高峰在于汉唐。今日所言汉唐雄风,其实多指其尚武精神。大汉王朝时,汉武帝刘彻发动对匈奴的全面反击,卫青、霍去病越大漠毁匈奴,班超的“投笔从戎”征西域。其后又有灭匈奴、破楼兰、平羌人!匈奴骑兵曾横行西域,也曾骚扰过中原,余部甚至扫荡欧洲,击溃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但是匈奴人却始终无法企及中原的富饶,而每当忆起汉人,其必赞曰:“壮哉,汉家男儿!”汉人之称自此随着匈奴坐骑踏遍西域大漠甚至欧洲,许多西域国家也如此称呼我们,大汉威名传至西方,由此“汉族”而得名!唐朝也是拥有强烈的尚武之风,灭东、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征高丽而建功于域外。汉唐雄风至今依然感召着热血青年就在于此,而成尚武精神的象征。
汉唐之后,中国尚武精神日衰。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尚武精神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慢慢消磨,其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居功至伟。各类层出不穷的人民起义削弱了王朝实力,乃至造成朝代更替,所以中国皇权集团忌惮尚武国风的强大有可能危及自身统治,因此刻意加以限制人民的尚武精神。统治者考虑最多的便是如何打造顺民,便借用一系列思想来弱化人民的尚武精神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儒家的“中庸”和“和谐”之道,墨家的非攻,都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并大家推广。
中国人是从宋朝开始就逐步泯灭了尚武之风的。由于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江山,因此他对掌握兵权的将军极其敏感,坐稳江山后还要通过“杯酒释兵权”来解除将军兵权。自此,在有宋一代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宋留给后人的除了萎靡的宋词外,便是与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的战争一败再败的屈辱史。
宋之后为元,蒙古占领中国后拼命剿杀一切敢于反抗的人民,下一城而屠一城,并用武力威慑汉人,扼杀汉人的尚武民风。比如,实行保甲制度,由蒙古人出任各家的保长来监控各个汉族家庭,并要求各个汉族家庭合用一把菜刀,菜刀通常还要被铁链牢牢地拴住以防被盗走,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代表性的小农经济具有其自身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农耕文明本就不如游牧民族般游动和具有攻击性,也便不易生成尚武精神。而这尚武精神再经过统治者的弱化和剔除,以从文化的层次上消磨了中国人本就不多的尚武精神因。这种文化流传至今日,成为了我们中国人身上的懦弱流毒。
4、中国的尚武精神衰于不健全的国防教育体制。
最强大的国防是心防。
而此离不开强有力的国防教育体制,全面深入的国防教育是国防动员的基础。可惜在军队之外,我们中国的国防教育除了高中、大学为期短短一两周的军训外,几乎鲜有所闻。涉及人民参与的国防演练、军营体验、国防宣传等,也是少之又少。国防,似乎只是军队的事,和人民毫无关联。反观国外,不少国家不论什么大学,什么专业,都是将国防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否则不予结业。不少国家都设有国防教育日,定期开展国防演练、军地协同、军营开放互动等,增强人民的国防意识,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国防教育,最令人深刻的莫过于历史上的斯巴达人。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哪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斯巴达男孩7岁后,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12岁,编入少年队。满20岁后,便正式成为军人。
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这便是为何历时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人取得最终胜利,为何温泉关之战斯巴达三百勇士以全部牺牲代价,可阻挡数十万波斯人三天之久的缘由。
在现代国家中,以色列可为国防教育工作的典范。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是以色列文化教育和舆论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教育、广播电视中的宣传均以激发民族意识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极力宣传犹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宣传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还充分利用民族的宗教传统,为此专设了数百所“犹太教法典学院”。这种宣传教育,大大增强了以色列人的忧患意识,为“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打下了思想基础。以色列国民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服现役和预备役,而这两部分成员覆盖了以色列60%以上的人口。以色列实行全民义务兵制,所有合格的18岁男女均需应征入伍。军官服役4年;士兵服役男性3年,女性21个月。因宗教原因获准免服兵役的,必须到艰苦的地方服劳役一年;因道德等其他原因不能入伍的,也必须加入特定的准军事组织,参加军训执勤。服完现役后,还要转入持续时间更长的预备役,预备役期男性至49岁,女性至34岁。此外,以色列国防军还有几个著名的军事或准军事组织,包括“战斗先锋青年团”、“少年团”、“妇女军团”等。
这也就是以色列以一小国之力,力压阿拉伯世界,并在多次中东战争中转危为安的而成公认的袖珍版“超级强国”的理由。
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的苦难史告诉世界,只有精明的头脑、源远的文化、无数的金钱是远不能在世界立足的。在这个丛林法则横行的世界里,没有尚武精神,争议的国土只能被蚕食、海外的人民只能被残害、别国的军舰会到你的家门口耀武扬威、我们只有在精神里对西方人卑躬屈膝。
今日中国萎靡气息之深,深入骨髓血脉,今日中国忧患意识之弱,薄若气息游离,今日中国尚武精神之缺,廖若如暗夜星辰。这不是一场大改能够完全破除的,还需要持续而长久的推进与改革。我们必须需警惕既得利益者的强力阻挠,使得大改变成换汤不换药的可能。
我看拯救中国军队,拯救中国尚武之风的最好办法,是有必要在道义的基础上,用个别太过猖獗的小国家练练兵,哪怕是受一些挫败也好,哪怕是承受一些伤亡也好。这至少能让我们的军队警醒一下,让我们的国民警醒一下,刺激一下我们麻木不仁的神经,振奋一下我们唯利是图的萎靡气息,重振我们的尚武精神。
借用《战狼》之中自信的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当中国有此等尚武精神,这样才可“止戈”为武,真正为万世开太平。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