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战区联合指挥,俄总统曾不惜同时解除海空军司令职务。
俄罗斯军区的悠久历史
俄罗斯/苏联开始实行军区体制的历史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的帝俄军事部部长德米特里·米留金(Dmitriy Miryugin)就创立了在那个时代属于先进的陆军军区体制,并沿用至今。然而,这种旧有形式的军区和指挥体制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成为了长期阻碍苏/俄武装力量发展的绊脚石。
苏联曾尝试过对战区军队集群进行改革。当时由于同中国的关系吃紧,苏军就通过整合外内加尔军区和远东军区,区内的空军、防空军以及太平洋舰队组建了远东总司令部,随后苏联又在1984年组建了西方总司令部、西南总司令部和南方总司令部。但由于反对声音很大(因为军区内的军兵种都要交权给总司令部),这次改革的成果最后落了个名存实亡的结局,未有多大成效。
经过苏联解体后混乱的军区/集群裁撤与重组后,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宣布开始军事改革,并于1997年7月16日签署了《关于俄联邦武装力量重组及完善其结构的首要措施》的命令,赋予了军区相应战略方向上战役战略司令部(地区战役司令部)的地位。但由于受到重重阻挠,抱着固有成见的军队团体为了维护本军/兵种的利益而迟迟不愿意接受改革,这一项决定最后实际未得到执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武装力量实施改革的必要性愈发突出。特别是2008年俄军在格俄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才让俄军政高层坚定决心,重新审视军队改革和新的局部战争条件体系下的诸兵种联合作战需求。
2010年后,俄军将原来的六大军区削减为4个,而“军区”含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考虑到俄在遭受北约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极小,而当下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边境地区的军事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局部战争。因此将一支应对大规模核战争的庞大战时动员部队,改编成足以应对边境地区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新型联合作战常备部队,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008年10月~2011年12月,俄军在保留陆、海、空三军和战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三大兵种体制和指挥机构的同时,对苏联遗留的战时动员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新的作战指挥、部队编制、战争动员、军事训练、物资技术保障体制,以及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复合兵役制度、还有新的空天防御体系等。这是俄国第10次军事改革,也是俄军组建后最积极、最深刻、也是最果敢的改革。
俄军真正开始转型的标志则是2010年7月14日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iy Medvedev)签署的《关于建立4个联合战略司令部和统一物资技术保障体系》的命令,随后梅德韦杰夫又于同年9月20日签署了第1144号《关于俄联邦军事行政区划》的总统令,要求俄武装力量在2010年12月1日前组建4大军区,以替代原先的6大军区(列宁格勒军区、莫斯科军区、北高加索军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远东军区)。
同年10月22日,谢尔久科夫宣布提前完成四大司令部和军区的组建。新的西方军区在原来的莫斯科军区与列宁格勒军区基础上建立,其编成包括原先两个军区的部队和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并组成了西方联合战略司令部;北高加索军区和黑海舰队、里海区舰队合并为南方军区,成立南方联合战略司令部;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与西伯利亚军区西部合并为中央军区,成立中央联合战略司令部;远东军区与西伯利亚军区东部和太平洋舰队合并为东方军区,构成东方联合战略司令部。新成立的4大军区总部分别设在圣彼得堡、顿河畔罗斯托夫、叶卡捷琳堡和哈巴罗夫斯克。
新的文件规定,军区是俄联邦基本的军事行政单位。但改革后的军区与此前的军区定义、概念大有不同。
首先是级别不同,以往的军区是战役单位,而现在是战略单位。
其次是授权不同,总参谋部放权、军种交权之后,军区拥有了充分的权力,军区司令成为地区性作战指挥的重心所在。
最后是思路不同,一方面规定部署在军区辖区内的空军军团、海军军团和铁道兵兵团同原军区编成内的陆军部队一样均直属于军区司令,辖区内的其他强力部门部队在作战上隶属于军区司令,辖区内原中央机构所属的部队也全部转交给军区(战略导弹兵、空天防御兵除外)。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军区原有职能,如兵役、动员、地区防卫,实际上是一个联合司令部职能与军区职能相结合的方案。
新军区的建立,使俄军三军联训联战真正从组织上得以实现。四大新军区作为联合战略司令部统一指挥辖区内陆、海、空三军部队,这实际上是冠以俄军区名的美军战区体制的翻版。改组完成后,军区在作战指挥关系上实际获得了总参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权。各军种司令部被剥离作战指挥链,专司本军种的发展、装备更新和人员轮训,而部队作战指挥权则完全放心地交付军区。
作战指挥权交给军区后,陆军总司令将继续负责规划和组织陆军建设与发展,对初级专业人员和军士战斗训练和培训活动进行组织、实施核监督,并领导维和行动。同时空军总司令部的职能被确定为:规划和组织战斗训练以及空军未来发展,训练指挥机关领导干部,排除了平时和战时的职能重叠。
海军总司令部则于2012年10月31日完成了从莫斯科搬迁到圣彼得堡的工作,在建立了新的指挥体制后,海军司令部不再拥有对舰队兵力的作战指挥权,其职能转向主要负责军政事务,如战略规划、教育训练、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面。
圣彼得堡被称为俄罗斯的海洋首都,具有悠久的海军传统,汇聚了俄罗斯海军建设与发展所需的海军院校、科研单位及相关工业企业,是俄海军军事工业和后勤保障的核心基地。因此,将司令部搬迁至圣彼得堡,能够更高效地解决与俄海军发展建设有关的培训与应用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立联合战略司令部的问题上,俄军政高层异常坚决。俄空军总司令泽林和海军总司令维索茨基曾强烈反对取消军种指挥权,即使是在改革方案被批准、国防部做出决议后,两人仍通过接受采访等方式表达不满。俄军在同一天解除了两人的总司令职务,严肃了改革纪律,震慑了改革的反对者。
改革后的俄军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队原有的隶属关系、编制体制和装备组成。以俄陆军为例,原先的“军区—集团军—师—团”四级指挥层次被减到了三级,即“联合战略司令部—战役司令部和旅”。师级编制被撤销改为常备旅,可使陆军部队成功遂行平时和武装冲突过程中的各种任务,在战时则能够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在某一个战略方向上建立起军队集群。
俄陆军作战部队被改编为118个合成旅,分为重型旅、中型旅和轻型旅。重型旅将装备重量为65吨级的履带式装甲坦克车辆(装有125毫米主炮的坦克、步兵战车);中型旅将装备使用统一平台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轻型旅则主要配备装甲运兵车和其他轻武器,因此更适合进行空投以执行特种任务。
新的三级指挥体系在当年的“东方-2010”演习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当时的陆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波斯尼科夫(Alexander Postnikov)上将在“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对其评价称:“消除中间环节(师级)可以大大提高指挥效能,缩短下定决心、制定作战行动计划和将任务下达至直接执行人的时间。参演旅在脱离主力的情况下在各种分散方向上成功自主实施了高机动作战行动,表明他们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做好准备并根据其使命完成任务。”
俄空军也在2010年进行了重大改革,新的空军组织编制结构同样实行三级指挥结构: 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同时,部队编制也从“军—师—航空兵团”编制向“航空兵基地和空天防御旅”这种新的结构进行转变。在原地37空军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了远程航空兵司令部,指挥战略轰炸机、远程轰炸机以及空中加油机;在第61空军集团军基础上组建了军事运输航空兵司令部;包括第16空军集团军在内的特种司令部被组成了空调防御战役战略司令部,独立负责首都莫斯科防空区的对空防御。与此同时,军区司令也从空军司令部那里接过了指挥权,担负起使用航空兵以及保护其他作战集群的责任。
海军方面,各个舰队已经完成了由海军总司令和总司令部转隶新军区司令。次要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或将降级,海军总司令部和舰队机关裁员50%,后勤系统裁员70%。目前,俄海军舰队兵力使用规划的职能已由现在的联合战略司令部来承担。海军航空兵也像空军一样被改编为航空基地,由其统一指挥航空部队和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分队。
2009年,航天兵导弹太空防御集团军司令部被撤销,原导弹袭击预警师和太空监视师分别改成导弹袭击预警总中心和太空监视总中心,原反导防御师改为直属航天兵司令部。2011年,俄军又以航天兵为基础新组建了空天防御部队。
2015年8月1日,在原空军、空天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的基础上,俄组建了空天军,实现了对航空兵部队、空调防御部队和航天部队的统一指挥,最终实现了作战力量建设的空天一体化,以及空天作战手段应用上的信息火力一体化。而随着空天军的连理,原隶属于各个军区的4个空防司令部又被改回空防第6、14、11和第4集团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