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邹至庄: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不如中国
点击:  作者:邹至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5-11-29 08:18:19

 

115934_149.jpg

 

          要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下列的三个方法:

第一是看数据。看近年来的中国经济状态。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大家好像有点失望,因为低于预期的7.0%。有人还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象征。其实这两个数字的差异十分微小,不足以下有关经济增长的结论。

比较合理的方法是要用到多年的数据。比如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GDP每年平均增长大约9.4%,近六七年来平均为7%~8%,去年是增长6.9%。这样才能证明中国经济的GDP增长是放缓了。我也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不可能像前些年那么高,因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刚开始发展时,人均GDP离最富有的国家很远,能够用很高的速度去追赶;而人均GDP与最富有的国家接近以后,GDP的增速便会降下来。中国也不例外。

第二种方法也是利用数据,但比第一种更为精确,是计量经济学家常用的。计量经济学利用经济模型、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把模型的参数估算出来,再利用建立的模型做经济预测。有不少经济学家,连同作者在内,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来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的。

第三种方法是根据政府的预测。比如快要施行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包括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201510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首页上,有一篇关于“十三五”规划的文章,说在“十三五”期间,对一些“关键部门”的改革尤为重要。这样,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增速实现U形调整,后期回到7%甚至更高的增速。

本文讨论中国经济的前途,不是用量化的预测,而是谈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因和动力。自从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具有质素高的人民,包括劳动力、企业家、教育界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预测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从“事在人为”的观点出发。我对中国经济的前途抱乐观态度,因为中国人民的努力。其中又可分为三点:中国人为什么努力去干?去干什么?怎样去干?

今天中国人的苦干,可能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原因是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时代时,太贫穷;建立市场经济以后,致富的机会很多,人们便铆足了劲努力去挣钱。甚至由此引起不少违法行为,违背道德的行为。我们当然要批评这种行为,说不应将钱看得太重,但看重钱也有它的好处,它使得人们更加努力,国家更加富强。

需要干什么来挣钱?开办哪种企业都可以。例如当中国货物大量出口到美国,一位明智的中国企业家可以将货运到美国,回国时把在中国可以利用的美国废物运回中国。这是不需要利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而近来很多在中国成功的企业利用了先进技术。今天,中国具有的新技术水平尚不如美国,但利用新知识的能力比美国强。例如中国利用手机做各种移动端交易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中国人能够利用先进技术,其中一个原因是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受到高等教育后回国工作,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今年10月我在北京住了约20天,发现不少从美国回国的留学生,利用从美国学到的先进技术回国创办了新的企业。

北京之行也使我考虑,将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与美国的比较。我的结论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如中国。

原因是,美国人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的苦干。美国人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平均,人们的贫富差异、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不像中国这样存在大的波动可能。美国人对金钱也没有像中国人这么看得重,生活与干事的速度不像中国人这么快。拼命去干活的人没有中国多。

总之,如果美国人不像中国人这样尽力致富,经济发展便不会像中国的发展这么快。美国人民便没有像中国人民那样具有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会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超过美国。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