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陆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大趋势
点击:  作者:陆挺    来源: 企业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5-10-31 11:02:27

 

       【核心提示】未来十年内我国GDP增速降到4%左右,主要原因有两点:1.人口和劳动力加速恶化,2.投资收益率不断降低;我国的投资增速下行幅度可能会超出之前大家的估计;储蓄和消费的趋势变化: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消费增速开始超越投资增速,是必然的趋势;我国的大城市化是必然趋势;从地理区域上来讲,东部的大城市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较高;企业利润和企业生存状态的变化:增长的推动力会发生很大变化,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不代表企业利润增速也会下降。

 1.jpg

以下是陆挺精彩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友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谈中国经济的趋势。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93级经济学院的本科和97级的硕士,后来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读博士,之后加入了在香港的美林亚太区总部做宏观经济研究。今年5月份时我离开了美林,回国加入了华泰证券。我现在负责华泰的研究和机构销售工作,同时兼任华泰的首席经济学家。

 

今天这个场合,面对这么多人讲话,找个话题切入点很难。为什么?我总结了一下,经济学家在公众场合的讲话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如果台下官员比较多的话就批评下政府,然后呼吁改革;还有一类是我们券商经常做的工作,就是跟大家讲讲目前宏观形势如何如何,股市是跌还是涨。但是今天台下,除了少数几位领导之外,基本上都是企业家,所以跟大家讲改革有点扯的太远了,炒股票又有点太俗了,那么讲什么呢?我仔细想了想,就硬着头皮跟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我们中国经济在未来的5-10年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大趋势。其实对很多问题我也没有答案,所以也算是抛出来一些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

 

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北大一些教授争论也比较多的,就是关于未来中国增长潜力的问题。现在来看,未来几年GDP增速保八是不可能了。现在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接下来又要开五中全会,所以大家又在讨论保七行不行?我今天的开场白,就是保七可能性也不大。在座各位作为企业家和创业者,首先要理性面对中国增长的大局。在我看来,未来十年,保七保不了,保六保不了,保五保不了。但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10年内我国GDP增速到4%左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经济学人对未来GDP增速过度乐观?我想一个原因是拿我们和台湾、香港、韩国、日本等地理文化接近的经济体来比较。从历史数据来看,韩国和日本的人均GDP是美国20%的时候,之后还有10-20年的8%左右的高速增长。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恰好在美国的20%左右,为什么我们后面可能没有韩国、日本那样的10-20年的高速增长呢?

 

第一个原因在人口和劳动力方面。我国在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间维持了年均9-10%的增速。高增长的原因,首先是改革推动了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带来高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时,开放把中国制造业推向全球,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各种资源被充分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现在我国劳动力供给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从70年代末开始的计划生育以及之后的高速经济增长,导致目前我们人口结构快速恶化。我这里列了一个图, 14岁以下的小孩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1982年左右的30%,到现在只有16%。和世界各国相比,这个比例是极低的。这表明未来十年我国年轻劳动力的供应会处于一个加速恶化的状态。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老龄化程度也上升得很快。可以说,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比许多发达国家还要糟糕,用人口危机来描述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一点也不为过。

 

经济增速下降第二个原因是投资收益率不断降低。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当我们国家没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情况下,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有较高的回报。今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回报相当低。第三个原因在资源约束方面。人类历史上像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世界排名第二但有保持较高增速的,历史上罕见。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已经消耗世界上百分之四五十的像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的原材料,所以我们的快速增长不仅仅受制于本国人口和资源,也受制于全球的资源。最后一个原因,我们在制度改革方面,在效率提高方面,上面能够给这个国家提供的经济增长动力越来越小,原因也许未必那么复杂,可能就是之前比较容易的改掉了,比较难改的又碰到各种各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这个过程中间也影响国家改革的速度。所以把各种因素加起来,我觉得我们要对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

 2.jpg

我要讲的第二个大趋势是我国的投资增速下行幅度可能会超出之前大家的估计。我想大家从去年开始已经能够感受到实体经济的疲软。水泥产量能较为真实的反映投资增速,现在已经是负增长了。过去一年,尤其是过去一两个月,大宗商品价格的爆跌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投资增速的急剧放缓。为什么我国未来的投资增速下跌幅度超出大家的预期?我想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我国在过去二十年已经做了大量投资,有些设施已经接近饱和。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搞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实际上最后投资数额远不止4万亿,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前透支了很多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在铁路、公路、港口、高速公路方面。第二个原因在房地产投资方面,过去五六年的高速增长也透支了后面的需求,近一两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在新开工和完工面积的指标上已经到达顶峰。

 

即使接下来有很多增长措施,即使我们的官员积极作为,想看到明显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接下来不需要投资,只是说投资高增长已经很难保证,未来5-10年,我们应该接受个位数的投资增长速度。我们国家还需要做很多投资,尤其在城市的地下管网这一块还要做很多投资,但是要维持高速增长很困难。

 

这里我顺便讲一下大宗商品价格。从2012年前的十来年,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飙升,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高速的投资增长。这个速度和规模在人类历史上大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说,如果我们接下来需求下来了,但全球供给也下行,那大宗商品价格也不会下跌。问题是在于当我国需求上升时,全球大宗商品供应商都有非常乐观的预期,从巴西到澳大利亚那些矿业大佬们,包括国内生产煤炭、钢铁的企业,都累积了大量的过剩产能。

 

大宗商品需求下降还有一个因素,了解这个因素对接下来考察中国经济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接下来5-10年里面我国名义的投资水平还不错,还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是我国对各种大宗商品的需求明显可能会明显低于名义的投资增速。就像刚才我给大家看的图,我们现在水泥的需求是负增长,但是我国今年投资增速是10%左右。照理说这两个数字应该较为接近,所以怎么才能解释这个差别?我想这中间除了数据质量可能有问题以外,一个关键原因是我国投资中使用的大宗商品以外资源,如人力和机器设备等的比例越来越高。十年前我国要建条高速公路时,主要的成本在大宗商品的使用,现在我们做地下管网,大部分的成本可能来自于机器设备、来自于人力、来自于设计等方面。

 

我讲的第三个主题是关于储蓄和消费的。接下来我国GDP中消费的比例会上升,尤其是在服务业方面,如电影、动漫和在网络上的支出。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消费增速开始超越投资增速,是必然的趋势,原因有五个。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大规模的投资对国家来讲也许在一段时间内是亏本的,但我国在过去十几年中高速公路和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建设,大幅推动了汽车消费和旅游的发展。二是财富累积,即使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是大家别太担心,4-5%的增速还是体面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有财富累积就会有更多的消费,尤其是比较高端的消费。三是人口结构在改变。一方面,老龄化,储蓄就少了,消费相对就多了。另一方面,新生代已经有大量的房地产,相对于他们的父辈而言,他们不需要在这方面再花更多的钱,他们的收入会更多用在比较中高端的消费上。四是收入差距缩小。九十年代开始直至2010年左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过去几年由于劳动力供需结构改变,居民收入差距在减小,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较快上升,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这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消费水平。第五个原因,和基建的成就也相关,是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家知道印度要搞互联网+”,他们的IT很厉害,最起码不必我国差。但他们能不能搞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我看很困难,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太差,贫富差距也比中国厉害,使得消费能力不如中国这样可以把市场渗透到社会百分之八九十人群中间去。

 

但值得提醒的是,消费上升的故事没有到此结束。应该看到,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有些方面的消费的增速也在快速下行。比方说我国的肉食消费量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增长了,但我国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支出每年还是以15%20%左右速度的增长。未来十年,我预计我国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支出会从目前GDP6%上升到10%以上。

 

我要讲的第四个问题是关于城市化的,核心观点是我国的大城市化是必然趋势。这几年有关城市化争论比较多。有关城镇化,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未来要更多的关注中小城镇发展,要建设新农村;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大城市会成为中国未来的主流。我判断,尽管我国政策或多或少的支持中小城市城镇和新农村的发展,但人口仍然会进一步地向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一线城市集中。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全球最近的现象,我想中国也不会是个例外。一个月前我去美国硅谷学习考察。我对那边比较熟悉,因为我在那边生活学习了6年,我读书时那些创业者都在哪里办企业?都是在旧金山湾区南边郊区,基本上在小镇里和乡下。现在呢?现在的硅谷,和我读书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旧金山市区创业,如最近炙手可热的共享经济的代表Airbnb Uber。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原来大家以为在互联网时代创业,在家里上上网做个宅男宅女就可以了?但事实不是如此,新一代的创业精英人才在城市里面扎堆,这次硅谷调研我们看到旧金山市区发展出了几个最好最热门的几个孵化器。我相信中国也是一样,大部分创业者最后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几个大都市,就业在这几个大都市也最容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用经济学解释是人力资本有外溢效益。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由创新驱动,城市的力量就会越来越体现出来。我预测未来大部分人口会向中国的一些省会城市,尤其省会城市中的一些大城市来聚集。未来中国许多村庄和中小城镇会空心化。我国在过去30年有高速的经济增长,但可惜的是,高增长中累积的很多财富未必变成未来可用的财富。我国直到2007年农村盖房的面积超过城里,而今天到农村去看看,很多是空房。再过10年,大家会看到更多在乡村和中小小城镇的空房。

 

关于大趋势,我要讲的下一个问题是从地理区域上来讲,未来中国增长的龙头在什么地方?2006年我刚加入这个证券这个行业的时候,经常带海外投资者去国内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城市做调研,因为那里的GDP增速最快。今天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增长速度还是很快,但增速已从高位下跌很多了。最近几年哪些地方的经济增速较为稳定? 是东部的一些城市和其周围地区。这背后原因是什么?在中西部过去10年高速增长靠的主要是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和资源采掘,最近东三省那边的经济都快接近零增长了,人口还在不断在流失。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依赖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的建设、工厂的建设,因此要使用大量的大宗商品和能源,从而使得我国东北和西北的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快速发展。在我国经济开始以创新作为动力之后,东部的一些大城市的优势又能体现出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较高。

 

我讲的大趋势的最后一条,是关于企业利润和企业生存状态的。很多人都会问,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企业利润增速是否也会下降?我认为不一定。一个简单的原因,经济结构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表现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和区域增长结构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增长的推动力会发生很大变化。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来自于投资,背后是大量低端的、可以被轻而易举拷贝的企业,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企业数量的增长来实现的。比如温州一开始只有几个打火机厂,最高峰的时候有4000多家。在这种生态下,整个地区有高速的GDP增长,但企业很快会面临根本没钱可赚的情况。现在企业的生态正在发生变化。《从零到一》这本书给大家最深刻的观点就是,对企业家而言,能创造建立不可被拷贝的,能在一段时间里面维持垄断地位的企业,才是有价值的。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在很多行业里面,在创新驱动的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不容易被模仿,门槛会越来越高,因为更多的创业是来自于你的专利、窍门和技术。

 

最后我讲讲经济在短期的波动。今年会怎么样?接下来经济会复苏吗?我认为经济接下来一两个季度还是很难复苏,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我们之前人民币的升值太多了,过去一年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没怎么动,但因为美元大幅升值,使人民币对其一篮子货币升值了大概14%左右,导致我国今年出口迄今为止同比下跌1.9个百分点。第二个原因是股灾导致金融业对GDP增速的贡献明显下降,股灾也对直接融资有较大打击。三是由于官员不作为对经济尤其是投资的影响,这个不作为现象在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当然,我觉得复苏的希望是有的。最近一些领导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比如中财办主任刘鹤最近几次讲到一定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一定要提升企业家的信心。中央领导也提出要允许地方政府官员在落实改革方面进行差别化的探索,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我认为这些话都有深刻的含义。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陆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大趋势

    2015-10-31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