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这本应该是所有教师充满喜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日子。但与往年一样,在教师节临近到来时,各地的媒体版面上,都在讨论教师节送礼的话题,这“活生生”把教师节变成了“教师劫”,令很多教师都感慨,这哪是过节,而是“过堂”,不愿过什么教师节。
说实在的,这种讨论,对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并无多大益处,也模糊了教师节应有的焦点。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当前更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待遇和权利问题。待遇和权利不解决,我国的教师节,就将一直在送礼这类话题上纠结 。
客观而言,随着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但是,必须注意到,我国还有一大批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待遇还偏低,不少地方政府,没有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不得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保障教师的待遇。最近几年来,多地曝出教师停课讨薪的群体性事件,这警示我国教师的待遇问题远没有解决。
在今年教师节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兴学育才作为为政之先,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发展,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我们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向教师队伍倾斜的政策不会变,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不动摇。这是很重要的。但如何确保教育投入不减,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有必要成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制订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拨款,而不能就由政府部门说了算,教育拨款就由政府主导,会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拨款可能不到位,二是拨款没有用到发展教育的刀刃上。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直到2012年才达到GDP的4%,在教育经费使用中,存在制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被挤占、挪用,甚至被侵吞的腐败问题,就源于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拨款、使用经费的机制。
权利问题,则是关系到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专业发展的又一大问题。今年教师节前,国家还发布了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进行改革的意见,这被舆论认为是给广大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送上了一个“大礼包”,一些媒体解读,根据改革意见,今后农村小学教师也可评相当于大学教授的正高职称。这从理论上讲没错,但能否真让农村教师获得实惠,还有待观察。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中,长期来存在高级职称“被行政领导垄断”和“被城市学校教师垄断”的问题,原因在于,评价标准不科学,存在重论文、重学历的倾向,以及评价机制不合理,是由行政部门主导评审,导致职称评审中存在潜规则,滋生“跑要”、送礼现象——这种送礼现象,其实和时下讨论的家长给教师长送礼问题一样,指向同一个问题:在当前的办学中,家长和教师都没有维护自身权利的健全渠道。
如果对教师的评价实行专业同行评价,不是由行政主导考核,当教师遭遇不公评价,可通过教师委员会申诉、听证、调查、处理,教师就不会围着功利的评职称的指标转,更进一步说,假如学校办学摆脱行政治校,实行教育家办学,根本就不会存在职称评审这种行政管理、评价人才的做法——职称评审从本质上就是对教师进行行政化的管理和评价,而不是基于职务对教师进行招聘、使用和管理。这样的办学环境,才能尊重教师的教育自主权,从而让教师有职业荣誉感。目前的调查显示,我国教师都面临很大的压力,而压力主要来自于非教育的行政方面,包括应对没完没了的行政评审、评比,有时还会在学校领导的要求下弄虚作假。
家长的焦虑——拿送礼来说,就一直考虑要不要送,送多少,担心不送或少送会影响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则源于学校里没有家长委员会这一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和评价的机构,或者有,却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如果有家长委员会,那么,当学生遭遇教师的歧视性对待时,家长就会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申诉,由家长委员会进行调查,并把教师的行为告诉教师委员会,再由教师委员会依规定调查、处理,这就让学校治理变得有序,教师和学生的权利都得到保障。
以上这些都属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容。概而言之,要让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政府的作为在于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给学校发展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应该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让学校办学摆脱行政治理,建立并发挥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这样才有好教师,好教育。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