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19时04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老搭档,新“肚量”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三乙火箭是一型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
对于长三甲系列火箭来说,此次卫星发射采用的“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已是“老搭档”了。2015年,由长三乙火箭发射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用的就是“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
此次发射中,这对“老搭档”有了新使命——开启我国卫星通信的“高通量”时代。据了解,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的“肚量”更大,其通信总容量是以往的10倍左右,可以让人们在飞机、高铁上更加流畅地接入互联网,意义非凡。
“低温动脉”有备无患更可靠
长三甲系列火箭主任设计师胡炜介绍,这次发射既是我国高通量卫星的首发,也是一次典型的商业发射。作为我国商业发射的主力,也作为一个成熟型号,长三乙火箭的可靠性持续提高,为我国开拓商业发射市场提供稳定的支撑。
“除了在制造、测试、发射的过程中,把关越来越严格,这次执行任务的长三乙火箭在设计上也有新改进。”胡炜说,长三乙火箭的三子级采用了低温燃料,它的增压输送系统负责把燃料送到发动机、保持贮箱压力,相当于“动脉”,很复杂,也很关键。其中,一些关键点会直接影响到任务成败。在这次发射的火箭上,设计人员为三子级增压输送系统的一些关键点增加了备份,做到有备无患。
发射前操作人员将更早到达安全区
在完成好发射任务的同时,长三乙火箭试验队还有一项任务——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协调发射前无人值守的相关技术改进问题。“发射前夕,火箭已完成燃料加注,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发射前,火箭周边的操作人员撤离得越早,安全性越好。”胡炜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型号队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近年来的高密度发射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进一步提高发射前人员安全性的方案,包括改进硬件设施以实现远程控制、优化射前流程将发射前的部分操作动作提前等等。“硬件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地面设备上,这次已经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技术对接上达成了一致,在此后的发射中,我们会逐步完成各项改进工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发射前1小时无人值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 在飞机、高铁上网更便捷
2017-04-14•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