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新闻热点 > 阅读信息
“战场版”军人保障卡:我军军人保障标识牌全面试验试用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7-02-23 10:43:20

 

       军报记者221日报道,我军军人保障标识牌在陆军某部试验试用基础上,在海军、空军、火箭军等13支各类型部队展开全面试验试用,进一步检验各项战技术指标,论证不同环境的应用模式、平时和战时应用的组织模式以及拓展应用功能需求。这是我军加速与国际接轨、加快后勤保障大系统建设的实际举措。

军人身份牌历史

外军军人身份牌示例

回望世界战争史,军人身份牌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就在部队中开始配发了。当时的身份牌非常简单,只是一个小纸牌,上面写着携带者所属部队的番号及本人姓名。虽然这种身份牌质地粗糙,并且作用单一,但它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军人佩带身份牌的先河。

二战以来,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军队相继配发不同样式的军人身份识别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国军队已在探索改进传统军人身份识别牌,着手加装磁条、条形码和微型芯片,增加指纹、面相、DNA和医疗史等详细信息,更好地服务战伤救护、遗骸确认和平时管理。

2011年我军推广应用军人保障卡,建立起军队人员“依卡管理、凭卡供应”的新型保障模式,对推动精确保障、精细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军人保障卡主要用于平时,战时保障能力相对较弱。2013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后勤保障部启动军人标识牌研制工作,经过2年多的技术攻关、联合研制和在陆军部队小范围试用,目前已完成相关产品的研制和联调联试。

从我军未来战场环境的复杂性、残酷性和应对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看,加快研制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人保障标识牌,对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军人保障卡向战场应用延伸,加速后勤保障大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标识牌自述

▲军人标识牌主牌及无源副牌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保障标识牌,出生于2011年,那时候叫“军人保障卡”,现在咱升级改名了,家族也壮大起来,新成员小巧耐用,不仅兼顾平时,更适合战场环境下佩戴使用。

我主要由主牌和副牌两大类构成,主牌为金属材质,具有抗爆破冲击和耐高温等特性,表面蚀刻人员姓名、血型、保障号等基本信息,背面蚀刻二维码支持快速光学识读,可以作为佩戴者的身份标识。

副牌又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无源副牌内置射频芯片,存储人员基本属性、保障数据、指纹特征和数字证书等,支持面向个人的身份识别、供应保障等多种应用,不仅与军人保障卡保持技术体制兼容,还增加了战时电子伤票存储功能,更加强调向实战化聚焦。有源副牌含有射频芯片,以及通信、定位、体征监测和其他传感模块,主要考虑腕带式佩戴方式,除具备无源副牌基本功能外,还支持定位、授时、无线通信、运动、方位、心率、体温、高度、气压等多样化功能,满足平战时人员佩戴使用要求。

▲腕带式有源副牌

主牌和副牌可以根据军兵种人员岗位职能特点,或结合作战样式以及非战场军事行动任务组合配发。我还配有专门识读设备,用于读写牌内各类信息,分为固定式和手持式两种。手持式用于野外机动、单兵携带场合或配发分队指挥员使用,可通过无线、北斗或接入电台等多种方式,实现与战术后方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

7.jpg

▲手持式识读设备

我作为战术后勤保障需求感知的前端,不仅兼容军人保障卡平时各项应用功能,还可以在战时感知人员伤亡位置、时间与伤情,为制定医疗支援优先顺序、后送程序提供信息保障。可以感知战场军用物资、弹药消耗数量和装备器材损害信息,为制定战斗勤务支援补给程序、装备器材调整更换与维修优先顺序提供信息保障。特殊情况下,运用我提供的搜寻定位功能,还可以实现在一定战场范围内的人员搜寻,为及时发现救治伤员争取时间。

权威访谈

构建我军特色军人保障标识牌

【专访对象】军委后勤保障部综合计划局负责人

记者:研制我军军人保障标识牌系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负责人:按照“系统整体设计、体系建设,数据一人一数、一数一源,标牌实用多能、安全便携,应用立足保障、兼顾管理”的原则,重点设计研制军人保障标识牌、识读设备和管理软件,集成融合相关指挥保障信息系统,扩充完善军人保障卡数据库,配套修订相关法规制度。

一是研制军人保障标识牌。借鉴外军身份识别牌优长,充分考虑未来战场环境和保障管理需要,采用先进实用新材料和智能芯片技术,按照军队密码保密体制,研制集军人保障卡、电子伤票、身份标识等应用于一体的标识牌,成为我军军人平战时辨别身份的重要标识。

二是扩充军队人员基础数据库。以军人保障标识牌实际应用为牵引,以军人保障卡现有后台数据库为基础,统筹考虑战时衣、食、救、住、行需求,以及参战实力统计、战斗减员、伤亡抚恤等需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数据目录体系和标准规范,充实数据内容,逐步形成军队人员基础数据库。

三是研发军人保障标识牌信息系统。遵循全军信息系统建设技术体制,以军人保障卡系统为主体,增加战时需求感知、实力管理、救治搜寻、体征监测、信息服务等功能,研制相关系统,衔接贯通后勤供应保障和作战指挥信息系统,构建军人保障标识牌应用管理软件体系。

四是制定军人保障标识牌配套制度。研究制定军人保障标识牌制作发放、使用管理、勤务保障等制度,完善战备训练、作战保障、部队管理等规定,健全数据更新、网络联通、系统运维、安全防护等措施,形成“建、用、训、管”一体的制度机制。

记者:我军军人保障标识牌基本功能定位是什么?

负责人:设计上重点突出6种功能:

一是保留了军人保障卡“依卡管理、凭卡供应”的功能。

二是身份认证与人员全域管理,记录个人指纹和部职别等信息,能够识别军人身份、有效防范假军人,拓展重要场所、特殊人群等管理功能。

三是保障需求感知,准确统计各类参战人员数量、类别、位置等动态信息,快速掌握衣、食、救、住、行等保障需求,为筹划实施战场精确保障提供实时数据。

四是战场人员呼救、搜索、救治,在一定的范围内具备呼救和搜索功能,实时采集、存储和传输电子伤票信息,提供生命体征监测手段,并通过牌牌记录的血型、过敏史、医疗史等信息,为野战用药、输血、输液和战场救治提供信息支持。

五是遗骸辨认,通过记录个人姓名、军人保障号和生物特征信息,能够准确辨认遗体、确认遗骸,为安置和抚恤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六是保障业务协同,以军人保障标识牌为基础,构建以人员保障为主线的共享、协作、互通保障模式。

记者:在陆军某部试验试用取得哪些成果?

负责人:20154月,组织军人保障标识牌原型系统在陆军某部试验试用,军地有关科研单位和试验部队共同研究制定了《军人保障标识牌部队试验试用大纲》。

测试任务部队展开主牌、无源副牌、有源副牌、手持机等设备的测试,检验佩戴标识牌进行装备操作和体能训练时的舒适性、安全性,利用训练基地复杂电磁环境,测试不同条件下标识牌电子特性,检验佩戴标识牌对电台(或无线)、有线、报话等专业训练的影响;组织实战环境下标识牌基本性能测试,测试系统耐严寒、耐高温、耐潮湿等特性;通过战术演练行动,为研制改进和总体方案完善提供实践数据。

记者:这次组织在海军、空军、火箭军部队展开全面试验试用有哪些重点?

负责人:一是试勤务应用。论证牌的搜救功能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论证军人保障标识牌“一号”“一窗”“一网”服务保障模式,解决军人保障标识牌身份认证、持牌保障和后勤虚拟专网应用等问题。

二是试数据建设。认真记录采集、汇总分析各种试验数据,科学界定系统功能性能,深入研究军队人员供应保障大数据建设特点规律,特别是研究论证战时人员数据采集、汇总、分享、管理和使用等问题。

三是试技术实现。认真验证军人保障标识牌的适用性,使之成为官兵愿意戴、喜欢戴、美观实用的产品;认真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可靠性,满足日常保障、支持战场应用。

四是试制度机制。梳理军人保障标识牌申领、发放、使用、管理的机制流程,为建立军人保障标识牌服务体系、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供依据。

记者:“一号”“一窗”“一网”服务保障模式有哪些具体内容?

负责人:“一号”服务,就是利用军人保障标识牌号码唯一的、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作为军队人员保障唯一标识,构建保障人员身份认证系统,记录管理人员服务保障信息,实现各类保障“一号式”服务,满足跨部门、跨军种、跨区域、跨军地的互识共享。

“一窗”受理,就是通过构建统一的、分层管理的人员基础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为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数据校验核对、互通信息、业务协同提供平台,建立共享互通协作的保障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形成高效军人保障服务体系。

“一网”通办,就是在后勤虚拟专网上,构建军人保障标识牌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统一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军队人员供应保障提供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便捷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试点见闻

▲战场通过手持终端精准定位伤员位置。摄影:李书进

▲卫生员通过军人标识牌精准定位伤员位置。摄影:李书进

▲医护人员迅速作用手持终端查验伤员信息。摄影:李书进

▲演练现场,医护人员通过军人标识牌精准施救。摄影:李书进

标识牌来了,“李云龙”笑了

【试用单位】陆军第27集团军某旅

官兵受伤后可以“一键呼救”

随着信号弹升空,第27集团军某旅冬训场上,一场野战救护演练拉开序幕。随队卫生员杨雪凡拿出一部手持机,打开定位程序,密切关注前方发来的呼救信号

突然,一阵急促的“滴滴”声响起,杨雪凡手持机的地图上出现闪烁的红点。循着定位方向,他背着战场救护包快速跃进,十几分钟后找到腿部“受伤”的下士石凯,立即对其展开清理包扎。

包扎完毕后,杨雪凡从石凯怀中拉出他的标识牌,用手持机一扫,石凯的个人信息立即在屏幕上弹了出来。他将受伤时间、地点、受伤部位等信息录入到手持机中,并同步写入标识牌中。

“较之以前,战场救护效率大幅提升。”该旅保障部部长李学峰介绍说,以往搜救演练,伤员都是通过对讲机或呼喊报告位置呼救,报告的也是概略位置。在伤情较重、地形陌生的情况下,伤员若无法报告所在位置,搜救工作就不能精确定位,把宝贵的抢救时间浪费在了搜寻上。

军人保障标识牌试用后,官兵在战场上有了自己的救生“定位牌”。记者了解到,军人保障标识牌系统共由主牌、有源副牌、无源副牌和应用系统组成。主牌和无源副牌由金属牌构成,上面刻有所属人的姓名、军衔、血型、编号;副牌内含芯片,可存储读取持有人身份等救治信息。有源副牌类似一块腕表,可以测量心律,发送呼救信号和所需补充物资信息;军人保障标识牌应用系统是一部类似手机的手持机,可以接收定位呼救信号。

精准定位的同时,军人保障标识牌应用系统还能精确收发急救物资信息。演练中,下士郝宇忠“腹部中弹”无法行动。只见他轻轻一点有源副牌的呼救按钮,并在携带药品物资中输入一副担架。很快,卫生员杨雪凡带着两名战士赶来,剪开迷彩服、止血清创、支开担架,直接将郝宇忠放上担架向后方抬去。

手术台多了“场外指导”

14.jpg

▲官兵佩戴军人标识牌。摄影:李书进

郝宇忠被送到伤员集中点后,军医汤金波拿出手持机对着他的副牌一扫,“伤病信息”立刻出现在手持机屏幕上:腹部中弹出血、B型血、青霉素过敏史……汤军医立即让人把他抬上手术台展开抢救。

演练间隙,汤军医对记者说,军人保障标识牌中存储了持有人的电子伤票,只需一扫,就能知道伤情病历信息,救治的针对性更强、时间更节省。

方寸之间,便捷尽显。巴掌大的手持机主屏幕上,有“伤票填写”“信息统计”“伤票传输”等按钮。点击“伤票填写”按钮,系统自动弹出填写菜单,伤型伤类、并发症、战场急救记录、受伤信息登记全部弹出,填写起来十分方便。

电子伤票融入军人保障标识牌,让卫勤保障融入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战争年代,我军的伤票就是一张纸,容易因笔迹潦草、折叠磨损、雨水浸蚀而无法辨认。20世纪90年代初,我军开始研制电子伤票系统,纸质伤票从一张手填表变成了一张可扫描的“答题卡”,但每次使用仍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并且不能弯折。

该旅十连四级军士长唐博告诉记者,以前演练时,伤票很容易在跑动时弄皱弄丢。新一代的电子伤票信息被录入了无源副牌,记录方便、信息完善、易于分类,只需用手持机感应扫描,就能读出数据、输入伤情,避免了传统纸质伤票带来的信息缺损、数据丢失、救治机构间信息传递错误等问题。

前后方实现“无缝对接”

官兵佩戴军人标识牌。摄影:李书进

以往,伤病员到达后方医疗机构,由于没有预先通知和准备,往往只能现场检查、分类后才能救治,容易贻误病情。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作战中负伤,被大家抬着一路冲到医院,却因为医生不知病情、接诊速度慢,他的部下大发雷霆,甚至大呼“要枪毙人”。

如今有了标识牌,“李云龙”笑了。此次救护演练,尽管伤员伤病情不同,但后送救治都预有准备——

腿部受伤的石凯,在伤员集中点被“确诊”为粉碎性骨折。经过军医简单包扎,后方指挥所派弹药车司机将他送到后方救治机构。记者跟随车辆到达救护所,只见床位早已准备好,医生查看了标识牌上的姓名,确认后直接将他推进了核磁共振治疗室。

腹腔出血的郝宇忠,在手术止血后,汤军医呼叫救护车将他和另外两个“重伤员”送往后方救护所。刚刚到达,就有护士主动迎上去,把他直接拉到手术台上。

该旅卫生队副队长曹鹏告诉记者,这些变化都源于伤员信息的提前传递。军人保障标识牌系统融入战术互联网后,伤员个人数据、伤情和救护措施等信息,可以在营连、旅团及远程医疗单位三级救治体系之间实时共享。在伤员还未到达后方救护所时,前方医护人员就可将伤员的相关信息通过手持机发送给后方医院。

后方医院可根据前方传回的信息,在伤员未到达时,提前准备床位、手术室、医生。伤员到达后,通过读取无源副牌实现快速分类、快速救治,实现了前后方救治机构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战场救护能力。

战场呼唤更多“标识牌”

军人保障标识牌个头不大,但是其研制推广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它不仅增强了军人荣誉感、责任感、身份认同感,更代表着战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新进步,解决了战场伤员救治中发现、登记、运输、分类、救治等诸多难题。

未来战场呼唤更多“标识牌”。油料、军交等战场后勤其他领域,添上信息化之翼后也能实现保障效能倍增:比如后方根据战车油箱上“标识牌”的反馈,准确掌握战车位置以及所需油料种类、数量,在战车即将缺油时送达;运输车队上的“标识牌”根据送达单位的位置变化,自动分析战场态势,为车队推荐最佳行进路线……

“标识牌”进入后勤保障领域,也会带来诸多新挑战:一是安全性的问题,如果敌人捡到或者破解我方“标识牌”,通过它发出保障信号,如果没有能力辨别真伪,后果可想而知;另外,“标识牌”会发出电磁波,也增加了战场被敌发现风险。二是系统兼容问题,后勤各领域“标识牌”不仅需要横向融合,也要加强与军事、政工等领域“标识牌”的纵向融合,确保能在统一的平台上高效有序运行。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