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26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又有一个泡沫破灭了,此次的主角是国债,连续上涨约3年的中国国债市场最近开始暴跌。虽然美国加息等外部因素也比较大,但国海证券公司前员工的非法交易和损失的曝光加速了市场崩塌,根据中国政府“治理泡沫”的行动,市场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假章门”引爆国债下跌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23日报道,导火索是12月15日总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海证券通过上市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声明。国海根据部分媒体的报道对公司内部进行调查,发现了两名前员工的违法行为。报道的标题是《债市下跌引发华龙证券5亿违约,国海证券一负责人失联》。
报道称,国海债券部门的前高管们伪造公司印章,在没有获得公司批准的情况下,与其他金融机构多次进行了债券交易。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后,受美国的加息和中国经济复苏的影响,交易对象临时寄存的债券产生了损失。据媒体报道,参与交易的银行和证券公司超过20家,交易规模合计达100亿~200亿元,损失将近10亿元。
国海15日起停止了自家股票的买卖。表示要对前员工提起刑事诉讼,但在召集交易对象举行的会议上突然改变了态度,表示没有对公司印章的真假进行辨别也有责任。国海如果不退钱,损失可能会扩散到整个金融系统,金融机构也许会抛售手头的债券。基于这种恐慌感,市场纷纷抛售国债。10年期债券收益率16日超过了3.4%,涨到了1年零4个月以来的水平(价格下跌),仅2天涨幅就达到近0.3%。
未从股市暴跌中学到经验
问题在于,据日资证券公司调查负责人称,国海前员工伪造印章进行的“代持”交易“在中国证券行业是经常耳闻的方法”。内容就是认为国债行情会持续上涨的国海负责人在市场上买入国债,以此为担保从A银行贷款。利用贷款的资金再买入国债,作为担保寄存在B证券,然后再贷款买入国债,一直这样重复。
代持与在一定期限交换现金和国债的债券借贷交易相似,在中国是合法的。但是国海违反公司的规定过度加杠杆,使持有资金出现膨胀。不少观点认为从事灰色交易的不仅仅只有国海,有观点指出,这是导致10年期国债利率从2013年底的接近5%降低至今年10月的2.6%左右(创历史新低)的债券泡沫的主要原因。
报道称,说起举债投资,2015年上半年之前股票市场上急剧膨胀的信用交易令人记忆犹新。之后因股市暴跌,信用交易结局凄惨,但是中国市场的相关人士似乎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总资产额在中国证券公司中排名30位左右的上市证券公司热衷于投机性极强的债券交易带来的冲击巨大。国海20日承认,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15日派出调查小组赴该公司调查。
捅破“泡沫”或为改善举措
报道称,中国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监管机构禁止保险公司恶意收购上市企业股份,限制导致资金外流的海外并购。政府一直对国债泡沫抱有强烈担忧,最近为了增加机构投资者的融资难度,引导短期金融市场的利率升高。
美国基金运营公司的基金经理认为,其目的是减少“使用短期筹措的资金投资流动性较差的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推进去杠杆”。回顾雷曼危机和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等曾经发生的金融危机,期限错配和高杠杆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间接原因。
报道称,从这种意义来说,也可以说此次国债行情急剧下跌是中国当局有意为之的改善泡沫体质的举措。
【延伸阅读】英媒:中国债务问题不会演变成危机 政府底牌很多
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28日发表了查尔斯·斯坦利证券公司首席全球战略师约翰·雷德伍德的题为《中国的情况要好于批评人士的描述》的文章称,担忧者又开始警告我们说,中国的借贷量太大了。如果用和评价发达世界一样的标准来评价中国,他们的看法或许就会不同了。中国的国债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40%,而邻国日本的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的6倍。
文章称,态度不友善的评论人士在观察中国时看的是一个宽泛得多的数字,也就是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加起来的借贷总量。用这种标准衡量的话,中国的借贷额相当于GDP的约250%。在全世界来看,这个数字并没有高得过分。
中国的家庭债务相当于GDP的40%,这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相比是低的。而且这部分债务也被以下两个因素抵消,即大量的家庭存款,以及贷款率相对于房价较低的传统。
文章称,真正高的是企业债,它相当于GDP的165%。其中最大一部分企业债是由国有企业持有的。通常国有银行或受国家控制的银行会向一家国有企业贷款。中国债务最令人担忧的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举债数额。
文章称,外界的担忧是中国利用贷款所进行的投资过多,现在它必须冲销掉其中的许多债务。目前有些销债行为已经在发生了。中国在这方面具有灵活性,因为这是国有机构欠其他国有机构的国内债务。中国可以选择以合理的速度冲销它,中国有关部门也可以在一个可能会很漫长的过程中,通过发行新钱来保持受影响银行的流动性。似乎中国不大可能过多、过快地减记债务或是在认定坏账时过于严格,这么做会让银行倒闭。
文章称,中国有一系列选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说那些债务不是坏账,因为国家可以为那些欠国家钱的国有企业撑腰并且帮助它们按期偿还债务。国家可以要求以国有银行可接受的速度来减记部分债务,它还可以对国有银行进行资产重组,以便它们可以承受更快的坏账认定速度。没人可以确定一笔债务是坏账,除非欠债方停止偿还。随着生意好转或是现金流增加,某些潜在的坏账可以变成良性负债。
文章称,和日本一样,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巨大的状况也持续了多年。结果,它并没有对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欠下大量的未偿贷款。中国的债务问题不大可能会引发一场货币危机,因为国家不需要急着找外汇来偿还债务。中国通过多年的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
文章称,中国政府在应对债务负担方面还没有亮出大多数底牌,因为它不会让债务负担演变为危机。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7月减持美国国债 降幅三年来最大
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 美媒称,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步削减其外汇储备以支持人民币汇率,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7月份降至三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17日报道,根据16日公布的美国财政部数据以及彭博新闻社收集的历史数据,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者,7月份共持有1.22万亿美元的国库券、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比上个月减少220亿美元,这是201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位列中国之后的第二大持有者日本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则增加69亿美元,至1.15万亿美元。
报道称,该数据与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形成对照,官方数据显示该国7月份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不过这一数字与2014年接近4万亿美元的峰值相比还是有了明显下降。中国8月份的外汇储备总额下降了大约160亿美元,降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延伸阅读】日媒:中国快速增持日本国债 实现分散投资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正在快速增持日本国债。2016年前八个月累计净增持达到约9万亿日元(约合5866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23日报道,这很可能是负责中国外汇储备的中国人民银行,出于美国加息的预期减持美国国债并将部分资金转而增持日本国债所致。
财务省的对内证券投资统计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对日本国内证券的投资净增加8.9万亿日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净增持的月份就开始增多,仅今年4月的净增持就超过3万亿日元。
增加的部分以证券投资为主,其中主要是偿还期在一年以下的短期国债。市场相关人士普遍认为,眼下中国资本已经流入了日本国债市场。
由于中国对于外债投资有着严格规定,针对日本的大部分证券投资都是由央行实施的。
对照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就可以轻松掌握中国资本的动向。今年前八个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骤减了约5万亿日元。于是形成了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增持日本国债的局面。
日生基础研究所高级经济师上野刚志认为,中国正在分散美元资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如果始于去年12月的美元加息势头继续,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很可能下滑。因此,容易出现减持动向。
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一直有削弱美元独大地位的想法。所以,按照日本总研研究员关辰一所说,中国自己本就有减持美元资产的意愿。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背景是因为资本外逃的担忧比去年夏天有所减弱。
对中国来说,除了分散投资目的地之外,增持日本国债也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今年以来,形成了中国能够以非常有利的条件将手里的美元兑换成日元的局面。即便投资日本的短期债券,也能够确保获得实际的利益。未来中国是否会继续大规模增持日本国债还不得而知。
市场普遍认为,年内美元加息的预期走强,但眼下还无法预测是否会在明年进一步加息。中国购入的日本国债以短期债为主,从而形成了能够灵活应对金融形势发生骤变的资金转移态势。
【延伸阅读】美媒看中国债券市场深层问题:监管碎片化 透明度不够
参考消息网9月10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建立一个更强健的债券市场。中国今年开放国内债券市场将有助实现这一目标,但如果中国希望打造一个可与发达经济体比肩的成熟市场,官员们必须解决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5日报道,这些问题包括监管碎片化、缺乏透明度,以及缺少应对风险的经验和基础设施。
报道称,难以取得进展的一个原因是,依据债券类型和交易场所的不同,中国债券市场由多个部门共同监管。
中国央行负责监管银行间债券市场,该市场的债券在国内所有债券中的占比超过90%,主要由中资银行进行交易。中国重要经济规划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负责审批国有企业发债。
与此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负责监管交易所债券市场,该市场的债券(包含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在国内所有债券中的占比为4%,主要由散户投资者进行交易。
报道称,而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SEC)是美国股市和公司债市场的唯一监管部门,而财政部公债局则负责监管美国国债。
分析师称,中国的债券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标准较低,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公司债市场处于初级阶段。杨铁成是总部位于伦敦的高纬绅律师事务所中国金融监管团队负责人,他认为中国债券市场的披露要求非常宽泛,不够具体,另外对披露要求的执行也不够严格。
上述三个债券监管机构之间的竞争有时也会激发创新,让市场成为企业更有效的融资渠道。
投资者认为,中国的债券市场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流程。
报道称,在今年境内债券违约事件增加之前,中国投资者一直认定政府会自动为债券提供担保,尤其是对国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行业。
杨铁成认为,过去即便是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有些投资者也不出席,或没有任何反馈,因为这些投资者认定总会有人偿付债务,违约不过是技术层面的事件。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债券市场要发展到能够合理定价风险的程度尚需时日。在成熟的市场中,投资者会按照债券的风险水平,要求最初发行债券的机构给予更高回报并提供担保。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债务风险被夸大 但需警惕日本式衰退
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正处于近年历史上最大的借贷狂潮之中。2015年,它的债务总额达到26.6万亿美元,大约是10年前的5倍,是该国经济总量的2.5倍多。这种巨大增长促使著名投资者索罗斯把中国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美国相比较。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9月8日报道,传统观点是快速增长的债务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它可能以几种方式发生。在希腊,罪魁祸首是政府,它累积了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债务。在美国,风险潜伏在银行和家庭财务方面。
报道称,在中国,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公司方面。中国最大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国有企业——是借入的主体。更高的债务意味着公司将不得不在支付利息和偿还方面投入更多,在投资和雇佣方面投入更少。这就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减少投资和雇佣方面的开支,会打击整体经济,损害企业的盈利,让还债变得愈发艰难。不良贷款会上升,银行放贷会被冻结,金融体系的信心会受到动摇,从而引发全面的银行业危机。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其影响可能扩散到世界各地。
中国债务是左右口袋倒腾的内债
另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堆积如山的债务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可怕。
汇丰银行(HSBC)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曲宏斌及其团队表示,中国的债务仅仅是该国金融系统的运营方式所带来的后果。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企业和家庭储蓄的资金比其他国家的企业和家庭多得多。这些资金汇聚在银行里,又变身为贷款,导致中国的债务水平居高不下。曲宏斌说,这些债务有储蓄做支撑,因此风险没有那么大。“有关中国的债务水平已达临界值,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被夸大了,”其团队在4月份写道。
其他一些人声称,中国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背书,因此不会构成太大威胁。许多贷款都源自国有银行,它们是中国大型国企的主要债权人。这意味着北京可以阻止银行把借款人逼得太狠,而且很有可能为金融体系提供支撑,以防发生自由程度更高的市场经济体可能遭遇的危机。
报道称,这些债务基本是内债,使得中国不太可能因为受境外问题的钳制而陷入危机。
经济学家忧中国陷入日本式衰退
不过,也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几乎总是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些经济学家称,中国即便逃过一场全面危机,也有可能无法逃脱不断攀升的债务造成的危害。他们担心中国或许会像日本那样陷入为期多年的衰退。自从日本在20多年前爆发银行业危机以来,其经济增长常常微乎其微,甚至出现过零增长。
就中国而言,类似的结果可能引发惨烈得多的问题,因为它会在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低很多的时候进入经济增长放缓的阶段。有迹象表明,中国的债务已经开始妨碍其经济进步了。中国银行加大了放贷力度,竭力刺激经济,但实际增长率并未加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经济得用越来越多的债务为其带来同等的经济成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8月的一份报告中就“下行风险提升”做出警告,称有必要采取“果断的行动”,降低经济对信贷的依赖,包括改组甚至关停负债过高的公司。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