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9月28日报道,英国反对党工党领袖杰瑞米·科尔宾曾表示,美国和英国诬陷本·拉登为911事件主谋,借机入侵阿富汗。
据《耶路撒冷邮报》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消息,早在2003年,科尔宾曾在一家名为《晨星报》的纸媒上发表文章称,美英诬陷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应为911恐怖袭击事件负责,并以此为借口出兵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
据悉,素有“激进左派”议员之称的科尔宾在9月12日当选工党领袖之前曾发表言论称,本·拉登没有经过审判就被杀害是一个“巨大悲剧”。但此番言论遭致广泛的批评。
延伸阅读:
活在80年代的政坛恐龙:科尔宾为何当选工党党魁
2015-09-23 16:15:56澎湃新闻
作者:张力
近日,英国工党选出了一位名叫科尔宾(Jeremy Corbyn)的“极左”党魁,在英国媒体上接连引起风波。
科尔宾甫一上任就提出了一连串颇为激进的施政纲领,包括终结通货紧缩政策,发行更多的钞票发给穷人,英国单方面解除核武,反对伊拉克战争,国有化铁路,重开煤矿等等。科尔宾的当选以及随后的言行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有人认为他像是一条活在80年代的政坛恐龙。
然而,要理解这一次科尔宾当选工党党魁的深层原因,则要从五年前工党的败选说起。
2010年的大选中,布朗领导的工党与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均未能在下院取得绝对多数席位,出现英国政治上少见的悬置国会(hung parliament)状态,而异军突起的自民党选择了与保守党组成联合政府,工党随之黯然失去执政地位。
布朗引咎辞职后,随之而来的党魁之争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对阵双方是老一代马克思理论家拉尔夫·米利班德(Ralph Miliband)的两个儿子,大卫·米利班德和爱德华·米利班德。虽说是兄弟,两人的政治倾向却有明显差异,哥哥大卫·米利班德是布莱尔的爱将,新工党路线(也自称为工党现代派)的党内右翼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在布莱尔-布朗时代担任外交大臣的要职;而弟弟爱德华·米利班德,政治立场相对更偏中左(但也不算是党内左翼),却较欠缺人格魅力,略显木讷拘谨。2010年的党魁竞选过程,本来是大卫·米利班德一路领先,但由于爱德华·米利班德获得工会的支持,在最后阶段反超赢得工党领导权,这也使得曾经被视为一代政治明星的大米利班德黯然告别英国政坛,长居美国,至今没有担任工党党内任何职务。
时间快进5年,到了今年5月份英国大选,小米利班德带领工党参加竞选失败,按惯例引咎辞职。这次的大选结果多少有点出人意料,直到选举结果揭晓的前一刻,英国国内各路分析师评论员仍然认为最后的结果将是再一次出现悬置国会,而在悬置国会的各种选项中,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工党与苏格兰民族党(SNP)联合执政。
最终的结果是:保守党在国会中取得绝对多数单独执政。当分析师评论员们捂着红肿的脸满地找眼镜,而工党则痛苦地踏上寻找灵魂(soul-searching)之路,甚至多少有点不知所措。一个典型例子是,在新的一届国会开始后,面对保守党敏感的福利削减提案,代理党魁哈曼一反工党的长期立场,竟主动放弃阵地,指导本党议员集体投弃权票(尽管如此,还是有近四分之一名议员坚持投下了反对票)。哈曼对此的解释说,她从大选的结果里看出,选民已经不信任工党的经济政策。照这种说法,难道工党是要通过认同保守党的经济政策来争取选民?如此混乱的思维,工党面临的危机可见一斑。
面对本党的混乱,聚集在布莱尔旗下的“新工党”分子认为是重新夺回工党领导权的绝佳机会。他们纷纷发文指责小米利班德的偏左政策取向是工党此次败选的主要原因,一时大有卷土重来、一雪前耻之势。但新工党派发力过早,且吃相难看,反而激起了工党普通选民的反感,认为他们的做派就像“忙着从尸体身上摘下珠宝的亲戚”。在本次党魁竞选中,他们派出了肯戴尔参选并不遗余力地为之摇旗呐喊,可惜肯戴尔在四名候选人中排名最末,得票不到科尔宾的十分之一。因此,本次科尔宾的当选同时也标志着纠缠工党多年的“新工党”路线也许要真正告一段落。
众所周知,在科尔宾宣布参选之初,几乎没有人重视他的存在。但到了后期,随着科尔宾的支持率一路高歌猛进,其他三位候选人逐渐将竞选活动的重点转移到了“我才是那个能击败科尔宾的人”之上。反对科尔宾的一方,经常强调科尔宾无法带领工党获得大选。常见的说法是“如果选择了科尔宾,工党将急速左转,将政治光谱中间地带(center ground)拱手让出”,又或者“如果选择了科尔宾,意味着工党将从反对党沦为抗议党,放弃执政的可能性”。但他们显然没有看到——也许更可能是假装看不到——科尔宾的两大优势:
首先,科尔宾吸引了大批对政治有强烈疏离感的年轻人加入工党或者成为工党支持者。自从科尔宾宣布参选以来,工党的党员、注册支持者、附属支持者增加了三倍之多。这个群体往往有强烈的反战反紧缩倾向,但却觉得威斯敏斯特的所有政党都无法代表自己(亦即“代表性的断裂”),因而参政意愿一直被压抑。科尔宾这样长期处于威斯敏斯特权力游戏以外的边缘角色(科尔宾1983年开始已经是下院议员,却从未进入任何一届工党内阁,可见其边缘程度),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而主流媒体对科尔宾的敌意进一步将这种希望激发为行动力:不久前有读者写信给《卫报》,表示自己60年代就开始读卫报,但由于该报对科尔宾的报道充满偏见,从今以后将拒绝再读《卫报》。这样一来,科尔宾的竞选成为了一场社会运动。
其次,科尔宾在苏格兰选民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苏格兰民族党虽然在一年前的独立公投中未能如愿以偿,但却也收获颇丰:其党员数目一路攀升,已经一跃而成为全英第三大政党。苏格兰的议席对工党至关重要,苏格兰人在历史上也多次出任工党党魁。苏格兰民族党的成功之处,在于成功地在一系列问题上将自己定位在工党的左侧,充分利用了苏格兰选民对威斯敏斯特政治精英的不信任,挖走了绝大多数原来的工党铁票。在今年五月的选举中,更是豪取59个苏格兰议席中的56席。某种意义上,在苏格兰的溃败直接决定了工党在五月的大选里不可能取胜。但科尔宾在过去几个月里证明了他在苏格兰的号召力,许多过去的工党支持者也流露出归队的情绪。有人戏言,比起司特珍(Nicola Sturgen,苏格兰民族党的党首),科尔宾能更快地让追随者填满一座讲堂。对于初尝大党滋味甚至摩拳擦掌准备推动第二次独立公投的苏格兰民族党而言,这自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对于工党,这意味着实实在在的选票和席位。另外,在五月的选举中,下层工党支持者也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英国独立党(UKIP),而民意调查发现,对这个群体而言,科尔宾的吸引力同样是最大的。
没有人会否认科尔宾是一个充满争议甚至会导致工党分裂的角色。但同样没人能否认,科尔宾为工党带来的能量是工党二十年来未曾见过的。从最初这一周的表现来看,科尔宾还在适应工党领袖的角色,在任命影子内阁阁员,拒绝唱英国国歌和应对媒体等问题上,甚至他的表现还有点笨拙。诚如卫报主笔Jonathan Freedland所言,科尔宾还需要学习如何成为整个工党的代表,而不是仅仅代表那个在后排呆了32年的老左派。
我们无法预测工党在下一届大选里的战绩,甚至无法肯定科尔宾会不会在大选前就被党内斗争逼下台。但可以肯定的是,将科尔宾扣上所谓“极左”的标签然后心满意足地等着看他的洋相,对我们理解这一近年来英国政治最重大的变化毫无帮助。至于那些还在固执于“科尔宾不可能带领工党执政”的人,可以省省了:他们也许忘了,当70年代撒切尔刚成为保守党党魁的时候,人们也是这么说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