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新闻热点 > 阅读信息
人文社科:从自说自话迈向自主创新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搜狐读书  发布时间:2015-09-09 08:56:59

 

    学术研究对意识形态有何担当?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如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怎样走向世界?近日,评价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最为核心的两个指标——“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和中国图书世界馆藏数据的相继发布为以上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从无法可依到有规可循

  长期以来,怎么评判社会科学成果优劣的问题常常存在自说自话的现象,甚至有人说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没有标准。之所以说没有标准也确实有其客观原因: 社科图书存在非定量化、非公式化的特征,评价社科图书工作量大、内容评价费时费力,学术界对一些问题存在非共识性特征等等。难道真的找不到学术研究的内在规律和标准了吗?为找到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标准,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者都在尝试,这其中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就是一名佼佼者。

  学术图书是学者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作者在写作论文过程中,经常会参考、引证大量图书文献(索引),哪本图书被人引用的多,哪本图书被人引用的少,是客观存在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研究者认为,如果能够建立一个足够大的数据纳入全部图书引文数据,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知道谁的书被引用的多,谁的书被引用的少,图书的优劣自见分晓,学术水平高低立见高下。为此,他们在原有的引文数据基础上,总结(1992年到2012)20年来国家、教育部及省级各类人文社科图书获奖情况,选择了11个学科的3000本书作为研究样本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不仅如此他们还邀请了每个学科业内顶尖的100名专家对图书进行评选,在这三个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历时13年,一个新的数据库新鲜出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该中心业务部负责人白云告诉记者,依靠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社会科学成果评比中的自说自话现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认为,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我国图书引文工具的空白,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学术研究的文献引用行为,而且对于学者个人的研究工作、对于管理部门的规划和决策、对于出版单位了解学术进展和组织稿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说,启动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这一战略性工程是南京大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自主创新的指示精神,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关心支持下所承担的又一重大任务,旨在建立一个公益性、开放型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建立将对学术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继承、发扬发挥重要作用,为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为中华优秀学术成果走出去提供新的路径。

  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教授叶继元介绍,通过该数据库不仅能够了解各学科研究的成果交流和借鉴情况,还能够进行科研成果的评价。它在学科领域评价、机构评价、期刊评价和作者评价等方面,能提供数据、参考和校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为公平、公正和公开地进行学术评价提供基础性依据。

  这个数据库,一经推出就受到出版社的认可。他们大多认为,这个数据客观、真实,基本反映了学术评价的全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说,在该数据库涵盖的11个学科3000多种图书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图书入选208.5种,占近7%。各个学科均有入选,且排名情况喜人。9个学科位居前三强,其中有3个学科排名第一位,分别为:历史学、政治学、宗教学。3个学科排名第二位,分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学科排名第三位,分别为:哲学、考古学、经济学。此外外国语言文学排名第四位,法学排名第十四位。

  (图一:各学科排名表,数据来源: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入选图书数据发布手册)

150909wq003.jpg

150909wq004.jpg

150909wq005.jpg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业务部主任白云分析认为,综合11个学科的排名不难看出,一方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各学科实力比较均衡,而且都比较强;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综合学术影响力当属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体系逐渐成熟

  如果说国内的引文率反映国内的学术影响力的话,那么国外图书馆收藏的情况应该反映的是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成为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但限于数据收集与研究资源占有的局限,评价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目前还没有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

  如何评价一本学术图书的海外影响力?中国学术走出去成果如何评价?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对此进行了探索。以世界图书馆联机数据(OCLC)海外馆藏数据为基础的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调查报告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实际落地和实际影响力评价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观察坐标。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图书馆系统拥有某本书的数量,相当意义上代表了这本书在这个国家、地区馆藏影响力的水平,这种影响力包含了思想价值、学术水平及作者知名度、出版机构品牌等各种因素的认可。当今世界图书馆系统中文图书的收藏数据,可以看做是中文出版物所具有的思想价值、学术水平的检验,它是中国大陆出版机构知识生产水平高低的体现。

  97日,记者从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获悉,自2012年始,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调查报告已经连续四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发布,从发布始即得到出版界的积极关注和学界的认可。主办方认为,今年发布的这一报告,继续就中国大陆600家出版社2014年全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和收藏图书馆数量进行研究,展现2014年中国大陆出版社知识生产海外影响力的基本发展面貌。

  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执行主任何明星教授认为,2014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需求持续旺盛,品种同比增幅20%;中国当代文学成为中国图书海外馆藏最具优势的板块。2014年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评估出版社前10名分别为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文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说,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入藏图书品种比2013年净增加了236种,达到1314种,增长率为22%,仅次于科学出版社,排名第二位。(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入藏图书品种1078种排名第一,科学出版社排名第二。)但是科学出版社2014年新出图书4000多种,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仅1400余种。赵剑英进一步分析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仅入藏品种数量多,而且入藏的比例极高,每年出版的新书几乎全被国外图书馆收藏。这一指标表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在中国近600家出版社中是数一数二的。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岩认为,这一报告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和依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认为,该报告追踪中文图书在全世界的传播轨迹,将中文图书作为中华文化的标志,评估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文化地理分布范围,符合传播学的效果研究理论,是合理的、科学的。

  北京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张美萍说,报告的不仅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和依据,而且对中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它对优秀中文图书的保存和传播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二: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评估20142013TOP10出版社入藏品种数比较表)

150909wq006.jpg

  学术评价走向创新时代

  反思有益前进。只有对学科乃至中国学术整体进行切中时弊的反思与批判,才能自觉发现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征候,才能形成推动学术前进的内在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的提升当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学者们思考得更远,他们大声疾呼,只有当我们不再把我们研究对象的重要性误作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性的时候,只有当我们不再乐观地把外部环境的进步误作是中国社会科学自身的进步的时候,只有当我们不再简单地把学术研究对意识形态的担当误作是我们毫无批判地把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等而视之的理据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才有可能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我们的建议和意见。

  为提高国内学术的标准,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精选一批有耐心和责任心的学科同行专家并建好用好同行评议专家库;建立规范的中文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立以同行专家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学术图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宽容"非共识"的评价制度。

  对于国外影响力的报告,学者们也有诸多建议,他们说,评价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理应还包括由中文对外输出的版权、直接以外文出版的中国主题图书、图书实物出口与销售、接受中国对外翻译资助所出版的各种外文图书。一些由中国资助,由世界知名出版机构出版的外文版图书,也应纳入评价范围。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伍旭升表示,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调查报告进行的监测和分析,目的不仅在于发现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上的基本信息反馈;还更以问题意识,发现中文图书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板块,提出对出版社解渴、管用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建议,为中国出版社走出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帮助。

  赵剑英认为,学术界应该通过对重大理论问题、各种学术思潮、跨学科综合研究等趋势的评价,有力激发思想创造力、理论建构力和学术批判力,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

  从自说自话到自主创新,从探索评价到学术引领,中国学术界共担当,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人文社科:从自说自话迈向自主创新

    2015-09-09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