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新闻热点 > 阅读信息
高望 :中国经济遭遇“完美风暴”?
点击:  作者:高望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9-08 09:55:11

 

201407301903015069525.jpg

 

       唱衰中国经济论者在遭遇了多年的挫折之后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6月下旬后,中国股市发生了自1996年以来尤为罕见的两轮多天的连续暴跌,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也意外大幅调低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时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经济学人》“中国大减速”(Great fall of China)的震撼封面似乎已不再是早就过时的纸上谈兵,很可能就是明天中国的真实写照。

尽管《经济学人》文章本身并非如同标题那样悲观,但中国股市和汇率大幅反向波动已经成功吸引了外媒的注意力,随后它们又发现中国的投资增长正在逐年衰退,债务水平虽然可控,但却在飙升,而政府应对的手段却“捉襟见肘”,中国经济出现大问题的可能性很高。

于是“中国经济模式神话破灭”,“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中断风险”的标题横空出世。在一般人看来,这种唱衰的论调来得有些突兀,但回过神来,它和中国经济如影随形相伴了好多年,中国经济究竟如何,几张报纸无论如何也无法告知真相。的确,中国近期的各项经济数据并不怎么好看。7月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都出乎意料的低落;8月的官方PMI指数也不同程度的放缓,制造业指数甚至滑落到荣枯线以下;CPIPPI也没有什么起色;“克强指数”中的用电量虽有好转,但其他数据仍较为低迷。这些随后都颇为感性地反映在金融市场脆弱的信心上。这种信心其实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预期,尽管预期有时候会与真实的经济表现相去甚远。

经济数据不佳与股市、汇率的大幅震荡带来的叠加效应,会让人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某种错觉。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股市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并非与中国经济表现有特殊的联系。1992-2012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年中,中国股市经历过3-4次大幅下跌,人民币汇率也经历两次改革带来大幅变动,它们都有各自的内在的逻辑,并未对当时的经济产生大的影响。当然,此次股市在短时期内过快下跌蒸发了大量财富,汇率变动也引发离岸人民币汇率不利的反应,甚至可能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考虑到它们的负面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递减且只限定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中国经济走势也基本与这两者无关。

在刚刚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双部长会议上,中国经济表现和所采取的政策同样受到了关注,周小川行长和楼继伟部长带去了对近期中国经济的权威解读,不少西方高官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也对中国货币政策给予肯定,这让西方媒体感到不少意外。

这种意外也不难理解。对经济本身的分析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后有周期可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是一个低谷,1990GDP增长仅为3.8%1998年至2001年也是个低谷,在7%-8%之间徘徊,现在又进入新的低谷,在7%上下波动。从趋势上看,目前取得这样的增长率表现出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增长惯性和抗压性而非一种“崩溃”。

近期公布的一些数据不理想是客观现实,但相对于199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世界没有理由比35年前对中国更为悲观。如果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些数据反映的只是中国经济的某一方面,或者说更多的是“传统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中,传统经济的比重在缓慢下降,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正在向消费拉动经济方式过渡。而PPI、工业增加值、克强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中很大一部分反映的是归类于传统经济的企业生存状态。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以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投资下降、利润减少对中国经济结构改革是有益的。

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一些积极的向好的因素并未及时在高频数据中得以反映。中国的城镇失业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相当迅速,在东部一些地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工业增加值,互联网+引领下的电子商务、物流业等行业快速发展,而移动支付背后的大数据跟踪显示出人们消费行为的变迁正孕育新的经济亮点。这在可预见的未来会逐步优化和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至于债务方面,中国整体债务仅占GDP40%左右,远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仍在积极努力,采取债务置换的方式,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本,为今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造了空间。

如果从世界角度来看,随着欧美经济在较低水平上复苏企稳,外部需求的改善也会再次启动中国的巨型发动机。而中国也在通过“一带一路”愿景,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布局国际产能和基础设施合作平台,打造未来稳定可靠的外部需求,实现温和的通胀。

10月份,中国将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得以实现?答案即将揭晓。投资者应当予以关注。投资中国仍是投资未来。

很可惜,更多人更在乎短期数据的变动,不过由此来观察中国经济未来的趋势,很可能就诞生了完美的“错配”。这些真实的数据未必能让投资者看清一个更真实的中国,反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和迷茫。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