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在高校是怎样的一个群体,相信很难找到一个美好的词汇去形容。日常繁重的科研任务、堆积无序的英文文献、周六日无双休等等,貌似生活中有的都只是苟且。当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环境中,你会质疑自己的初衷甚至变得抑郁,浮躁的情绪从你的身体里悄无声息地滋长。浮躁亦是部分高校博士生的一个写照,在这个最好最坏的时代,过于渴望追求成功的心态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博士生作为未来科研中坚力量的接班人,切忌妄自菲薄。在面对高强度的科研任务的同时如何平定侵蚀自己的浮躁情绪,就发生在我身边的经历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1培养专注的精神,多些踏实和坚持
博士生急于求成、逐热而动的现象在身边已屡见不鲜,而研究本身就是一项慢热系统的工作,博士生要专注自己的研究,多些踏实和坚持,发扬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才能充分认识到课题的价值所在,这也是从根本上激发研究主体的积极性。相反,对课题的领悟不扎实,存在一些肤浅的认识更是无法说服自己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其实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2秉持低期望高标准的科研态度
读博是场修炼,这是已久的说法,历经磨难后究竟有没有诗和远方心态是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抱有一颗平常心,博士生毕竟也是一个科研训练的阶段,做到两点:低期望,即使实验数据不理想也至于心理落差过大,灰心丧气于暂时的失败中而一蹶不振;高标准,在预期目标未达成的情况下,降低标准也是一种折中,收获的是在追求高标准的过程中扎实基础以求厚积薄发。
3克服研究过程中的挫败感
课题研究过程中日积月累的挫败感无疑是浮躁情绪滋长的催化剂。事实上在一个未知问题上的探索难免会遭遇挫折,善于学习别人加上吸取经验教训,可以一定程度减少自己失败的概率。之前在施一公老师的一篇博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中总结两点:第一,时间的付出;第二,方法论的转变。第一点,时间的付出是必须的,也应该是基础。博士生没有工作时间的积累仅靠投机取巧是很难对课题有深入的研究的,当然工作时间也需要合理的安排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苦读。关于第二点,方法论的转变,以我现在资历尚浅还不能完全领悟老师的深意,大概是灵活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在敢于走弯路的同时也要善于寻找捷径,绕过那些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循序渐进的获得自我认同
近代中国,包括大学生都有很深的自卑情节,在遇到挫折时也会自暴自弃。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自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如何获得自信,我认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一个大的科学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的小问题,从简单入到困难各个击破,在循序渐进的小成就中获得一个自我认同的叠加,最终实现放大效应。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今天做一个漂亮的western blot。
以上列出的四点,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博士生能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研究的大门才会慢慢地向你敞开。
作者黄旭,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