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历:杨思禄,江西于都人,1916年出生,1933年入党,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排长、代连长、副营长、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旅长、副司令员、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航校参谋长、副校长,航空兵师师长,航校校长,副军长,军长,兰空副司令员,福空司令员,空军顾问。1987年3月离休。1955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在经历过长征的将军中,有一位当年的“红小鬼”,从怕敌机、恨敌机到想驾驶飞机,继而参与新中国人民空军的组建,不但亲手放飞一批批雏鹰,还学习飞行改装多型喷气式飞机,成为老红军中为数不多的能开超音速战斗机的飞行员。他就是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原顾问杨思禄。
▲杨老正浏览着9月24日的《解放军报》。一版正是习主席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杨老作为老红军代表,应邀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加开幕式。记者高立英摄
9月25日,在杨老百岁生日前夕,记者专程登门拜访,看到杨老正静心浏览着前一天的《解放军报》。一版正是习主席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他作为老红军代表,应邀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加开幕式的新闻。记者有幸握到既握过枪杆英勇杀敌,又握过驾驶杆问天破难的这双手,历史的质感、精神的魅力,这一刻,温润地传递。历史长河洒下的那一粒粒珍珠,因为主人公走过枪林弹雨执著前行的脚步,串成珠链,经年辉映。
从“掉队伍”到“跟党走”
阅报时刻,杨老的思绪又被拽回峥嵘岁月。而今参加活动、接受采访,当也是另一种战斗,为后来人都能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作出新的贡献。虽然现今的讲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流畅完整,但那些细节听来仍是生动传神。尤其是长征中他的两次掉队经历,令人印象深刻。
▲杨思禄16岁参加红军,只因看过太多的生死,所以目光坚定且无畏。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改编,杨思禄所在的少共国际师被编入红1师和红2师。不久,他就参加了攻打四川永宁的第一仗。战斗中,杨思禄左脚跟被子弹斜穿,幸未伤及骨头。这也是他战斗生涯中5次受伤的第一次。
无法行走的杨思禄被安置在一个老乡家里,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开拔。红军走后,保长查户口,杨思禄想好对策后,迅速转移,向着部队远去的方向追赶。
不愿掉队的他真是吃尽苦头!伤脚感染化脓疼痛,白天野菜野果充饥,晚上檐下野外露宿,还要时刻警惕追兵。三四天后,他终于追上了部队。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有多苦呀?杨老对记者说:“苦是苦,但大家精神是愉快的,思想是充实的。”其实,当时还不满16岁的他,好多事都不懂,走、住、打,一切行动听指挥。即使如此,长征中,他仍然遭遇了第二次掉队。
过草地的一天晚上,杨思禄随部队露营,由于发高烧,怎么挣扎也爬不起来。幸运的是,以为他牺牲了的同样掉队的一位战士,扶他坐了起来。赶队途中又碰到一位腿部受伤也是掉队的战士,相互搀扶,相互鼓励。几天后,终于再次追上了大部队。
▲这张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挂毯,杨老特别喜欢和看重,在家中一进门墙上的显眼位置,一挂就是20年。记者高立英摄
一个孤立无援的小红军,凭什么总能赶上大部队?“队伍长呀!”杨老说得轻描淡写,而其他老红军的回忆提供了似乎更加准确的答案,“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当然,这样的显性“路标”还不应是当年他们拼命赶队的深层动因,杨老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讲述掉队经历,当是在明示和传递一种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在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以至后来学习飞行、改装新机,泰然面对了一次次艰难抉择、一个个生死考验。
回顾自己战斗的一生,杨老非常感慨:“年龄越大,我对党的热爱就更多,跟党走不掉队的信念也更坚定。”
从“恨敌机”到“驾飞机”
杨老的女儿杨争著有《轻声细诉》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回顾了父亲的革命生涯。采访间隙,杨老亲笔赠言,每人送书一本,一笔一画,风骨犹存。
书中记载了杨老回忆的诸多过往,其中“敌机”一直是个标志物。
▲杨老的女儿杨争著有《轻声细诉》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回顾了父亲的革命生涯。刘成摄
1933年12月,敌人以三个师的兵力,向少共国际师发动进攻。战斗快结束时,临败的敌人突然派飞机向红军阵地疯狂轰炸、扫射,顷刻之间,伤亡一百多人。轰炸中,少共国际师师长吴高群头部和腰部受重伤牺牲。
1934年4月27日,江西广昌保卫战中,杨思禄和战友刚上战场就遭到敌机狂轰滥炸,前面的连队还没有进入阵地,就被炸死炸伤好几十人。仗还没打,一下子就在眼皮底下炸死了那么多战友。能不刻骨铭心?能不痛恨敌机?深怀仇恨,他毫不畏惧拿着梭镖跟敌人干,竟还缴获一支枪。
1934年10月17日,杨思禄告别自己的家乡渡过于都河,开始了长征之路,最终踏上抗日救国道路。
▲1937年春,身为警卫班长的杨思禄在甘肃早胜镇与红二师领导合影。其中从左至右第二人为杨思禄、第四位是参谋长熊伯涛、第五位是政委肖华、第七位是师长杨得志。
1939年秋,杨思禄和抗大毕业的一批学员一起,到中央组织部报到等待分配工作,那天正好赶上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延安。他的一个战友叫杨兴财,是在江西于都同他一起参加少共国际师的小伙伴,又共同经历长征,转战南北,那么多的枪林弹雨都没能击倒他,可那天却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牺牲了。
杨老回忆时,表情中、眼神里仍然流露着丝丝痛惜,那些被敌机炸死的年轻战友一定在他心中烙下深深创伤。
一个小红军的彻骨痛恨,其实紧连着我们党的战略远见。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党就千方百计地培养储备航空人才,以至有了第一个航校,为新中国人民空军正式建立做了长期准备。
▲1951年夏天,杨思禄驾驶雅格-18型飞机,第一次放单飞的情景。
“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远在重庆刚忙完收编国民党俘虏,已是师长正在二野司令部等待分配工作的杨思禄,奉命调入空军。33岁的杨思禄从此与人民空军结下不解之缘,也打开了梦寐以求的“天窗”。
进入航校担任参谋长后,杨思禄心想,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管好部队,作为一名参谋长,必须尽快熟悉与掌握飞行技术,逐步由外行变为内行。于是,放牛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主动要求学习飞行。经过严格体验,上级批准了他的请求。
回忆可以三言两语,登天委实千难万险。红军不怕“登天”难!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一名内行的飞行指挥员。
学习结束后,杨思禄调任空军航空兵某师师长。时值抗美援朝,由于前方飞行人员战斗减员,杨思禄所在师抽调大批飞行员补充到前线兄弟部队。敢于问天、顺利登天的他,和部队一起站上了战场制高点。
从“红小鬼”到“飞将军”
杨老的客厅明橱上摆满了见证多彩离休生活的各种奖杯,而正中央摆放着他任师长的空军航空兵某师的师徽。
这是珍贵的摆位,更是在他心中的地位。
▲杨老反复端详他任第一任师长时的空军航空兵某师的师徽。
杨老执意起身前去取下师徽和底座,安放在和记者之间的茶几上,又拿起那枚臂章大小的金属材质师徽,反复端详。记者怕他看不清楚背面小字,贴在他耳边大声点读:师风“闻战则喜、敢打必胜”,师训“使命、忧患、责任、荣誉”,愿景“建设世界一流长空劲旅”。记者告诉杨老,现在他的老部队建设非常好,改装新机,战斗力强。
从杨老的颔首微笑中,记者深感一位“飞将军”对老部队的殷殷惦念,或许更是期望,期望着他所惦念着的空军部队能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加快跻身世界一流。如果这样的期望能够映照他的百年人生,当年从成为“红小鬼”开始,面对艰难困苦、生死离别仍然一往无前,正是他心中那不灭的信念之灯的指引。
杨老客厅诸多照片中,有两幅是他前不久参加中央电视台《我是一个兵》建军89周年特别节目拍摄的。节目中,他深情地回忆说:“当初我们三个兄弟参加了革命,大哥在毛主席到井冈山的时候,参加了红军,战斗中负了重伤,我二哥叫杨思福,他在长征途中牺牲了,我是一直在长征。”
这一次次讲述,别人听来是故事,而他自己,一定有着浓浓的眷恋,越是身经百战,越有沉痛过往。
1935年6月11日,杨思禄随部队来到夹金山脚下,次日开始了翻越壮举。这一次,牺牲的人太多,有些根本就是活活冻死的。他和二哥杨思福一起参军加入少共国际师,一起参加湘江之战,一起攻打遵义,一起跨过金沙江,一起强渡大渡河……但二哥和许许多多的普通的红军战士一样,默默无闻地牺牲在夹金山脚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我要一辈子跟着共产党干革命,让更多穷苦人过上好日子。”谈起当年参军时的想法,杨老依然激动不已。
▲1955年,杨思禄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
1954年,杨思禄调任十一航校校长,多年来,他一直以十一航校为荣。作为第一任校长,他是从第一块砖干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不但他个人先后完成多型新式飞机的改装,成为为数不多的老红军中能开超音速战斗机的飞行员,而且航校为空军培养一大批合格的飞行员,任内没有发生一起严重飞行事故,成为当时空军航校工作的典范。
1961年,杨思禄晋升少将军衔。也是这一年,任军长的他带领高炮部队击落一架敌机。从“红小鬼”到“飞将军”,总有一种力量如影随形,那就是长征精神,映照今日。
还是在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中,杨老语重心长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听党的话,听习主席的话,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