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朗读几遍
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能让这个创造减少瑕疵、更趋完善。
记得有一年市里召开两会,报社一位前辈采写稿件时,错将“古建筑”写成了“古建设”,闹出了笑话。前辈很纳闷:稿子看了几遍,反复检查多次,怎么还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一位资深编辑不无惋惜地说:“要是当时大声朗读几遍就好了。”
朗读真有那么大的功效吗?其实,和文字打交道久了,会遇到各种错误,除了极个别是能力不足造成的,很多是本可避免但在当时没能发现的。这些错误的出现,与大多数人在检查文稿时,习惯默读也就是只用眼睛看有很大关系,因为这样极易让人产生倦意。而如果大声朗读,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口、眼、耳、脑并用,逐字逐句过几遍,不仅有利于聚精会神找出错误,而且有利于培养语感,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性。
进机关后,陆续参与起草了各类公文几十篇,从请示、会议记录,到综述、领导讲话,不论哪种文体,写完之后,我都会大声朗读几遍。多亏了在报社养成的这个习惯,让我在公文写作中避免了不少文字错误。
急稿最好缓交
急事宜缓办,忙则易出错。干事情急不得,写文章也是如此。
在报社工作时,一次市里举办“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活动,录播结束后已是晚上10点多。夜班编辑不时来电话催稿,回到单位后,我风风火火地写完稿子就交了上去。没多久,编辑就把我叫了过去,指着稿子对我说:“太不认真了!”原来文中有一处竟连写了两个逗号。我很羞愧地解释道:“您一直打电话催稿……”“越是着急越要认真啊,这样的错误,缓几分钟检查一下就排除了嘛!”
催稿的事情不仅报社有,机关也时常有,有时一天需要起草好几篇文稿。如何在繁杂的写文办文过程中确保优质高效、准确无误?我的经验就是:急稿最好缓交。愈急的稿,写完后,愈要挤出时间多检查几遍,不然“急则多错”。
急稿缓交并不等于急稿缓写、急稿不写,拖拖拉拉、影响工作,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公文写作的效率和水平。面对成稿,心平气和不急躁,认认真真找毛病,适当放一放,再检查核对几遍,以确保交到领导手中的稿件是干净清爽高质量的。
请别人把把关
一个人的知识难免有局限性,如能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往往能弥补工作上的不足。文稿写好后,不仅自己要多检查几遍,也应请别人把把关,多一双眼睛,就可能多消除一些隐患。
到机关工作后,有次省里开表彰会,会后一位工作多年的同事负责撰写表彰情况。初稿出来后,领导看了几遍还不放心,就复印了几份发给局里的几位同志,要求大家分头看看,结果还真有同志发现了一个差错。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写作老手,也有可能出错,除了自己严格把关,多一个人把关就少一分犯错的几率。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