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企业参谋 > 战略发展 > 阅读信息
转型升级的今天,企业家缺什么?
点击:  作者:叶含勇等    来源:半月谈网  发布时间:2016-05-07 10:50:04

 

       【导读】: 中国仍属于企业家总体缺乏的国度。近年来,企业家精神不振、价值信仰走偏等症状,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更显出其消极性,其潜在危害不可小视。在转型升级的当下,人们不禁考问:中国市场主体到底缺了什么?

编者按:全球最大的科技顾问公司Accenture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高级企管人心目中,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组织健康长寿的基因和要穴。

关乎企业家精神要素的关键词众多:创新、冒险;规则、法治;合作、共赢;执著、专注;公益、责任;等等。当前,企业家精神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主体必补之钙。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

针对此,半月谈记者奔赴多个省市深入调研,对话专家学者和企业主群体,透视企业家精神的制度文化根源,求解制约企业家成长的难题,探讨培育企业家精神之道。

之一:

从企业主到企业家,当下缺什么

中国仍属于企业家总体缺乏的国度。近年来,企业家精神不振、价值信仰走偏等症状,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更显出其消极性,其潜在危害不可小视。在转型升级的当下,人们不禁考问:中国市场主体到底缺了什么?

缺创新、缺坚守、缺合作:浮躁综合征侵蚀企业家精神

长期以来,人们总会拿国内的企业主与国外的企业家相比较,这种比较往往折射出国内企业主精神品质的缺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向阳认为,企业家除了具有相同的身份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精神特征。目前,与欧美相比,我国企业家偏少,更多的还只能叫企业主,他们普遍缺乏一些核心的精神品质。

最为人诟病的是,主动创新意识欠缺。陈向阳表示,企业家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是冒险精神,或者说创新意识。当前,我国企业创意创新相对比较匮乏,通过供给满足消费、引导消费的能力弱。不像国外的一些企业家,能够通过创新引导全球的消费潮流。

现实中,市场充斥大量山寨产品,充满山寨气息,企业创新之风被模仿、抄袭之风掩盖。“国内很多产品被认为是仿造别国的,这直接影响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形象。”湖南德思勤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固新说,如果我国产品都是有创新性的,有竞争力的,中国整体经济形象将得到改观,中国经济质量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由缺乏创新带来的重复建设、过度竞争,乃至恶性竞争,令人触目惊心。“不应该看到别人有钱赚,马上就来抢,就去争,大家都碰得头破血流。”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

很多企业在市场大潮中,不能专注主业、心态浮躁、缺少坚守,成为中国市场主体的一大症结。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一些企业“由实转虚”,纷纷逃离制造业。

中昊针织董事长高宝霖坦言:“有朋友说做制造业太辛苦,劝我投金融和房地产。我的看法是这两者好比吃饭和吃肉,肉太好吃就容易放弃米饭,但米饭才是根本。”

面对外部诱惑,冷静表现尤为难得。“我们的企业主普遍‘近视眼’,急功近利,缺乏远略,短期行为频现。这导致我国的知名品牌、金字招牌有限。更多的企业主、生意人想的都是一夜暴富,浮躁、投机取巧心态比较普遍,缺少老老实实做事的精神。”陈向阳说,比较而言,国外企业家更加注重长期发展,很多知名品牌、百年老店传承至今。

上海思源电气董事长董增平表示,很多人羡慕德国、日本有大量的“隐形冠军”,其实,任何一件事情坚持用心做,就能成为专家和赢家。

无合作精神、共赢意识,也使一部分“中国合伙人”既不可共患难,也不可共荣耀,分道扬镳之举常见报端。

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指出,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但应该努力成为蜘蛛人,要有非常强的‘结网’能力和意识”。

重庆中睿政和科技有限公司CEO黄兴中认为,企业家应该具备舍得、分享的精神,企业家不能“全能”,要将自己的成功合理分享给其他人。

只做“经济人”,不做“社会人”:社会责任缺失消解企业家精神

只顾赚钱,罔顾底线,只做“经济人”,不做“社会人”,这是当前不少企业主的利己选择。

质量和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家的诚信意识很重要。龙固新说,一些企业在社会诚信方面严重失守,如食品药品屡屡曝出安全问题。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有效,恰恰是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承诺,是一个企业家应当坚守的底线。

不顾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些企业只算“经济账”,不顾社会成本的表现。“发展岂能以牺牲环境、牺牲后代利益为代价?”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痛心于时常见诸报端的水污染。

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家不仅要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还要有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要扶贫济困,帮助更多人走向共同富裕。

“坊间长期争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为何国外的企业家热衷于慈善,而国内部分企业主虽富不仁?”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研究室主任方明认为,同国外很多企业家相比,我国企业主对劳工权益保障、环境保护、公益慈善等并不热心,企业主群体总体上社会责任感不强,能躲则躲,主动作为的少。一些人参与慈善,为了沽名钓誉,并非真心投身公益。社会责任仅停留在口头上,打的是小算盘,缺的是大担当。

与社会公益、社会责任疏远的同时,却与公权力“亲密接触”。一些企业经营者与腐败官员暧昧不清、政商关系“勾肩搭背”,习惯于“利益输送”,习惯于“糖衣炮弹”开路。“这类人显然不能成为企业家。”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这类人利用政策不完善的空子“寻租”,将精力主要用在搞关系上,而不是正当经营上。

精神缺钙,攸关中国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等市场经济活跃之地都留下了一代企业家奋斗的身影。但时至今日,我国企业家数量不多、企业家精神不足的状况仍然突出,给企业自身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以及社会风气都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不振,尤其是企业主的精神状态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隐忧。

企业家精神缺失,直接影响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说,日本和德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之所以很有竞争力,是因为他们手里有“绝活”。在中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根本不去想创新,缺乏长远的创新规划,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武汉大学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程虹看来,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力量,是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企业家通过包括技术在内的全面创新,寻找新的商业机会;第二,企业家通过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第三,企业家通过治理的改革,降低商业的不确定性;第四,企业家通过对员工的福利激励,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主依然把解决目前企业自身困难寄希望在政府身上,要么是希望政府进一步搞刺激,要么是希望政府多搞一些政策协调或补贴。有的长期靠模仿过日子,生产的产品更新周期漫长无比;有的只会依靠低价格的劳动力生存,对企业要素资源的配置就是简单的作坊式;有的只是一味埋怨政府不给力,却不去发现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由此导致的恶果是企业的利润下滑,无法走出困境,不能直面转型,更有甚者成了‘僵尸企业’。”程虹说。

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表示,企业家作为参与社会经济最活跃的群体,最能够感受到经济的变化和时代的脉动。他认为,务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当前最可怕的不是外在的困难如何多,而是经营者的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进取心消弭等,即企业家精神的减退。

没有一种充满创新、创造的精神引领企业,没有一种充满朝气、锐气的精神变革社会,市场风气乃至社会风气将趋于浮躁和喧嚣。程德安表示,在中国,像华为总裁任正非一样低调做人、执著做事的企业家是少数,更多的企业主及其子女有了钱以后就炫耀财富,甚至将财富秀到国外。

“不少企业主的孩子到了国外只知享受,没有把父辈的奋斗精神传递下去。这些人住着豪华的别墅,财富也越积越多,给社会的贡献却在逐渐减少。”程德安说,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要把物质财富传给下一代,更要把精神财富传给下一代。当前不少企业还没有完成新老交接,两代企业主交接之际,点燃企业家精神尤为重要。

从历史文化深处考问企业家精神缺失根源

西方何以造就企业家精神?四川成都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副处长秦琪认为,追根溯源,古代欧洲城邦制的社会经济形态,让资本有机会突破神权、皇权的束缚,获取了对社会的主导,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构建起一整套价值体系。

秦琪说,我国古代重农轻商,货物流通以调配为主。桑弘羊的盐铁专营肇始,“资产国有、承包经营”的工商模式愈演愈烈,直至晚清所谓官督商办,商人始终作为政府的附庸,政府可以赋予某人专营权使其一夜暴富,也可以翻手间让其倾家荡产。传统商人缺乏身份认同和安全感,稍有积聚就想去花钱买个“红顶”。在长期官本位文化浸染之下,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独立性不强,自身期许不高。

陈向阳说,我们的传统商业文化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很多弊端。总体上缺少包容性,对外人不信任,只信任自己人,这体现在很多家族式企业上。我国很多家族式经营很难做到用人唯贤,往往用人唯亲。一些家族式企业富不过三代,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面临退化和萎缩。

“还应当看到,缺乏企业家精神,与我国市场化改革时间较短有很大关系。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真正的企业家才开始出现。以前多是传统老国企、乡镇企业,不是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企业负责人更多的属性是管理者,而非真正的市场参与者。”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认为,我国企业家精神欠缺有其发育时间不长的客观原因,市场的形成和完善需要时间,企业家精神中的要素如创新、诚信、专注、责任等品质的形成,也都需要时间,需要企业家互相竞争,把这种精神激发出来。

历史文化传统带来的企业家精神之失,固然沉重,但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已有相当一批企业主在奔向企业家的转型路上。

“从企业主转型为企业家,除了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浙江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他接触的多位企业家,说起上个世纪80年代创业,几乎异口同声说:仅混口饭吃而已。一个人为了生存,必须有巨大的勇气,加之遇上了中国经济狂飙突进的好运,因此取得成功。勇气当中固然也有智慧,但毕竟激情鲁莽多于深思熟虑;运气当中也有知识,但毕竟低档次产业的知识含量很低。

除了市场智慧,从企业主“蝶变”为企业家,还需要补上人文智慧这一课。“现在企业主缺什么?人文精神。矿难、毒奶粉、地沟油,企业主缺少的是悲悯之心。企业主跑路、跳楼,缺少的是坚韧之心。转型升级遇到困惑,找不到生存方式、发展方式,缺少的是智慧之心。”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郑宇民对半月谈记者说,企业家应该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人:安上坚忍心,勇者不惧;安上悲悯心,仁者不忧;安上智慧心,智者不惑。(半月谈调研小分队:叶含勇、周琳、何欣荣、韩振、刘巍巍、屈凌燕、阳建)

原标题:透视企业家精神系列之一:从企业主到企业家,当下缺什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转型升级的今天,企业家缺什么?

    2016-05-07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