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企业参谋 > 战略发展 > 阅读信息
致互联网公司:再不做点儿实业就真的危险了
点击:  作者:宁宇    来源:瞭望智库  发布时间:2016-04-29 14:33:48

 

          导读: 政府的大力扶持,不是为了帮助互联网企业投机,如果它们不反思并尽到社会责任,红牌将为时不远。

 

 

过去这一周。热点可以说是相当多!

先是史玉柱宣布将施行狼文化,赶走对公司实质危害更大的"老白兔",把高薪、股票分给"新狼"

然后,任正非被人拍到在机场排队,很多人开心了:华为才是"狼文化"的代表,史玉柱算什么?

之后,舆论圈又被papi酱主导。开始是"封杀"疑云,消息最终确认后又是广告竞拍出了2200万的天价;然后又被人质疑是自编自导的刷单盛宴。

而上周的发布会更是一个接一个:华为、中兴、联想,这几个大佬加在一起,也没能夺了乐视的风头。

临近周末的时候,主流媒体又开始呼吁取消漫游费了,同时还有广电网络即将成为第四家基础运营商的消息在传播。但和以往不太一样,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弱了不少。

看来,即使业内也都审美疲劳了,运营商和通信业务不再是关注重点,大家都懒得说话了。

这么算下来,这么多话题,还真是热点:热得快,凉得也快。一周之后,还有多少人关注?一个月后,还有多少人记得?我是真不愿意掺和这种热点话题。

而真正的大事,是未来一段时间里会被反复提及的那篇领导讲话,这才是未来的主题词。

互联网和虚拟经济已经发展一段时间了,实际效果如何呢?

有一个新段子,让人哭笑不得:"领导推普惠金融,人民炒P2P互联网+金融诈骗。领导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民炒股炒创业板配资杠杆牛。领导推三四线地产去库存,人民却拼命炒一二线地产。领导推供给侧改革,人民跑步进场猛抡商品期货螺纹钢。"

互联网的发展没有形成预期的增长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没形成新的产能,但效率提升渠道扁平化等对就业的负面压力却迅速形成,虚高的股市吃掉了本应投入到生产领域的资金。旧的世界被打破而新的产业还未形成,产业升级的阵痛期迟迟看不到头。

人们渐渐意识到,互联网是非常强大的杠杆,经济和社会状况的优缺点,都被加速或者放大了。

在经济方面,互联网在流通环节互联网体现出很强的优势,渠道扁平化和营销多样性降低了流通成本,刺激了消费。然而,优化增强流通环节却并不能完全解决生产的问题。

在廉价和仿真的诱惑下,客户甄别商品质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商家和厂家的工作重点,也放在了压缩成本、降低售价以及营销方面,对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关注度降低,更缺乏资源投入到研发创新方面。

在社会方面,"利己主义""猎奇心理",再加上人脑的"负面偏好"机制,会导致坏信息比好消息能引起受众更多的关注、更深入的联想以及更广泛的传播,也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各类互联网企业为了追求点击率、曝光率、知名度,无论善恶,不分美丑,招数越来越低俗,道德底线不断被刷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于是,经济层面的政策向互联网倾斜,得到的回馈是眼球经济、虚拟经济、股市虚高;舆论文化的政策向互联网倾斜,得到的回馈是负面新闻甚至谣言大行其道,信任感和安全感进一步降低。

这些情况的形成根源也许并不在于互联网,但是互联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却往往造成雪上加霜,局面失控。

在上周重要讲话的解读中,有一段内容很容易被忽视掉,那就是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办网站不能只追求点击率,电商平台必须积极防范假货售卖,搜索排名不能谁给钱就排名高,社交媒体不能让谣言满天飞。"

个人理解,这已经是对互联网企业的严重警告,黄牌已经亮了出来。

如果互联网还不警醒,红牌还会远么?

问题摆出来了,怎么解决?很简单,当年怎么吃进去的,现在怎么吐出来。

在一些政策制定者的眼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都该是为主观意志服务的,而政策的延续性和严肃性也并不重要。你可以利用政策赚钱,但政策同样可以让你欲哭无泪。

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小规模的投机者可以顺着风向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发展到超大规模的企业来说,换个行驶角度,可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

好在互联网发展的势头还不错,至少有两张牌可以好好打:一是资本运作,二是自主创新。

正常情况下,逐利的资本会选择快进快出的新项目,以投资效益和效率为目标;但如今,奉劝互联网的玩家们多做实业,反哺实体经济,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也作为投资选择的原则,破财免灾。

创新是互联网行业的强项,而今又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

这些概念的解(bao)读(zhuang),是下一阶段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关键,互联网可以立足于自身基础和业务特点,在这方面做文章。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创新要能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做推广,能产生效益,否则还是不达标。

有人说,学习了领导讲话,感觉网信事业的春天来了;我倒觉得,现在已经到了网络信息领域换季洗牌的时候。

互联网企业是继续向钱看?还是服从大局,乘着互联网+的发展东风前进?这既要看悟性,也要看造化。

延伸阅读:

互联网创新创业扎不进实体经济,得先解决这几个问题

仅靠全民参与的热情和大把的投资基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理论引导,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促使双创真正走向实体经济。

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大?

本文整理自对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助理韩强的采访。(观察员李瑶、实习生刘静楠对此亦有贡献)

2014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创业对城市的贡献也毋庸置疑。但随着“双创”工作持续向深入发展,“创业互联网泡沫”、“创业场死亡年”等现象开始显露并成为热议话题。 

这意味着,仅靠全民参与的热情和大把的投资基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理论引导,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促使双创真正走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与制造业这一国之根基相结合,可持续地创造价值。 

那么,为什么至今创新创业还没能很好地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相结合呢? 

在库叔看来,症结可能在这里。

1

创新创业仅靠单一产业链的支持 

必须明确的是,创新创业不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更离不开人才、基础数据、公共服务的产业环境。

以汽车这个工业品举例,为什么中国创业者做车都不成功?出了一些“PPT”公司,开完发布会就死掉了。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创业者缺乏对汽车有系统研究的人才,即“人才断片”。在汽车生产中,有的人管动力,有的人管外形,但很少有精通汽车的电子系统、底盘、能源等各方面的团队。其次,缺乏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公共服务平台。 

来看看一些产业成熟国家的做法。国外有一家名为Rainspeed的汽车公司,创始人Frank M·Rinderknecht是德国人。虽然该公司规模只是一个20人左右的工作室,但其生产的车已经成功挂牌上路,而且其零部件供应商都是业内顶尖。 

怎么做到的?首先就是在德国,拥有数十年从业经验的汽车人才非常多,对每个领域都了解,小规模的团队都具备总成汽车的能力。 

其次,德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基础数据库和配套加工能力,各类供应商和汽车各部件的数据有一个系统的集合,全产业链的资源能够得到快速有效地调配。 

当某车企计划做一个碳纤维车身时,订单发出后可迅速找到专业给宝马、玛莎拉蒂等做车身的供应商;再比如,工程师在确认好底盘设计后,可在基础数据库中快速匹配相应的动力系统、管理系统、外壳等数据和供应商。 

像这样短时间内实现从设计到量产的能力,中国目前并不具备。比如去年热门的“游侠电动车事件”,创业团队设计的概念车型和样本车型差距极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前期设计时缺乏基础数据库,结果样车基本就是在别的成品车上换了一个外壳,贻笑大方。 

于是,对于一个中国创业者而言,由于能力有限,无法拿到整个产业链的各种资源,即使斥巨资做出一辆样车,量产的过程也极其漫长,最终难免被“拖死”。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创新创业的成本高昂。而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全面整合上下游及横向各环节的数据等资源,从各环节扶持那些初创企业,完全可以帮助其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和社会资源消耗,并为未来的柔性制造奠定基础。

2

知识产权没有真正发挥推动创新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的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绝对是最重要的事情。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两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一是每年专利申请的数量不少,但专利的应用并不多。在国外,申请专利保护是为了在产业化运用的过程中阻挡竞争者,而我们“搞发明是搞发明,做产业是做产业”,这使得专利发明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

二是仿冒山寨行为拉低国际形象,错失与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团队的合作机会。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企业申请专利数量的问题,政府、法律、产业链等都应该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还是以Frank的公司为例。2015年,Frank受邀来参加上海车展,但参观之旅并不愉快,因为某个中国企业展出的车型与Frank公司的设计一模一样。气愤的Frank在跟展会主办单位沟通后,几经周折,只得到了取消该中国车企参展资格的结果,后续便再无任何反馈。 

更重要的是,原本Frank受邀来到中国是计划跟国内几大车企合作,让Frank公司的设计团队和国内的设计团队联合建立一个汽车设计公司,专为中国各车企提供设计图纸。然而此事一出,合作的事情自然不得不搁置。这是不是就严重地阻碍创新? 

一味地效仿甚至恶意山寨,的确会让不少认真创新的设计团队心寒,更不要说未来的合作事宜,严重阻了产业创新。更何况,抄袭之风难止,今天你抄袭法拉利、兰博基尼,再过几年可能越南、泰国就该抄袭你了,这不是一个产业健康发展该有的状态。

3

企业缺乏国际化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未来的制造和创新一定不是地方性、以国界为标准的,而一定是全球化的。 

仍以汽车为例,在德国,汽车制造的车灯、电池等零部件和销售网络的铺设,都是在全球各地配置资源。比如,一家七八十人规模的车企,他们汽车上的锂电池就来自中国洛阳。这样的企业,其成功率和创造性就会大不一样。 

反观中国一些企业,虽然也一直在倡导“走出去”,但具体做法实在是浮于表面——要么是卖东西,要么就是出国“考察”。每一年都会有大批的中国商务考察团飞往国外,跟国外企业握个手、签个MOU(合作谅解备忘录)、拍个照,就完事儿回国了,后续也没有进入产业层面。 

一开始,外国人面对中方的这种做法是完全懵然的状态,双方的资源并没有通过MOU实现真正的整合。长此以往,虚与委蛇无法建立信任基础,中方企业也必然无法获得长足发展。 

中国现在推行“一带一路”的策略,其意义绝不止于将国内剩余商品销售出去,同时还需要整合全球资源。过去我们将“疆域”视为政治覆盖的地方,现在我们还应该着眼“经济疆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如何集合产业精英、拿到全球创新资源,站上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中国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闭门造车”早已被诟病,但仅仅意识到这点还不行,中国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视野必须大限度地拓宽,不仅要放眼全国,更要放眼全球。

4

创新创业的科技文化素养培养不足 

创新创业本身具备复杂多样的特性,这就要求社会各界一起参与到双创环境的营造中来。 

从创业者角度出发,以最常见的创新论坛为例,瑞典的创新者之夜更像一个时尚Party,所有创业者的造型、动作、语言、PPT都经过专业包装,整场路演像“中国好声音”那样紧张激烈,包括观众在内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全程全身心投入。 

反观国内,大都只是请几个创业导师上台演讲,然后一批年轻创业者路演创业项目,创业导师打打分、签个约,然后论坛结束后就散了。在这种近乎程式化的流程中,很难让参与者有兴趣从头看到尾。 

如果中国创业者能够采用灵活有趣的创新形式,创新论坛等就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营造正能量的创新环境。 

在今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实际上,“工匠精神”不仅是成熟创业者和企业需要的特质,更应该是从公民幼年起就着意培养的素养。 

当国内的孩子在看“喜羊羊”、“熊大熊二”动画片时,国外的孩子在看“汽车人”、“钢铁侠”等完全基于现代大工业的片子,尤其是德国儿童,日常看到的多是跟手工、制造等相关连的科教类电视节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同的幼儿教育氛围会拉开越来越明显的差距。 

在各类创业项目中,不乏创意十足但不具备实操性的案例。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创业者本身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对机床、模具、电子元器件的规格等没有概念,甚至有些技术已经是成熟可用的,但创业者自身执意要重新开发,就造成了社会成本的浪费。更可悲的是,还有不少同样缺乏科技素养的投资人愿意为他出资。 

这种现象不是一个创业培训班能够解决的问题,它需要长期、持续、潜移默化、全民的工业文化素养熏陶。 

当然,媒体和舆论导向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当“跑男”、“歌手”满天飞,明星艺人成为年轻人唯一追捧的对象,谁还知道“董明珠”、“雷军”? 

作为媒体,应该正确引导舆论风向。例如,我们的央媒是不是可以开设工业科教频道、青少年文化教育专栏?地方电视台是不是可以多进行科教宣传片教育,让青少年加强对工业和科技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当然,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营造城市创业大环境时,企业自身首先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开放也是一种创新。 

以蒙牛开放工厂的举措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的说教作用始终有限。但如果能够让民众亲眼见证企业的整个工艺流程,很容易实现“豁然开朗”的效果,提高对工业、科技的认知。 

对于企业而言,在这种“工业开放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很轻易地对参观者完成品牌文化的渗透,培养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收获忠实的潜在客户。而且,工厂要想达到对外参观的标准,自身的安全保障以及技术实力都需要经得起考验,这对企业自身也是一种正向的推动。 

当下,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换档期,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常态下,要想成功开展创新创业,必须正视自身的局限性,理性思考已经出现和即将面临的问题,让双创真正为城市、为国家不断提供新鲜发展动力。

文︱中国移动 业务支撑系统部规划处经理宁宇

原标题:致互联网公司:再不做点儿实业,你们真的危险了!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