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半,二食门口人流稀疏,一股冷风刮过,王善(化名)不禁打了个哆嗦。
同学,需要顶包吗?
回头,一位面相斯文的男生站在身后。
王善当然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大学替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天渐寒,替课族也渐渐迎来“旺季”,社会实践、考研、恋爱、找工作、赖床、游戏 …… 总有各种“刚需”支撑,有时,“业务”甚至会自己找上门来。
“全天候替课,完美应付各种刁钻老师,一节课25-50元不等,质量保证,长期有效。”
这是某替课QQ群都一条群公告,据王善所知,今年的“行情”普遍小涨5元。
全国各大高校,学生课堂出勤率往往与成绩息息相关。早些年前,高校有偿替课现象便已悄然成风,替课者也大多是学生。随着需求的增加,替课已逐步发展成为校园中的一个灰色产业链。从单个学校到高校密集的地区,都分布着或大或小的替课群,“老客户”甚至还有小幅“优惠”。
▲图片来自羊城晚报
随着需求的变化,“服务”的内容也从替课延伸到取快递、带饭、替考、替早操等。
大学替课产业化,公共课成“重灾区”
“求一女生明天5、6节替课。”
在某大学兼职替课群中,这一消息发出3分钟后就有人“抢单”成功。只要在这个QQ群中发消息要求替课,私聊谈好价格后,就会有人替课签到。
▲现代大学“稻草人”
这种现象,一抓一大把。
相较于到校外发传单、做促销,有大学生如今把“生意”做到了课堂上。在全国多所高校中,替课已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链,甚至做到了明码标价:
跑操15-20元
代课25-30元(点到10-15元)
体育代考50元
其他大考100+
团会、年级大会等面议
周末价格在原价的基础上增加10元。公告上甚至标注:
“价格据个人要求可浮动”
在QQ群查找中输入“替课”,可搜到的替课群就多达数百个之多,覆盖全国各大省份。各群人数不等,有的群人数甚至高达近900人。而群成员基本不报真实姓名,QQ昵称多为可提供什么服务、空闲时间之类直观明了的“兼职信息”。
比如你想找人替会,直接在群搜索功能中输入“替会”,便能搜到目标。
“接单”谈好价格后,买方会提供学号、班级和姓名等信息。之后卖方会在课堂上给买方发去老师上课的照片,买方确认后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支付薪酬。整个过程双方无需见面,买卖双方也不知道彼此身份。
一名从事替课的同学说:“只需要在课堂上答到,之后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然后等到下课走人,这样既可以打磨时间,又可以挣到钱、帮到其他人,简直是一举三得。”
▲图片来源于掌上长沙
替课内容,也会对收费标准有影响。一节40分钟的课,收费最低25元,课时越长,收费也就越高。而作业、回答问题、测试等情况是要另行计价的。
替课族也不是什么单都接,他们对“课程风险”有自己的评估。
“公共课基本上大课,老师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认识,喊个到就可以了。但小课老师都认识学生,虽然有同学开出高额的费用,可风险太大了。”
相对于小众的专业课来说,公共课是替课的“重灾区”。
北京某师范院校的一名同学说:“公共课太无聊,但成绩又和签到次数挂钩。去的次数太少,还有可能被挂科。”据他介绍,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曾找人替课,且以男生居多。但他表示,他找人替课并非为了荒废自己。
“我不想打游戏,也不想在教室听那些无聊的课程,我宁愿去自习室,也不愿意在教室听公共大课这种可有可无的课程。”
有的群主是中介,进替课群须交“手续费”
当替课做大之后,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也随之而来。
比如,一个学计算机的男生想找替课,个人对个人的替课,有时并不能匹配到合适专业的同学。于是,这个“资源调配”的需求也被挖掘出来了。
这种现象,严重到什么程度?
全国各大211、985高校,几乎都能找到这样的兼课群。
在众多替课群里,群主一般会担任“总调度”的角色。
兼课群群主的“大权独揽”
买卖双方,如果想要进“替课群”,一般要向“群主”交1块钱“手续费”。所有提供“替课服务”的群成员被群主禁止发言。如果有人发布寻找替课者的消息,不会得到直接回复。生意由群主统一管理,分配给合适的同学,群主会从替课费中抽取5~10元的“调度费”。
通过这样,群主便将需求、资源统统揽住,统一管理。
通过长期积累的“口碑”壮大之后,一些兼课群甚至有了自己的头像、logo、口号,同时也开始在其他大学“拓展分部”、另建“领导班子”。此前小打小闹的替课,已逐渐演变成一个颇有模样的“产业”。
人大经济学一位老师表示:“短短几年,替课这个‘产业’,在学生手中居然能达到这样的规模,这样的经营能力令人欣喜,但这一事件却令人后怕。”
一排5人不知上什么课,一问全是“替课族”
小月(化名)拿起一本书,急匆匆地往教室方向赶去。
今年大三的小月,已是有3年“工龄”的行家里手了。当身边很多同学还要伸手向家里要钱时,她不仅做到自给自足,而且还能给家里添置些东西。
前一天,她通过微信替课群接到一笔订单——计算机公共课,价钱40元。
我的“同窗”一直很陌生
课间,小月的邻座突然问:“这课叫什么?”
小月怔了怔:“我给你问问。”
她转头问另一边的邻座,谁知连问三人都不知道。同一排的5个人才意识到,原来大家都是“替课族”。于是,几个人热烈地聊起了自己的替课经历,声音越来越大。
突然,小月抬头看到,老师就站在身后。老师未发一语,上讲台继续讲课。5人忐忑了足足45分钟。
下课后,她们小心翼翼地观察老师的举动,飞快地递交了作业,然后离开教室。小月这才意识到,她们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老师压根不记得她们,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替课背后,是课程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针对替课现象,各大高校也是“奇招”频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高校的“强硬”之中,也包含了些许无奈:居然要求着学生来上课,教育走到这一步,确实有点憋屈。
指纹签到 (北师大珠海分校);
拍照查缺 (南京师范大学);
统一编号“神器” (四川大学);
微信线上问答点到 (南方医科大学);
辅导员巡堂 (广州大学)。
考核手段早已“过时”,完全失效。比如在考卷上选出任课老师的头像,一张简单的兼课照片就能解决。而辅导员巡堂、拍照等手段,也命悬一线。
杭州某师范院校的一位英语老师告诉我们,青年教师的科研、课业负担都很重,“拍照更多是应了学院要求,我们根本没时间去一个一个核实,但从手段上说,确实起到一定震慑作用。”
▲图片来源于南都网
其实“替课”现象,又何止发生在高校?
2015年7月1日,《人民日报》采访了辽宁某地市委书记吴汉圣。他说:“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在省委党校培训,其中竟有两名干部找人“顶包”替课,一个找司机顶,一个让县招商局长替,甚至还让招商局长代他当小组讨论的召集人。”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石萍告诉记者,她的课堂上还没有发现过找人替课的现象。她还认为,找人替课是学生缺乏责任感与担当力的表现。“又想要学分拿文凭,但是又不肯脚踏实地上课学习,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同样也是在破坏社会的诚信体系。”
同时,她还给同学们“算了笔账”
你看,替课学生付了啥?
课程费,替课费,说不定还有考试费,
你又得到了啥?
被抓风险、挂科风险、每周90分钟的时间
她说:“教育宗旨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我们教你们,和教旁听生、社会人员都一样。大家都是受教育,除了一张文凭,你们之间并无天然差别。父母花钱给你受教育,你花钱给别的同学替你受教育,完了知识还不是你的,亏大了不是?”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云 教授则认为,既然一些学校存在这样的替课行为,就值得学校和教师们反思。“如今大学替课成为一种产业,学生当然难辞其咎。但是,一些课堂和课程缺乏吸引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好课程,没有一个不是学生挤破头的。”
如果继续采取“填鸭式教育”,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提升教学质量,对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和教师进行整改,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替课热”
部分资料来自:凤凰网、凤凰资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