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故居中的塑像
半个世纪前,日寇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人民奋起抵抗。抗战的峰火,燃遍了神州大地,涌现了一大批爱国志士,国民党爱国将领、人称“平民将军”的冯玉祥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寓所取名“抗倭楼”,便是有力的佐证。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早年倒戈反袁,不久又率军粉碎张勋复辟阴谋。1924年,他又发动“首都革命”,将废帝傅仪逐出故宫,迫使贿选总统曹锟下台。“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他移师张家口,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亲率十万劲旅,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光复了不少失地。
冯玉祥的“抗倭楼”现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力主抗日,为此奔走呼号。当时,他寓居陪都重庆,由于日军轰炸频繁,他的驻地随时迁徙。先是住在中山三路巴县中学内,后居特园康庄2号。1939年初,他选中了沙坪坝区陈家桥镇当 地乡绅张海南的住宅,当地人称为“张家大院”。冯玉祥将军买下该院,略加改造,命名“抗倭庐“, 以示他抗日到底的决心。还在近旁的一块石碑上题诗道:“盖房为何在坡头?怕占良田民人忧。此心又有谁知道,不知我心乐悠悠。”
旧居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二层小楼,平面是“凸”字型,小青瓦覆顶,清水外墙,红色的窗框。沿着青石板石梯向下走,没几步就来到了旧居小楼前。小楼一共有三个门,中间一个大门,两边各一个侧门。据知情人介绍,从大门进去就是冯玉祥将军旧居当时的会客厅,会客厅的左边有一道门,里面就是冯玉祥将军当时的书房。右边有两个房间,一大一小,大房间在当时是餐厅,小房间是厨房。 当年冯玉祥在这里接待过董必武、周恩来和陪都不少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可见“抗倭庐”中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
冯玉祥留在三峡的摩崖石刻
冯玉祥携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在此工作生活了七年,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他写了一首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用。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志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抗倭救国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次,冯玉祥到武昌参加最高国防会议。会后,他与蒋介石、汪精卫在一起聊天。汪精卫故意问冯:“焕章先生,什么叫抗战到底?”冯玉祥明快地回答,“收复失地,不但东北、台湾交还,而且倭寇要投降!”接着,他反问汪:“你喜欢这个样子吗?”汪扭过脸去,对蒋介石说:“他是做梦不是?”听到这话,冯玉祥拍案而起,愤慨地说,“做梦?你知道,有人做梦当主人,有人做梦当奴才!”骂得汪精卫无地自容,由此也可见抗倭楼主的抗日心声。
冯玉祥的“抗倭庐
“抗倭庐”原为清晚期巴渝民居,总占地面积2937.5平方米,为土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铺面,穿斗式梁架。新世纪初,冯玉祥旧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直辖市后的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授予“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称号。2003年又对旧居的主体建筑进行了修复,并于同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为冯玉祥旧居题写馆名。
如今,曾经的“抗倭庐”屹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老校区内,“抗倭楼”基本上是原来的样貌,只是周边的环境变得繁华起来。现在,旧居的一楼变成了后勤工程学院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这里经常会组织唱红歌、演讲。周边的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书房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原载《上海滩》杂志)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