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种起源到工业革命,再一步步过渡到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岁月的蹉跎,印证了人类行为方式的进化。改变生活方式的产品,也如刻度般,永远留存于历史长河。可无论这些智慧的结晶如何更迭,他们亘古不变的使命,仍旧是为了满足使用者千奇百怪的欲望。
想吃包子而不是面条,这就是欲望
欲望在市场营销领域里,被划分为第二优先级。好比,当你感到饥饿,意识到要吃东西,是第一优先级的需要。想要吃包子而不是面条是欲望,至于吃哪家的包子,则是商品经济里至关重要的一点——需求。
为什么说产品的诞生始于欲望?
所谓的发明创造,契机往往只在于最直接的解决当前欲望。想要书写,出现了纸张;想要跟快速的出行,出现了汽车。这个概念放到现在,好比我们常说的干货,数值、配置、功能、价格等等。无关乎情怀和喜好,你首先思考的并不是某个品牌想传达的故事,只甘愿选择满足基础意向的性价比产品。
互联网时代,“干货”遍地开花
互联网大门的开启,就像一股飓风,将数字化、信息化的行为理念,传播给每一个生存于社会中的人。特别是在互联网生态建设初期,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内心变得趋于“慵懒”,那些对干货不断渴求的人,被互联网包围后,更如沐春风。
拿“衣、食、住、行”这些影响心智的最基本欲望来说,起初的淘宝、美团等APP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生活中的思考时间。无论购物、吃饭、租房或打车,所谓的“现象级产品”中“价格排序、智能排序、离我最近”等简单的选项,足够筛选出用户最称心的服务体验。以至于我们都没发现,这日复一日机械化的操作让头脑变得更加麻木。
这是互联网产品前期发展最明显的特点,让人用最快速、直接的方式获取服务,而那些色彩斑斓的形式化之外的一切,也在节约的那些时间和途径中被消耗殆尽。
“你永远不知道在网络对面的那个人,是人还是狗”这句话最初被用来形容虚拟社交的不真实性。但放眼现在,科技手段不断攀升,如果物流人员、服务人员都被机器人和无人机取代,是否也意味着,我们要被迫生活在一个冰冷无味的世界?
所以,有必要扪心自问,原来这个世界除了干货,也需要“湿性”,如果你不介意,也可以把“湿”理解为“诗”,下一代现象级互联网产品也需要更“诗性”的处理,哪怕不那么完美。
岁月如诗,产品亦如“湿”
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从生理学角度上说,是“可以创造并使用工具”。但哲学意义上,人类是更为情绪化并且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甚至影响一个环境内其他人的族群。
情绪化,融入各种场景,我们才意识到所谓“社交”的意义,而湿性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在生活或工作中,正是有了意想不到的喜怒哀乐和情感刺激,才使之变得更为丰富且有趣,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更发散式的迸发。
产品也是如此,越是富有“情绪化”情感的环境,就越是需要场景化的考虑。在英国刚登陆澳洲大陆伊始,面对岛上无数赤足行走的土著人,英国商人大肆将鞋子推销给他们,结果大获成功;而相比之下,鸦片战争时期,他们也曾向中国老百姓推销睡帽,但那时就没这么走运了,得到了难以想象的亏损。同样是在一个蓝海市场进行推广,区别在于,对场景化是否做了足够的思考,能否用正确的手段刺激了场景内的商品需求显得尤为关键。
现如今的互联网环境早已从初期逐步走向成熟,人们也变得不那么拘泥于“索然无味,弃之可惜”的名义上的干货,而把眼光放得更加生动、多姿,思维转动的更为活跃。
我们意识到,互联网途径提供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习以为常,机械化、单一化的服务,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更多曾经只存在于脑海的浪漫想法。单一的平台和环境中,我们需不断探索与发现美,渐渐使“画布”渲染的更为抽象。
单一的社交、出行、直播、电商产品被更多样化的组合在一起,我们或许能从产品发展的蛛丝马迹中,寻觅未来段的发展趋势,但很难准确预估未来的现象级产品究竟会有何种翻天覆地般的巨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中每个人对于“湿性”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未来的产品将注定变得更与众不同,充满活力,亦或更情绪化,更有脾性。
从产品诞生到商品经济,从欲望到需求,我们不再执着于乏善可陈的干货产品。是这个最好的时代造就了我们对于骨骼之外那充实血肉的向往。点燃创客精神的,也不再停留于直接的基础需求。湿性的未来,将造就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