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有一篇网文,标题是《从政治经济学是“思政课”》说起。文章涉及到的内容很多,还涉及到西方近年来出现的新政治经济学。我对这门新政治经济学完全不了解,所以也无法参加在这个话题上的讨论。不过,对于原来的政治经济学这门课,我们要上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讲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就是《资本论》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期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部分我学得稀里糊涂。后来的大学里还有没有这门课,我也不知道了。不过在大学时,其他专业的学生上政治经济学这门课,是当作思政课来学的,而且他们只学一个学期。我当时不懂,也有点奇怪。为什么我们要学两个学期的课,人家一个学期就上完了。这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等到多年后,我才明白了,作为思政课的政治经济学,跟我们当年作为专业课的政治经济学,课时是不同的,讲课的内容也有不同,只是思政课删减了一些内容,而我们的课讲得又太过详细罢了。当年,老师告诉我们,政治经济学这门课是一门科学,我们深信不疑。但是其实,它为什么是科学,当时的我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现在我知道这门课确实是一门科学,但是我对这门科学的理解跟当年老师们所说的科学可能多少有那么一点不太一样。科学是需要关注、过问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当年在学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对于现实的资本主义,课堂上几乎没有任何涉足。据说,中国大学里的经济学专业,有一段时间根本不讲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至于是什么原因,这里就不讨论了。现在如果有的学校恢复讲政治经济学,至于都讲哪些内容,都是怎么讲的,我也完全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如果这门课不结合今天的资本主义实际,一定不会讲得很完整,也不会讲得更深刻。前两年,我听过一位在该领域里非常知名的教授在讲《资本论》第二卷里的内容。我一听,完全是按照过去教科书的模式来讲的,对于今天的资本主义现实,那位教授几乎没有任何涉及。我对此非常不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内容就是剩余价值理论。对于这个理论,今天有那么一些学者,甚至还不是极个别的学者,对这个理论是存有疑惑,甚至是不那么赞同的。在他们看来,马克思的时代都过去一百多年了,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用马克思当年的理论来看待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肯定不那么合适。至于其中为什么不那么合适,他们也没有能说得清清楚楚。他们的基本观点大约有这么两个,一个观点是,今天的社会财富已经不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而是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是机械设备创造出来的。依照他们的观点,工人的劳动在今天已经不能创造什么价值和财富了。要知道,否定劳动价值论就等于从根本上否定了剩余价值理论。这样的观点不仅错误,而且荒谬。这里不具体讨论这个问题,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蒸汽机取代了手工劳动,这不是大机器介入到人类的生产过程之中,也就是科学技术的成果介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那个时代,马克思并没有因为蒸汽机的介入就否定的劳动价值论,那么今天更多机器对生产的介入怎么就能够否定劳动价值论了呢? 这没有道理呀。新技术的使用,包括将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都无法完全排斥人的劳动,不能否定劳动创造价值的事实。不抓住这个劳动的本质问题,我们不仅不能真正去了解资本主义,也不能真正去了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真正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反对劳动价值论的学者,所提出的另一个观点则是,我们国家现在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私人经济,也有资本。所以对于今天的资本,不能采取马克思当年的批判态度。他们认为,今天更要强调资本存在的正面意义。而这样一来,马克思的那一套就有点说不通了。大约就是为了这个原因,他们也要放弃和批判劳动价值论,当然也就是要批判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从来也不是全盘否定。资本在人类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然而,正如辩证法所看到的那样,在积极意义的一面的背后,还有消极的一面。辩证法对于资本就是把它看成一个过程,是从更全面的角度上来对资本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至少在人类生产的历史上,资本就有一个从具有积极意义的方面逐步走到消极意义的方面。即使在当代中国,资本虽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有消极意义。这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没有脱离这个客观存在。至于今天我们对待资本的态度,可以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条就能看得非常清楚。其中鼓励和支持就是对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发挥其积极意义的一面,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就是要限制资本存在的消极方面。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资本存在的消极意义仍然超过其积极意义。这也是导致今天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日渐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那里所存在的产业空心化,金融资本畸形扩张,全球贫富差距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对立严重,无一不是与今天全球资本所存在的弊端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它本身就有两方面的职能。一方面,它是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可能脱离对现实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与生产关系的研究,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发现和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才有可能了解清楚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性,才能真正了解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规律性。在了解到资本主义本质上的衰败和走向灭亡的必然性,我们才有可能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抱有必胜的信念,才有可能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对由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坚定信心的树立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只要我们在科学理论上有了充分的底气,站稳了脚跟,那么任何异端邪说都不可能吓倒我们,而必然被我们所战胜。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另一面,就是它具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隶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通过我们对这门思政课的学习,就可以让更多少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了解资本主义内在虚弱和本质,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与发展更为主动地献出更多的力量。与此同时,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在舆论上的任何造谣、污蔑、攻击和诽谤,我们都能用紧充分的事实,用最强大的理论来进行反击。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样也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新中国建立七十五年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是一部历史的长卷,同时也是理论在实践上的不断展现。理论是在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摸索出来的,也是从中不断概括与总结出来的。实践过程是要走过一些弯路的,理论的探索也不可能是笔直的,总是要经过曲折的道路。另外,我们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门思政课的时候,也离不开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生产道路的探讨。也就是说,也需要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内容。两者肯定是有着许多联系的,不太能够轻易地割裂开来。这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要怎么讲,至少需要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比较深入地研究和思考,更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发展的研究与观察,才有可能把很多问题弄得更清楚一些。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