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蛇生肖因象征神秘而富有,代表智慧、神秘与灵性,格外地引人瞩目,而蛇作为独特动物衍生出许多寓意深远的成语,不仅体现了人们提炼经验概括生活的智慧,而且繁荣丰富了传统文化尤其是生肖文化。因此探讨蛇成语文化的大美内涵,赏析这朵文化历史长河中的耀眼浪花,把握其在新时代语境中的应用,对汲取蛇生肖智慧灵性有着特殊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蛇以其特样的形象和特有的本性,催生了很多反映人对蛇态度的特别词语,尤其是孕育出了寓意深刻、诙谐幽默的成语。这些蛇成语以其鲜明的个性、特有的丰富内涵,显示出蛇文化与实际结合的厚重生活气息,启示人生指导实践的不可或缺作用,进而表现出先人对蛇文化寄托的浓郁情感和运用蛇文化的高超智慧,更激励今人走进和把握蛇成语,促进蛇文化更好地服务生活服务社会。
一、把握蛇成语围绕蛇毒性可能侵害人的鲜明特性,造就了大量形容坏人行为的成语
蛇成语与其它生肖成语最大的不同,就是充分运用蛇的毒性,总结出可能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巧妙地提炼为绚丽多彩的成语,发挥了提示提醒人们的特殊作用。其中有比喻各种邪恶坏人的“牛鬼蛇神”,也有比喻一个人心肠极其恶毒的“蛇口蜂针”;有比喻说话好听心肠狠毒假冒伪善的“蛇心佛口”,也有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的“贪蛇忘尾”,由蛇及人,让人们提防毒蛇,更要提防毒蛇一样的恶人。这些成语中有比喻对人虚情假意敷衍了事的“虚与委蛇”,也有比喻做事找错了对象的“拜蛇求雨”;有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不易分辨的“龙蛇混杂”,也有比喻为害东西多的“三蛇七鼠”,如此等等。由蛇比喻做事做人,而且不要做错事,不要做蠢人,让人们在运用和使用蛇成语中增加文化知识和生活知识。蛇成语最典型之处,就是紧紧抓住蛇可能伤人攻击人的令人畏惧天性,生动形象地概括出有利于人们提防的各类成语。其中有比喻恶人得势的“蛇鼠横行”,也有比喻相互勾结的“蛇盘鬼附”;有形容心肠狠毒的“蛇蝎心肠”,也有形容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的“为虺弗摧,为蛇若何”;有比喻贪暴者的“长蛇封豕”,也有比喻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的“蛇头鼠眼”,亦作“蛇眉鼠眼”,等等。这些蛇成语充分表达了与蛇相关的为害人算计人的成语很多,很艺术巧妙地教人加以防范。蛇成语的叫绝和称奇之处,就是蛇鼠搭配很多。大概因为蛇与鼠在人们眼里都不是好东西,都有祸害人让人讨厌的相同之处;也因为蛇是老鼠的天敌,也是老搭档,看到蛇不吃老鼠、老鼠不怕蛇,抑或老鼠成精不跟蛇在一起,肯定很意外,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蛇鼠搭配的贬义成语。比如形容坏人互相勾结的“蛇鼠一窝”,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的“蛇鼠横行”,形容面相丑恶、心术不正的“蛇头鼠眼”或“蛇眉鼠眼”,比喻为害东西很多的“三蛇七鼠”,比喻行动极其诡秘的“蛇入鼠出”,形容过于胆小谨慎的“蛇行鼠步”,等等。这些蛇鼠搭配成语,都最大限度利用蛇鼠的负面比喻人类的恶人和坏事,增加人们防范和提防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文化渗透,无孔不入,先是输入《猫和老鼠》之类的儿童动画片。这个儿童动画片的诡异就在于违背猫是老鼠天敌的天理,一反猫捉老鼠常规,每次猫鼠游戏老鼠总能战胜笨猫。这看似独辟蹊径的逗乐,实质上暗含颠覆传统文化的玄机。不仅若此,《精灵鼠小弟》(又译《小老鼠斯图尔特》)、《美食总动员》(又译《料理鼠王》)等进口的动画片,所塑造的小老鼠都是聪明、可爱,注意这种聪明可爱,与十二生肖的可爱有着截然的不同,总有着配合西化渗透的“外国的一切都好”、“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味道,嫁给外国人、有外国亲属或朋友、用得上舶来品……一切与“洋”字沾边的东西都成为炫耀的资本,自然洋人的动画片尤其是颠覆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片吃香。此等因自卑而仰视,进而丧失理性别择能力的盲目崇洋媚外,实际上是一种洋奴思想,到底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接班人呢?由此扩展到小猪佩奇突然爆红,让孩子们都喜欢上传统文化定格的笨猪,佩奇和她的家人猪叫的段落引发的孩子模仿。家长痛心疾首于动画片对孩子的恶劣影响,惹得很多家长抱怨《小猪佩奇》而声讨这部作品。可《小猪佩奇是如何走红的?》(中国经济网2018年04月27日,原载济南日报)一文披露,小猪佩奇的各种衍生品也随着这只粉色小猪的走红而大热起来,目前不仅有各种佩奇的玩具、书籍、视频产品,还有主题商业活动、舞台巡演等。比如,2017年9月底,正逢《小猪佩奇》第5季新鲜上线,上海虹桥一处商业中心举办“小猪佩奇”游乐园的主题商业活动,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涌入,只为了能与小猪佩奇一家“亲密接触”。而小猪佩奇的授权经销商也表示,“一些季节性产品是我们的重点。我们会围绕中国新年、圣诞节、中秋等节日创造相应的动画设计与产品。中秋节的月饼、圣诞节的装饰、中国新年的红包……”。显然,小猪佩奇不只是逗乐,也不只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已经由文化渗透发展到经济渗透。小小的生肖文化,西方都不放过,是不是让人有点不寒而栗?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好坏、是非等基本认知和观念,正受到颠覆和挑战,可以说,我们的包括生肖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正在这颠覆和挑战中被潜移默化改变,不能不引起高度警觉。
二、运用蛇聪明、灵动和生命力强等习性与特征,形成了大量给人以鼓励和祈福的成语
这类蛇成语,堪称蛇成语的经典,既是先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也是帮助后人成熟的拐杖,助推人们成长的阶梯。比如用蛇的智慧、灵动和生命力鼓励和祈福人们,如“金蛇狂舞”、“蛇运呈祥”、“灵蛇吐瑞”、“祥蛇绕梁”、“寿蛇延年”,等等;还根据蛇的机警、敏感、迅捷、灵活的特性来反映人们生活和事业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性,比如用“斗折蛇行”,形容前进的道路不平坦,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行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词语搭配上,往往蛇随龙动、龙蛇一体,以二者的共性特征组成美好祥瑞的成语。比如以“笔走龙蛇”,形容书法仿佛龙飞腾、蛇游动,气势奔放、笔力劲健、自然流畅;又以“龙蛇飞动”,或“飞鸟惊蛇”,形容草书潇洒自如、灵动无拘、出神入化。还有,以“大泽龙蛇”,赞叹非常之地能生非常之物,比喻乡间草莽之处能孕育并隐藏英雄豪杰;以“岁在龙蛇”,表明时间进入龙蛇交接的年份,充满着新的希望与机遇;以“龙蛇起陆”,寓意事业像龙蛇一样奋起,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一飞冲天;以“龙蛇际会”,象征着能够遇到良好的机遇,与贵人相逢,事业有成;以“骇龙走蛇”,表示声势浩大,连龙蛇都被惊起而行动了。
在蛇年,为了寄予美好祝愿和有益启迪,人们也利用谐音,改造了一些家喻户晓的成语,如把“十全十美”改造成“蛇全蛇美”,把“有舍有得”改造成“有蛇有得”,这增加了蛇年祝福的谐趣,无可非议。但也要看到,对传统文化是需要尊重的,不能庸俗化、市侩化。例如在市场化私有化浪潮下,大量的经典成语被篡改为广告词,沾上了铜臭气,诸如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随心所欲),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刻不容缓),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其乐无穷),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口蜜腹剑),为了赚钱,为了吸引人,真可谓绞尽脑汁。于是“当”之无愧(当铺广告),自讨“苦”吃(药店广告),“鲜”为人知(味精广告),一步到“胃”(胃药广告),“衣衣”不舍(服装广告),乐在“骑”中(赛马广告),一“毛”不拔(理发店广告),百“衣”百顺(电熨斗广告),无所不“包”(饺子铺广告),“烧”胜一筹(快餐店广告),默默无“蚊”(灭害灵广告),“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以“帽”取人(帽子公司广告),一呼四“应”(音响公司广告),“口”服”“心”服(口服液广告),三十六计“走”为上(鞋店广告),“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臭豆腐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治结石病广告),百闻不如一“键”、不“打”不相识(打印机广告),等等,五花八门,铺天盖地,不在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净搞这些花里胡哨东西,无论其如何美化“这些成语在广告词中或比喻、或双关、或暗示,对消费者的心理穿透力很强,从而刺激了消费”,如何吹嘘“它能使一种默默无闻的产品一夜之间驰名全世界,成为商界中的皇冠”,回头看看这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商品,有几个今天还能看得到?既糟蹋了传统文化,又显示出发展生产的邪劲和热衷于歪门邪道,现在经济发展滑坡,与不走正道有很大关系。而胖东来很火很火,靠的就是一个“真”,这就是明证。
三、把蛇的特性和故事与人们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许多给人以教育、启迪和警示的成语
这些成语重要特征是,启发人们把对蛇的认识,传递到掌握运用反映蛇本能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成语上,使人从中得到生活实践的启示。比如用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入、或显或隐的“一龙一蛇”,教人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用形容胆小谨慎的“蛇行鼠步”,教人不要过于胆小;用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的“打草蛇惊”或“打草惊蛇”,教人做事谨慎,不要过早暴露意图,让对方有所戒备;用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的“草蛇灰线”,教人注意观察,善于发现一些线索和迹象;用比喻无价之宝的“灵蛇之珠”即“隋侯之珠”,比喻非凡的才能;用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的“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教人注意看本质。还有影响广泛,不断给予人们提醒的蛇成语。比如告诫人们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以免弄巧成拙的“画蛇添足”,这就是运用蛇的生理特征教育人们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追求完美而偏离了事物的本质,破坏原本良好的结果;再比如多用来比喻做事不机密,致使对方有所警觉的“打草惊蛇”,这也是运用蛇的生活习性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深思熟虑、谋划周全,避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和计划,否则可能会功亏一篑,让对手抢占先机,这一成语在军事、谋略等领域,有着深刻的应用价值;还比如警示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虚幻的表象所迷惑,因疑神疑鬼而产生恐惧的“杯弓蛇影”,这是运用蛇的毒性和人们对蛇的畏惧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引导人们应努力探寻真相,避免无端的恐慌和焦虑影响生活与判断;还比如警示人们没事找事、自找麻烦的“拨草寻蛇”,此出自《西游记》第十五回:“猴王拿着棍,赶上前来,拨草寻蛇,那里得些影响”,这与无意中使敌人警觉变相给敌人通风报信的打草惊蛇,刚好相反,主动招惹恶人,自寻麻烦,以此教人把握好处理问题的度,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还比如提示人们顾全大局牺牲局部的“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出自 《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螯手,壮士解其腕”,手腕被腹蛇咬伤,当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以此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这些蛇成语中更有大量教人向善,增加生活知识、提高生活技能的。最有影响的是,大蛇衔明珠报答救助者、黄雀衔白环报恩的“蛇雀之报”,出自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并将此作为报恩典故,教人向善。最有激励神奇色彩的是,用来比喻人做好事必将得好报的“楚相断蛇”,来源于汉代贾谊的《新书·春秋》,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宰相孙叔敖小时候遇到一条两头蛇,担心别人再看到这条被认为是不祥之兆的蛇,便将其打死并埋掉,回家后告诉母亲自己见到两头蛇会死的担忧,母亲安慰他不仅不会死,并告诉他有阴德的人上天会赐予福报,后来孙叔敖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官员,这个成语故事也因此成为了善有善报的典范。最多最广泛的是,增加生活知识的蛇成语,比如龙和蛇不加分辨的“不辨龙蛇”,出自元宫大用《范张鸡黍》“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以此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教人重视识别,分清敌友和优劣;比如装着虎头拖着蛇尾的“虎头蛇尾”,后来引申指头大如虎,尾细如蛇,出自元康进之《李逵负荆》“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教人做事应当善始善终,不能先紧后松,有始无终。还有很多提高能力的蛇成语,比如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的“引蛇出洞”,出自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不仅用于两军对垒的战争,也用于对付坏人的策略;而与之结构近似意思完全不同的“蛇头蝎尾”,出自唐·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之一“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特指蛇蝎之毒,泛指毒害人的东西,让人提高警惕。茅盾在《白杨礼赞》有这么一段精彩议论“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由此比之蛇的成语,难道你就觉得蛇成语只是成语,难道你就不想想它是中国独有的,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不曾有的,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思维和表达风格的传统文化,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西化渗透和历史虚无主义交相作用衍生的奴隶、跪舔乃至投降、汉奸文化,其目的就是要重复都德《最后一课》的“学校里不许再教祖国的语言了,学生们从此要学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悲哀,盲目崇拜西方文化鄙视丢弃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以西方文化代替传统文化。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继承弘扬捍卫包括蛇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内容。是的!蛇的成语真不只是成语,真的是引以骄傲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真的应该好好联想,想得“更远一点”。
【相关阅读】
侯立虹:蛇生肖的特殊美——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一
侯立虹:感悟蛇生肖的神秘——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二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