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经济新常态下,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传统计划经济理念来规划今天的县域发展,无疑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省社科院课题组基于对汝城等县的实地调研认为,推进县域区域一体化,以突破传统的县域行政区划刚性束缚所造成区域市场体系割裂、县域发展定位和分工模糊等瓶颈,是新常态下湖南县域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湖南“十三五”县域发展的战略取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传统计划经济理念来规划今天的县域发展,无疑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推进县域区域一体化,以突破传统的县域行政区划刚性束缚所造成区域市场体系割裂、县域发展定位和分工模糊等瓶颈,是新常态下湖南县域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湖南“十三五”县域发展的战略取向。
一、区域一体化是县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经济新常态下,湖南县域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行政手段、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市场机制在资源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加快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推进县域区域一体化发展,无疑是湖南县域“十三五”发展的战略选择。
1.区域一体化是县域拓展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
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湖南多数县域依赖低成本的资源要素和行政推动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县域发展相对独立封闭,同质竞争导致资源浪费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进入新常态后,县域发展所依赖的传统优势正在消失,封闭式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单个县域的城镇、产业、市场空间十分有限,迫切需要通过区域一体化来拓展发展空间。如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江湖流域上游,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华南第一泉”的热水温泉和国内罕见的暖水温泉等优势资源,但长期的“自我发展”限制了发展空间,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2.区域一体化是提升县域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日益细分的市场体系中,任何县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都是相对的,只有在更宽广的区域中找准自己的产业与市场定位,整合资源实现差异发展和特色发展,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湖南诸多县域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市场流通半径短,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汝城县,长期以来缺乏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需要依靠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带动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将位于三省边际的区域优势和东江湖的旅游品牌优势进行有机融合,来拓展自身的旅游开发空间和提升整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3.区域一体化是加快县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新常态下县域发展正面临要素价格不断攀升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挑战,推进县域区域一体化,能够加快资源要素跨县域流动,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要素的空间组合,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内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如汝城县,尽管区位独特、旅游资源独特,但受制于自身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不足,经济转型缓慢,通过与周边县域、特别是环东江湖的区域一体化来促进要素的互补、共享与优化配置,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县域发展的要素约束问题。
二、湖南县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着力点
县域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复杂体系,找准着力点,需要突破行政体制、地域边界对市场机制的制约,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推进信息资源网络的共享融合。信息技术与网络是消除空间障碍的有效手段,必须把信息一体化作为湖南县域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建设县域间相互融合的信息网络,打造区域协同发展信息沟通平台、商贸合作网络平台,完善信息传输机制,推进政府、行业及公众层面的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共同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像汝城县这样的旅游资源大县,尤其要推进与周边县域的信息共享,以“互联网+”的营销新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开发与周边县域的合作对接。
2.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必须打破县域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跨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形成县域间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基础设施在区域内的共建共享。如汝城县这样区位独特的县域,应加强与周边县域在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领域的合作,构建与周边县域及中心城市的便捷通道,为推动融入环东江湖区域发展、打造湘粤赣三省边际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3.推进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实现共同市场的共建共享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必须立足区域内各县域的共同需要,共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区域市场体系,包括区域性的商贸物流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用征信市场等,推进县域间区域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同时,推进各县域合作共建物流、信息、金融、技术、劳动力、会展等区域服务体系,实现以区域市场为主导的资源要素整合与优化配置,形成区域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4.推进产业发展的协调互动。产业是区域合作的纽带,推进区域一体化,重点是推动区域内的产业整体联动。一方面以县域之间互补型的水平分工来加强产业联系,通过共同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合作、促进市场资源整合等方式,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通过县域间产业的垂直分工构建共同的产业链条,结成经济共同体,以此构建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如汝城县应明确所在区域的产业分工,将自身的发展与整个区域发展予以全方位对接,尤其是要将温泉旅游与东江湖的生态旅游全方位对接,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推动整个区域发展的战略升级。
三、推进湖南县域区域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湖南县域区域一体化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行政体制阻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省委、省政府在战略层面加以审视,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县域科学的协同发展机制和制度框架。
1.加强对县域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引导。推进县域区域一体化需要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封闭发展模式,建立以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为着眼点,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地域相连、经济相融的县域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明确各县域的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形成有利于资源要素流动、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力架构。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县域区域一体化作为“十三五”县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省“十三五”规划中进行谋划布局,选择环东江湖区域、大衡山区域、湘中腹地区域等一批有地域条件、历史文化渊源、经济联系的县域开展区域一体化试点,推动诸如湘粤赣三省边际区域的跨省际合作,加强协调和指导,形成适应新常态的县域发展新格局。
2.推进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取向的体制改革。构建统一协调的市场竞争规则,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前提。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县域区域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打破县域行政区划分割的桎梏,支持县域间建立以区域协作为目标、多层级和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框架,取消阻碍区域资源要素一体化流动的制度和政策规定,在加快简政放权、完善县域经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为县域的开放、合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完善对区域一体化的支持政策。为鼓励县域区域一体化合作,推动县域的局部利益与区域的整体利益相统一,建议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县域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政策支持,包括支持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加大对湘南、湘西边际贫困县域共享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鼓励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在园区建设和产业投入上对县域间的产业链合作进行倾斜;加大金融、市场、用地等政策优惠力度,支持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等。
4.支持区域性中心县城建设。县域区域一体化需要有集聚与引领能力的县域中心城市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建议省委、省政府支持汝城县、衡山县、新化县等在相关区域中有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的县域,加快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县城,通过提升资源要素整合能力与区域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具有集聚、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和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形成区域一体化合作的龙头,为县域的互动合作提供坚实的平台和载体。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县域发展研究课题组,执笔人:陈文胜、王文强、陆福兴;来源:《决策参考·湖南智库成果专报》2015年5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任玉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好中华文明优势,造福世界人民
2017-09-14以区域一体化战略谋划湖南县域“十三五”发展蓝图——基于汝城县等地的调研
2017-04-24•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