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系科学社会主义)也可谓是伴随马克思的人学产生而产生的,是马克思坚定认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财富”并对人的本质做出深度剖析后更主张建立的,以求“解放人”并“全面发展人”,进而可赖对人开发和劳动经济而使社会产生更先进生产力,犹如在预料到资本主义靠攫取自然资源和人口红利而发展不会长久,彼得•圣吉也提倡的能通过“人的发展与人性修养提高”而使社会产生可持续的发展力。社会主义真能如此吗?对此,笔者仅以已为普世推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解析之。
马克思之前的西方政治学说、经济学说、宗教学说都可谓是基于“经济人”假设而创建的,甚至其企业制度也是基于这种人性观设计的。
为揭示人的本质并也出于对“人”开发的需要,为纠正依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企业而对生产力的束缚,马斯洛终身着眼于人的需求研究,并在1943年将之归结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晚年又将人的需求细分出七种,即:(1)生理需要,指为了生存和延续种族而对物质的最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指对人身与家庭安全、就业与健康保障,以及免遭胁迫、疾病等方面的希求;(3)归属与爱的需要,指对能被群体接纳并得到友情、关爱等方面的希求;(4)尊重需要,指对能被平等对待、甚至敬重,能被众人认可、甚至赞赏等方面的希求;(5)求知需要,指为求发展而对认知世界的需要;(6)审美需要,系指对美好向往和完美追求的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系指对道德、理想、抱负、成就等综合需要。
马斯洛还一并将人的上述需要分为两类,一类叫“缺失性需求”,意指作为正常人都缺失不了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一类叫“成长性需求”,可谓是要成为“大我”的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还特别指出,前一类需求中的每一项都属于人的基本需要,只有不亏缺人的这些需要时,其才会油然出现成长性需求,乃至不用他人监督也能够“自我实现”。马斯洛还特针对西方传统管理只注重“物质利诱”强调说,要充分挖掘出员工的潜力,就得一并重视员工的每一层次需要。
那么,笔者就以马斯洛这套理论,并结合社会主义一贯原则,阐释社会主义能否满足人的每一层次需要,同时一并揭示社会主义好在哪里。
1、社会主义能带给人的生理需要。
社会主义以人民至上、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于此,主张各尽所能,并保障人人有业可就。财富分享,在留足国家与集体长远发展需要后,个人的初次分配采用按劳分配政策并主张“不劳动者不得食”,二次分配以公平为上、“扶弱济倾”为原则并兼顾贡献大者多得。故而人们只要诚实劳动,就会有保障“生存和延续族种”所需的稳定经济来源,并因此还可谓能防范因为生存不了而不择手段,甚至不耻于参与“黄、赌、毒”。
2、社会主义能带给人的安全需要。
社会主义也倡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并是本着“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之生产力要素观而更加坚持的,故此,除极力保障“壮有所用”外,还尽可能为百姓解决包括住房等生活与发展必需品,保障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提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要求“人民警察为人民”等。
3、社会主义能带给人的归属与爱需要。
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之主义,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而无产阶级的政党特别是我党,“机构发展到哪里,就把支部建到哪里”,并基于“支部”抓修齐,进而能建好诸如“革命大家庭”、“职工之家”、“社会主义大家庭”等。同时以“五爱”树新风,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弟”“学雷锋见行动”等——使“祖国处处有亲人”。
4、社会主义能带给人的尊重需要。
由于社会主义以人民至上为价值追求并秉持“尊劳主义”,从而不论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我党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还让“人民当家作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与管理”、视清洁工为城市美容师、护士为白衣天使、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因而还使得我国一度普遍把“为人民服务”当风尚。而今,只要我党不忘初心,哪怕还不忘是“劳动创造财富”,想必人们尤其是劳动者,都能获得受尊重需要。
5、社会主义能带给人的求知需要。
社会主义要义,既在于解放人,更在于全面发展人,故此,除重视人们对物质需要,还尤为重视人们对文化需要。如果说资本主义只重“金矿”、“银矿”,把生产力原动力寄托在资产能保值增值上,那么社会主义则可谓重视“脑矿”、“人矿”,把生产力原动力寄托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因而很注重人们的“德智体”。为此新中国:不仅重视全民健康,还重视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不仅支持人们求自然科学,还支持人们求社会科学;不仅能用《实践论》《矛盾论》等引导人们正确认知世界,还能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启发民众产生境界;不仅关注青少年的素质培养,还早在革命年代就意识到“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并自那时起就重视创建“学习型组织”,倡导“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等。
至于“审美需要”,即向往美好和追求完美的需要,就员工看,当与会不会产生、而且在我国已越来越缺乏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相关。至于“自我实现需要”,即对道德、理想、抱负、成就等综合需要,就员工看,当与愿不愿成为“高大上”或当劳模、成英雄等相关。这两项都可谓是由内而发的,应取决于各人所具的潜力、意识、境界。而人的意识和境界,马克思也有阐述,如“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教育(当是广义的)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与根本方法”“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规定性”等,即与外在诱因、社会现实、社会引导、社会实践等相关。
回看我国对“员工”各层次需要的重视,可以说要早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还未产生前,更早于以GE为代表、而今已对其传统企业制度改了制的美国现代企业,即可以说能追溯到1927年“三湾改编”时。
三湾改编,除了废除旧军队的制度(即可谓废除了胎出于“经济人”假设的“企业”制度),还以“共同愿景”为“企业”目的,将“支部建在连上”,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坚持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管理民主,并依靠“支部建在连上”来关心人、温暖人、尊重人、发展人。正可谓有这样的改编,即便短缺物质刺激,人民军队也能够做大、做强、做优,并还能够将远不及我国而今“农民工”有文化的“农民兵”造就成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胜利的威武正义之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