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走出无人机的小圈,关注无人作战系统
点击:  作者: 砒霜大毒    来源:无人机  发布时间:2016-12-07 10:23:26

 

       2016年11月17日至18日,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及微型飞行器分会在桂林召开了学术年会,大会共邀请到90多位无人机各行业领域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讨论中国无人机系统技术的发展。大会共邀请4位无人机业内大咖作了主题报告,引发了与会代表们对无人系统发展的研讨热情。17日下午举办了学术分会工作会议,会议中重点向各位专家征询了制订民用无人机技术路线图大纲和组建分会专业委员会的意见。部分专家提出,民用无人机路线图大纲以及专业委员会设置有过多的军用无人机色彩,同时也夹带着“机械化色彩较为浓厚的分类方法”,与信息化时代和民用无人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笔者也认为,无人机发展路线图及专业委员会划分应具有自身的特色,不应与传统的飞行器学术专业划分完全相同,可根据特点划分出如:工业级应用、智能控制与决策、集群与网络化指控、后端应用与大数据深度学习、无人机反制体系、无人机运控管理及操作系统等专业学术组织,使更多参与“无人系统”的学派成为无人机家庭的一员。这也是无人机公众号目前自发组建分类讨论群的一般划分方法。笔者在最近央视播放的《开讲了》节目中看到,预警机总设计师陆军先生回答观众提出的“如何看待无人机,未来是否会有无人预警机?”时,他回答,未来的作战是成体系化的装备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将各类武器纳入到这个体系中,不管是有人与无人,空中、地面或水面、水下,任何一类装备都不可能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可见信息技术及其的应用在未来作战特别是无人系统作战的主导地位,已成为各方专家的共识。此次军队改革释放“脖子以上”的动作,由军委统管信息系统,也是对武器装备体系集中统一管理的体现。因此,无人机学术组织更应把信息技术主导置于发展和筹备专业组的主要地位。初主任的报告的内容举例主要针对国外各类无人系统武器装备,但技术领域的思想并不局限于军事,对民用无人机及军民融合共谋发展都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无人作战系统是综合运用多种军事技术而研制的可以替代人去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新型作战系统,是系列先进军事“技术群”综合集成创新发展的产物。根据作战使用区域不同,无人作战系统可以区分为无人地面平台、无人机系统、无人海上系统等。

无人地面平台——未来战场上的“黑马” 

无人作战智能坦克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曾预言:“21世纪的核心武器是无人作战系统”,目前这一预言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智能时代”大幕的拉开,无人化战争已经迎面走来,战场机器人、无人作战飞机、无人潜航器等以无人技术为主导的新型武器平台逐渐走向战争舞台中央,引导着未来作战发展的方向,并与其他新型技术装备一道改变着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形态。

无人地面平台,是陆上作战的重要力量,能代替人在高危险环境下完成各种任务,对保存有生力量、提高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无人地面平台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地面机器人、无人车辆、无人化炮塔等多种地面无人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人地面系统取得了长足发展,能够执行侦察监视、后勤支援、布雷扫雷、排爆救援、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美军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发展迅速,并结合局部战争实践不断演化改进,目前拥有多类型地面无人系统,其重要研究成果包括班组任务支援车、“粉碎机”高机动无人战车、“阿特拉斯”双足机器人等。

除美国外,德国、以色列、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都十分重视地面无人作战系统的研究,德国研制的数字化“鼬鼠”装甲车、以色列研制的“守护者”无人车、英国的自主式运动侦察演示车和爆炸物探测机器人等,在世界上均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无人地面平台正由单平台作战运用向多平台协同运用发展,形态各异的多种无人地面平台群,在不远的将来会在战场上一展身手。

无人机系统——影响作战进程的重要力量 

航展上的无人机

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靶机、无人侦察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察打一体无人机和无人作战飞机等阶段。目前,无人机可完成情报侦察、中继通信、电子对抗、防空、制空、精确打击等多种任务,已成为影响作战进程的重要力量。美国无人机系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种类繁多,有战略、战役、战术各层次的无人侦察机,也有中继通信、电子对抗、攻击、作战等各层面的无人机。美军在其反恐作战中,约80%的侦察监视任务由无人机完成。目前美军已经装备的无人机近80种、7000余架,包括“全球鹰”“暗星”“黑色雨燕”等长航时的无人机,“影子”“指针”“先驱者”“金眼”“龙眼”等近程无人机,“微星”“黑寡妇”“微船”“美钞”等微型无人机,“捕食者”“死神”等无人作战飞机。

美国最新研制的X-47B隐身无人攻击机于2013514日首次从航母弹射起飞,可进行自主空中加油,具有全向、宽带隐身能力,续航时间可达50小时。以色列的“赫尔墨斯”战役战术无人机在2008年俄格战场上大显身手,“哈比”反辐射无人攻击机能够自主跟踪并摧毁地面雷达。

此外,欧洲六国联合研发的“神经元”无人作战飞机、俄罗斯的“鳐鱼”无人作战飞机、英国的“雷电之眼”无人机、意大利的“天空”计划等,都是目前无人机家族中的“佼佼者”。

无人海上系统——未来海军力量的倍增器 

水面无人艇

9·11”事件后,美国开始更多关注水面无人艇。目前美海军已部署或在研多型无人海上系统,如遥控猎雷系统、无人感应扫雷系统、无人水面猎雷艇、“水虎鱼”无人摩托艇等,支持海军在情报侦察、电子战、反水雷、反潜、水面战等多领域执行任务。

无人海上系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主要包括无人水面艇、无人潜航器等。美海军《情报、监视与侦察路线图》指出,到2020年左右,美军将建成一支新型的水下无人作战部队。目前美军已经部署了用于侦察隐蔽水雷的第一代无人潜航器,并正在研制新一代无人潜航器,可以作为诱饵协助母舰艇猎杀敌方潜艇,并拥有智能化攻击能力。

以色列是无人艇发展的先驱,“保护者”“海星”“银色马林鱼”等无人水面艇表现不俗。此外,法国的“巡查员”无人水面艇,英国远程综合扫雷系统、“海狐”灭雷系统、“翠鸟”反水雷无人水面系统等,也是无人海上系统的典型代表。

无人与有人交互融合——提升联合作战体系能力

除地面、空中和海上以外,太空领域的无人作战系统也十分引人关注。美X-37B无人空天飞机于20141017日,在绕地轨道上飞行长达22个月后顺利返航,并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着陆。美军方对此次行动三缄其口,使这个隐秘的“太空杀手”愈发神秘莫测。

无人作战系统的特点是“平台无人,系统有人”,其本质是有人作战系统的智能延伸,通过人和智能化“无人”武器装备的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作战效能,满足人类对武器不断发展变化的作战需求。未来战场将形成无人与有人作战系统交互融合的新型作战体系,从而有效提升联合作战体系能力。

 “无人战”将如同电子战一样,成为独立的作战样式,改变进攻作战模式。未来,“无人战”极可能作为火力打击之前相对独立的一个作战阶段存在,并在首战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如美军提出的“蜂群攻击”,是在其“蜂群”概念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作战行动,其主要方法是运用大量低成本无人机对作战目标实施饱和式攻击,力求以较小代价换取最大化作战效果。

无人作战系统与网络中心战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尤其是无人作战系统具有任意部署、多任务载荷、可应对复杂恶劣环境等特点,形成理想的分布结构,为实现新型作战理念创造了必要条件。例如,美军正在积极验证的分布式作战概念,就依托了多种无人作战系统的支撑,以更加宽泛的网络化手段提升作战效能,为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相关链接

应运而生的反无人作战技术

随着无人作战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之对应的反无人作战技术也应运而生,给无人作战系统的实战应用带来威胁。就技术手段而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夺取无线电控制。为确保低空领域安全,美国政府采用无线电接收器来追踪并确定无人机,而后使用大功率的无线电信号照射无人机,夺取其无线电控制。一旦无人机不能接收信号,就会坠毁。

声波干扰。韩国研究人员对无人机中的关键组件陀螺仪进行了共振测试,发现可利用声波使陀螺仪发生共振,输出错误信息,从而导致无人机坠落。

试验表明,利用外部声波使无人机的陀螺仪发生共振,从而扰乱无人机的平稳飞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当发出与陀螺仪匹配的噪声时,一架本来正常飞行的无人机就会忽然从空中坠落。

GPS信号干扰。目前,大多数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均采用GPS卫星导航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如果干扰无人机的GPS信号接收机,会导致无人机只能依靠基于陀螺仪的惯性导航系统,无法获得足够精确的自身坐标数据。如果没有精确的位置信息,借助于照相机和摄像机获得的情报将没有任何价值,此时的无人机顶多是一台会飞的相机。

黑客技术。黑客们通过无人机内置的Wi-Fi网络和开放的远程端口,向无人机的实时操作系统发起攻击。通过Wi-Fi网络,攻击者可以断开无人机操纵者的控制连接并使之与自己配对,然后获得对无人机的控制权限,实现对目标无人机的控制。

无人机专用子弹。美国研究人员专门针对那些受到无人机侵犯的人群,开发了一种特殊的无人机专用子弹。当发现遭受无人机侵犯时,可以使用装有专用子弹的特殊枪支轻松击落无人机,从而抵御无人机的隐私侵犯或恐怖袭击。

激光炮。波音公司研发了一款激光炮,专门用来轰杀无人机。通过精密激光精确瞄准无人机后,在机身上烧出一个洞,使其坠落。试验表明,当激光炮的发射器和瞄准器配合时,可以精确瞄准无人机的任何部位。因此,可以在只烧毁无人机机翼或者机尾的情况下,确保其主体设备完整,从而达到窃取机密、追查敌人的目的。

多管齐下。日前,国外研究人员联手开发了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电子扫描防空雷达、光电指示器、可见光/红外相机和目标跟踪软件干扰系统,能够对8千米范围内的无人机进行探测、跟踪、识别、干扰和制止。一旦确认无人机存在安全威胁后,该系统将发出干扰信号,使其任务失败,或导致直接坠机。

本文综合《解放军报》及本公众号内容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